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378 >> 2016年11月25日 星期五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凭君唤醒民族魂 百年传承中山情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博士生 杨琳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于2016年11月1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的确,在历史的长河里,出类拔萃者比比皆是,载入史册的寥寥无几。孙中山先生倾尽毕生致力于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伟大形象已成为民族独立、国家统一的象征。

民族魂:革命领袖的集体记忆

1866年11月12日,在香山翠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诞生了一位乳名叫“帝像”的孩子,正是这位被父母寄予了中国传统“伟大理想”的人物,成为后来中国革命领袖,这位人物便是孙中山。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世纪的钟声早已敲醒,孙中山先生近40年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革命生涯,却在向着两个世纪之外的时空记忆延伸。他的足迹遍布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和不同发展层次的国家和地区,然后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面,他的理想不止于让时已危如累卵的祖国挣脱半殖民地和封建主义的枷锁,他的宏图伟业中还有“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更是把传统儒家理念加以现代诠释,并以此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高道德准则,力求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和谐、平等、合作的新格局与新秩序。

回溯过往,孙中山先生生活于“风雨如晦的年代”,国家饱受列强欺凌,国人渴望走向独立自主,其革命所展现的爱国精神、与时俱进的精神、大公无私的精神、勤奋学习的精神和不畏挫折的精神,至今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作为中大的学子,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学习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学习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学习孙中山先生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纪念斯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带着他的精神、意愿、品格活下去,把他未竟的事业做下去。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要铭记中山先生的校训和毕业训词,做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立志成为具有“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各行各界精英。

革命志:纪念先生的诞辰活动

纪念孙中山先生,回望革命历史,重构共同记忆,正是对革命传统的继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本着继承民主革命时期的传统,有组织地开展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活动。1949年11月12日是新中国成立后迎来的孙中山先生第一个诞辰日,南京市政府、市委会及各界代表前往紫金山谒陵,并向孙中山遗像献花。这是新中国后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开始,此后,对孙中山先生的纪念逐步常态化,由地方纪念上升为国家纪念,尤其是“逢十”纪念规格更高,场面隆重而热烈。1956年,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中国政府也曾举办规格极高的纪念活动,由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人出席,13个国家的代表发表讲话,毛泽东还于同日在《人民日报》刊发著名的《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给了孙中山先生一个很高的荣誉,尊称他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1966年11月12日,北京各界1万多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集会,隆重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生100周年,周恩来、宋庆龄、董必武、陶铸、邓小平、刘少奇、朱德等出席了纪念大会。1976年10月,为期十年的“文革”结束,国家虽处于百废待兴中,但纪念活动仍如期举行。1986年11月12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纪念活动,政协主席邓颖超主持大会,同日,《人民日报》发表《复兴中国文明的伟大先驱——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的社论。1996年11月12日,全国政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孙中山诞辰130周年纪念大会,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出席此次活动。2006年11月12日,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胡锦涛在会上盛赞孙中山“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直至今日,纪念活动仍未间断,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当下,回望过去也总是为了更好地看到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纪念孙中山先生,是在承继“道统”——孙中山先生开启的民族独立、社会革命事业,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并且一直在践行“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建立了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两岸情:祖国统一的政治符号

回首百年风云,能成为海内外华人凝聚剂的,恐非孙中山莫属。这不仅是因为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古代王朝两千年的统治,更由于在他去世之后,其以革命安身立命的壮志人生,赋予他自身革命先驱的历史地位,乃至成为世界革命的领袖人物。

一方面,从历史进程上看,孙中山先生是民族国家的象征。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过程中,孙中山先生创立了以民族主义为核心的三民主义思想体系,提出了“五族共和”理论,完善了“中华民族”概念,并倡导重构民族精神。先生认为民族精神建立在民族自信心的基础之上,而中华民族应该有这份自信心,“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也。则其成功,必较革命之破坏事业为尤速、尤易也”。孙中山先生不仅建构与倡导民族精神,而且以自己积极、坚定、顽强、不屈的实践,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融于民族国家的建设过程中。他是赋予国家生活以崇高意义的神圣人物,所以,孙中山先生自然而然成为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团体均能接受的精神领袖。

另一方面,从现实境遇观之,孙中山先生是两岸统一的精神纽带。一直以来,孙中山先生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的一面旗帜。习近平同志指出,“孙中山先生始终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旗帜鲜明反对一切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言论和行为”,并引用孙中山先生的话:“‘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尽管“台独”势力企图去孙中山化,恣意破坏孙中山铜像,提出废除孙中山遗像案,不接受“九二共识”,但遭到了全球华人共同的谴责。孙中山先生已然是和平统一的象征符号,是两岸的共识,在促进两岸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华侨对孙中山先生更是普遍怀有崇敬之情,当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慷慨解囊,赞助和参与革命,今天则回馈桑梓,关心祖国统一大业。孙中山先生是海外华人华侨的凝聚剂,在孙中山的旗帜下,华侨们“戮力同心”,为促进民族复兴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显然,作为历史符号的“孙中山精神”契合了国家、社会和国民共同的政治需求,促进了中华民国的统一进程,成为抗战时期国共合作的重要政治象征,并最终成为中国的民族国家的政治象征。习近平总书记敬孙中山先生为“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而台湾尊崇先生为“国父”、“伟大的革命导师”,由此可见,作为凝聚海内外华人共同奋斗的一面旗帜,纪念孙中山先生将会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仪式而世代流传。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