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379 >> 2016年12月02日 星期五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书讯

哲学系林定夷教授“科学哲学丛书”出版


林定夷:希望本丛书对培养学生,特别是理科博士生们的科学创造能力有所助益。

正在加载...
  • 1/5

  • 2/5

  • 3/5

  • 4/5

  • 5/5

1

我在拙著《科学哲学--以问题为导向的科学方法论导论》一书中,曾经较系统地阐述了我对科学哲学几十年研究思考的一些成果,于2009年出版并于2010年重印。当年,当出版社与我商量出书时,我明白地向他们坦陈:出版我这本书肯定是要亏本的,它不可能畅销。我的愿望只是,这本书出版后,第一年有10个人看,10年后有100个人看, 100年后还有人看。

现在5年过去,读完此书的人肯定不止10人,也不止100人,因为已经至少有百人在网上发表了他们阅读后或简或繁的评论。更重要的是,读者与我之间发生了某种共鸣,甚至给了我某种特殊的好评。

更令人欣慰的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科学哲学系(筹)系主任张志林教授告诉笔者,他们指定这本书为该系科学哲学博士生唯一一本中文必读参考书。

但通过与读者交流和我自己的反思,我深感我的那本书还没有完全实现我的初衷,也并未能真正满足读者的需要。那本书本意是要面向科技工作者、理工科的研究生(博、硕)、大学生,尤其是那些正从事研究的科学家们的。但那本书写得这么厚,就十分不便于实际工作中的科学家和学生花费那么大的精力和那么多的时间去啃读它,所以有实际科研工作者诚恳地向我建议,应当把它打散成为一些分专题的小册子,让实际的科研工作者和学生有选择地看自己想要看的那个题。

此外,那本书主要是以学术著作的形式来写作和出版的,因此主要限制在从正面来阐述和论证我的学术见解,对于本应予以批判的某种影响广泛的庸俗哲学以及在国内甚至在科学界存在的混淆科学与非科学甚至伪科学的情况,我当时没能“畅所欲言”。现在,我想在这套丛书中,来补正这两个缺陷。

2

“科学哲学”

“科学哲学”这一词组,它所对应的是英语中philosophy of science这个词组,它的主体部分是科学方法论。关于philosophy of science,从业界的习惯而言,对它(即“科学哲学”)可以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从狭义而言,科学哲学就是“科学方法论”。而“科学方法论”也并不是研究科学中所使用的一切方法。科学中所使用的方法(the methods used in since)原则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由科学理论所提供的方法,二是由元科学理论所提供的方法。

“科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是一门以科学中的元科学概念和元科学问题为对象,研究其中的认识论和逻辑问题的哲学学科。

“元科学概念”和“元科学问题”

在自然科学中(社会科学也一样),常常不得不涉及两类不同性质的概念和问题。其中一类是各门自然科学本身所研究的概念和问题,如力学中的力、质量、速度等,或者它们本身不是本门学科所研究的概念和问题,而是从旁的科学学科中引申和借用来的,如生物学中也要用到许多有机化学的概念。同时,不管在哪一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都不得不涉及另外一类性质上不同的概念和问题。这类概念和问题,是各门自然科学的研究都要以关于它们的某种预设作为基础,但又不是各门自然科学自身所研究的那些概念和问题。

举例来说,在科学中,固然要使用诸如力、质量、速度等科学概念,以及诸如万有引力定律、孟德尔遗传定律、中微子假说等科学定律和理论,这些概念、定律和理论都是由各门自然科学所研究的,它们属于各门自然科学本身的内容。这些概念、定律和理论,我们可以称之为“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理论”。

3

具体地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解释,这是科学家的科学活动,但对科学解释的一般结构和逻辑做出认识论反思,这却是科学哲学的任务。具体地通过实验观察来检验某一种科学理论,这是科学家的科学活动,但思考科学理论究竟是怎样被检验的,进而一般地探讨科学理论的检验结构与检验逻辑,这却是科学哲学的课题。在具体的科学研究中选择某一种理论作为自己的研究纲领,这是科学家的科学活动,但对这些活动进行反思,思考一般地说来在科学研究中,应当怎样评价和选择理论,在相互竞争的科学理论中,提出评价科学理论的一般标准或评价模式,这就是科学哲学的任务了。

一个科学家很可能同时是一个哲学家,正如有的哲学家当他介入具体的科学研究之中,去具体地创立某种科学理论或检验某种科学理论的时候,他就是在从事科学研究并成为一个科学家一样。

通过以上说明,我们应当已大体说清楚科学哲学或科学方法论是什么,它们与科学的关系是什么了。

丛书包括以下五个分册:

(1)《科学·非科学·伪科学——划界问题》

(2)《论科学中观察与理论的关系》

(3)《问题学之探究》

(4)《科学理论的演变与科学革命》

(5)《关于实在论的困惑与思考——何谓“真理”》

以上这些内容大体上涵盖了20世纪以来科学哲学研究的主干问题。本丛书除了分析性地提供这些领域上的背景理论以外,也着重向读者提供了作者在这些领域上的研究成果,以供读者批评指正。作者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冀希于我国学者在科学哲学领域中做出更多的创造性成就。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