第二、三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368 >> 2016年06月08日 星期三  共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2016年寒假,岭南学院 18位优秀本科生飞赴美国参加第五届耶鲁-岭南全球领导力项目,与 12位耶鲁大学学生就 “科技与社会企业”的主题展开国际合作和交流。8天的美国之行,给年轻的学子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岭南学生记忆中的人和事,走进他们在美国的那段美好时光。

千里雅礼行 同心自相知

作者:2014级 李子为

正在加载...
  • 1/2

  • 2/2

纽黑文

就在我们团队出发之前一两天,美国东海岸经历了近百年来最大的一场雪,耶鲁大学像是斜躺在纽黑文中心的冰雪睡美人,用它冷艳而又高贵的石雕建筑迎接我们的到来。

耶鲁校园中心的建筑多建于18世纪,钟楼、书院、地下室,虽经历了数个世纪的磨砺却仍发挥着他们的作用,处处散发着一种典雅的人文气息,构成了这所大学学术繁荣的根基。

在耶鲁,每一个本科生都要必修一门甚至选修多门外语,我们小组来自巴西的Andre自豪的告诉我们他精通四门语言,实在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小的差距。从他的分享中我们得知他如何以国际生的身份进入耶鲁,他们有与多少国家、学校、机构的交流项目,以及他如何在这所大学寻找属于他的学习与生活。

耶鲁书店里,一句“For God, for country, for Yale”唤起了我们脑海里《岭南晚歌》中那一句“为神为国为岭南”的歌词,陡然发现,其实我们有很多相似,耶鲁的教育同样是要指导学生们通过学校的学习,用历史经验指导行为,培养公民责任、技能和创造力,使之服务于国家,也正是岭院所倡导的“作育英才,服务社会”。

普林斯顿

四天的纽黑文行程结束之后,我们一行乘坐大巴前往普林斯顿。到达的那天下午,天空飘起了小雪,原本就白皑皑的小镇上又蒙上了一层白色的缎带,不同于纽黑文的是,这里的建筑风格更加的偏向英国和欧洲的小镇,更为典雅和优美。普林斯顿大学就坐落在小镇中心,因为还没有开学,校园里只有稀稀拉拉几个人,雪要比镇子其他地方的厚一些,以至于我们走进校园的时候有一种误闯禁林的感觉。

在普林斯顿大学,我们有幸见到了邹至庄教授和范剑青教授。在普大的金融工程中心里,我们成为了整所大学第一批“开课”的学生,和教授们一起探讨大学与大师,交流一所好大学到底需要怎样的条件。从两位教授的介绍中,我们看到了一所学术氛围严谨的高校,它耐得住不设商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的“寂寞”,却守得住学术至上、真理为先的“繁华”。

普林斯顿花费最多的投入在本科生的教育身上:在这里,师生比是1:6,尽管学校大部分基础课程都是在100至150人的大礼堂内上课,但每个星期学生们都参加由教授或是助教带领10至15人的复习课程,给学生们更大的空间去理解课堂所学的理论。学校还鼓励本科生做独立研究工作,所有本科生在获得学位之前必须完成一个独立的初级报告项目,以及一个高级论文。这样严苛的要求也造就了普林斯顿的卓越,也培养了校友对母校极高的忠诚度。他们强大的凝聚力,也使普林斯顿的捐款校友比例独占鳌头,使学校有雄厚的财力再投入到本科教育中。

纽约

“世界上有两个美国,一个是美国,另一个是纽约。”的确在我看来,访美之行的最后一站纽约和美国其他地方有太多的不同。物价和消费税只不过是最简单最直接的表现,从帝国大厦的楼顶远眺,繁忙的交通和高耸的公寓大楼和其他城市的小路与大院子别墅完全就是两种模样,街上人们步行的速度让我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生活之快,像是只要一停下来就会被拖向后方。

帝国大厦世界之巅的景观,华尔街傲立的大铜牛,大都会博物馆里玲琅满目的世界藏品展固然让我们叹为观止,但同样令我们感受深刻的,是纽约城对环境的爱护:在寸土尺金的曼哈顿也能留出10%的土地建设一个如此大的城市中央公园。或许是19世纪快速城市化的教训带给这个城市的一份礼物,让纽约城的居民在往后的百余年能够享受一个城中的巨大绿地带来的福祉。

在纽约,我们还有幸在2011级俊先和松涛两位师兄的带领下参观了与耶鲁、普林斯顿同样古老的学府哥伦比亚大学。而不同于前面两所学校的是,哥大的整体风格和整座城市融合的更为彻底。我们也有幸遇到了哥大的春晚剧组,还在学长学姐的邀请下客串了一把春晚群众演员。

在纽约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了第七大道旁写字楼上的电子商务公司7thonline,尽管是周末,但是7thonline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曾担任雅礼协会董事的马克骏先生仍然热情接见了我们,给我们分享了他创业的有趣经历和遭遇的困难,为我们开启了一道现代互联网与实体公司经营关系的新大门。

在美国8天的行程,至此走近尾声,美国那个遥远而模糊的形象也随着我们了解和体验的深入逐渐的变得真实和具体。心中的未知之境,也慢慢地卸下它神秘的面纱,将我们拥入它的怀抱。此行中,还有太多人、太多事值得我们留念,有太多的细节值得我们追忆。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