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384 >> 2017年01月13日 星期五  共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荣休教师代表

李江帆教授:有温度的学术人生

作者:采写/本报记者 肖莹

编者按

2016年12月30日上午,中山大学首届教师荣休仪式在南校园怀士堂举行。荣休教师们“精研学术、勤育栋梁”的从教生涯视频,陈春声书记和罗俊校长为荣休教师颁发荣休纪念牌,荣休教师代表李江帆和石宏教授的发言,无不引起师生们的共鸣和感慨。荣休教师是学校一笔无形和无价的宝贵财富,也体现着一所大学尊崇师道的文化理念。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荣休教师代表李江帆教授和石宏教授,近距离领略他们教书育人的魅力人生。

正在加载...
  • 1/3

  • 2/3

  • 3/3

人物简介:

李江帆教授,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经济学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60年的100位经济学家”入选者。曾获广东省突出贡献专家、宝钢优秀教师奖等多项殊荣。从教40年来,主持国家和地方第三产业课题70项,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其中,博士56人,博士后3人,硕士114人。

● “您给我们上课的一学期来,我们收获很大,尤其是您的研究方法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从身边现象去发掘、领悟服务业的本质;以数据、理论结合来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这些将是我们以后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财富。”

——2000级企业管理硕士生姚一雯

● “阅读您的批改稿,我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做学问’,何谓‘一丝不苟’。”

——1999级本科生范星星

● “您在珠海的精彩讲演让我无比钦佩。您两次讲座,短短的4个小时已让我受益匪浅。我对第三产业产生了无比的兴趣。”

——珠海校区2000级管理学院本科生

来到李江帆老师位于七楼的住宅,一推开门见到他,身着黑色T恤,休闲大气。采访中,他思维清晰,侃侃而谈。回忆起治学生涯,他说自己是一个努力的、有幸抓住了机遇的人。

今年65岁的李江帆,自1976年大学毕业在高校任教到2016年退休,已整整40年了。去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相聚在广州为恩师庆祝从教40周年,提起此,李老师欣慰地说,“我和学生的关系是很好的,学生对我也是很好的”。李老师对作为教师代表参加首届中山大学温馨的荣休仪式颇为感慨:“参加荣休仪式,自己的从教生涯得到肯定,对退休教师来说,是最有分量的荣誉。中大荣休仪式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在全国名牌大学中开了先河,给了荣休教师精神上巨大的慰藉,也给在职教师以很大鼓励。”

了解李老师的人对他很钦佩,因为他是第三产业经济学的创立者,也因为他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青年学者,还在于他勤勉努力、热爱生活的魅力人生。这位中国经济学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60年的100位经济学家”微笑着说:“我的人生的确充满了故事情节。无论命运将我抛到哪里,我常常能很快适应。”

1

“在科学上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山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课题众多,著作等身,笔耕不辍,这是经济学家李江帆让人最深刻的第一印象。我国第三产业研究从八十年代的禁区到今天的百家争鸣,这见证着李江帆的学术贡献。

打开李江帆人生之书的第一页,成为经济学家并不是他最初的梦想。从小喜欢理科的他被时代和命运的大潮裹挟着,阴差阳错踏上了经济学研究之路,没想到后来竟成为他矢志不渝的学术追求。

从1979年研究生时代起,李江帆就开始关注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1981年,就读硕士的他发表论文,在传统政治经济学占主流地位的中国首次提出并阐述了“服务消费品”范畴。他选定“论服务消费品”为硕士论文课题,带着论文研究大纲北上访学。回首那难忘岁月他非常感慨,“那时我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实际上面临的学术压力、学位压力、政治压力是巨大的。中央权威报刊连篇累牍发表批评第三产业理论的论文,形成了非常严峻的氛围,使我几乎处于被动局面。”幸好,后来答辩全票通过,顺利拿到硕士学位,硕士论文也于1983年在权威学术刊物《中国社会科学》发表。

他乘胜追击,经过寒暑三载的攻关,42万字的《第三产业经济学》在1988年6月凌晨脱稿,于1990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令李江帆感到欣慰的是,1991年《第三产业经济学》获得中国经济学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1992年他应邀赴中南海商讨中国第三产业发展大计,研究成果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采用,对推动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专著,它标志着第三产业经济学的创立,开启了我国第三产业经济理论推动第三产业实践的新篇章,也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崇高的学术精神和社会责任。

李老师40年学术生涯中有许多令人瞩目的荣誉。他是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学“985工程”服务经济与管理项目首席专家,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我国第三产业研究领军人物。他于90年代赴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任高级访问学者,2009年入选“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60年的100位经济学家”。荣誉后面反映了他探讨第三产业40年的坚持不懈,主持第三产业课题70项的高瞻远瞩。他以第三产业经济理论为指导,为各地主持第三产业发展规划,为政府作咨询讲学,推动了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李老师的学术热情和干劲在同行间有口皆碑。他笑着说:“我以前做研究、写论文到‘东方红’是常有的事。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山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我非常认同。”

2

“我和学生的关系很好,学生对我也是很好的。看到学生成才了,我很欣慰。”——李江帆

从教40年来,李老师在科研出成果的同时,倾注心血教书育人,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学生。他领导的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研究重镇,他的弟子们已成为在广东省以至在全国很有影响力的第三产业研究骨干力量。

李老师没有教授严肃刻板的架子,他温和亲切,平易近人,把治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和全面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受益终身。

李老师从2000年开始研制多媒体课件,精心制作了第三产业教学光盘。课件信息丰富生动活泼,教学效果非常好,得到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的普遍欢迎。他重视围绕科研组织教学,带领学生参加课题调研、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等学术活动,科研实践和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李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和为人处世的原则给学生树立了榜样。他强调论文写作基本功训练,不厌其烦地逐字逐句批改学生论文。他的第一个博士生说:“从学术道德文章,到为人处世,待人接物,言谈举止,导师对我的要求都是那么的一丝不苟。”毕业多年的学生发出心声:“我作为您曾经教诲过的学生,深深感谢您传授给我们的专业知识和为人之道。”

在日常生活中,李老师像长辈一样关爱学生。他谈到学生李冠霖(现华南理工大学研究员)的往事,常忍俊不禁。冠霖在一次课题调研中被师兄弟们逼着多吃点“芝麻鸭”的趣事至今让人捧腹不已,而他两次“未买票先上车”故事则饱含着李老师对学生的慧眼和关心:冠霖考研没入围破例“上车”,次年考上才“补票”;后他考博虽达录取条件但招博指标只有一个,又破例“上车”,次年才录取。后来,冠霖成为第一个拿到博士学位的开门弟子,他的博士论文开创了第三产业投入产出分析的先河,被提名全国百优博士论文,成为此领域被引用最多的重要文献。另一个让人感叹的例子是,一位脸长胎记而学习勤奋刻苦的女生,在父亲去世时得到李老师的安慰和鼓舞,迅速成长,已任北京一银行副总经理,至今对师恩仍铭感于心,李老师从教40周年庆典时,她专程从北京赶回广州探望老师……

李老师珍藏着许多与学生们一起参加课题调研和学术会议的照片,看相册成为师生相聚的一大乐趣。师从李老师攻读硕士、博士的顾乃华,在攻博期间于《经济研究》发表论文,得到李老师奖励,当时领奖的场景就被拍摄了下来。2006年博士毕业的他已是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老师笑呵呵地说,“看到学生成才了,我很欣慰。”

3

“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我喜欢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乐趣。”

——李江帆

与李老师交谈,仿佛打开一本厚重的人生之书,书的每一个章节都有着特别的故事。然而他的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少年时因为“家庭成分”受打击,上山下乡遭遇困苦,大学就读不如意专业而迷茫,学术研究开始遇到各方压力……然而,李江帆从不埋怨自己的辛苦,他说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可以感受生活的乐趣,不放松对目标的追求,这样“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早已做好了准备”。

李江帆数理化基础很好,酷爱无线电,青少年时代常为乡亲们装修电灯,修理广播喇叭等电器。下乡五年,在农民、高中生、工人、教师、炊事员五次工种变动中,他显露出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适应能力,让人感叹不已。

李老师喜爱旅游,尤其对领略异邦风景和多彩文化感兴趣,顺路“考察”第三产业发展。从英国访学穷游欧洲,哈佛访学游美国,新加坡访问游东南亚,到国内学术活动,使他成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并“指点服务”的实践者。

荣休后李老师打趣说自己的研究正从第三产业向“农业生产服务”拓展。他颇有兴致地介绍他自制的天台自动滴灌系统,他笑称,除了研究第三产业,有时间对种菜及其配套服务作一番研究也是很有意思的事。发现蔬菜被虫咬,用茶饼泡水制裁蜗牛,有效且无毒,也是生活中不可多得的小乐趣。

李江帆有记笔记的习惯,年轻时逢会必记,一手小楷端庄飘逸。他从小学、中学、大学到研究生的笔记成为珍贵文物。他的回忆文章让人交口称赞,写人记事资料详实,文笔优美感情真挚,几篇回忆师长的文章不落窠臼、深情动人。除了文字之外,他说:“我喜欢用相机记录生活、记录历史”,很多珍贵的老照片就是这样保存下来的,很多历史的瞬间也凝结在照片中。他认为,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发现和记录生活中的乐趣。

从少年时代起,李江帆一直把“奋斗”二字作为人生座名铭,从未懈怠,对时间的吝惜和对学问的严谨近乎苛刻。现在,他更是赋予生活以温度的智者,一个热爱在平凡生活中找寻乐趣的长者。

李江帆的人生充满了奋斗与热爱的故事,他激扬青春,挥洒汗水,为中国第三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而重要的贡献,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栋梁之才。四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看似平凡,实则伟大。这也正是学术神圣之所在,师德高尚之所在,也是人格魅力之所在。我们相信荣休教师的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会长久地影响着中山大学的后来人。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