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82 >> 2017年06月26日 星期一  共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风物诗人


正在加载...
  • 1/3

  • 2/3

  • 3/3

官栋訢|2017届国际金融学院本科毕业生、插画师,研究生院吉祥物设计者,即将进入本校传播与设计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深造。作品风格青春自然,主张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想法。其时以中大为主题的插画组图《理想国》在学生中流传甚广,后被学校选作壁画挂于广州东、北校园。

我要当风物的诗人,尽管遥不可及,却要坚守这样的心境。我要用画笔继续记录这残存的自然留下的景致、弱小却不卑贱的生灵,记录如同记忆里童年夏天一样无所事事,却平淡美好的生活。

珠海校区在一些同学眼里似乎有着不太好的“声名”,很大程度上,缘于它不符合人们对中山大学红砖绿瓦的符号式想象,也常被吐槽离人流汹涌的城市中心太远。

我却为这一切着迷,深觉它是一个特别接近自然的地方,离尘俗有些距离,一草一木都透着纯粹。不时一场空山新雨,将响彻天地的蛙声尽唤了出来,不由分说地入侵畏缩在高楼里人们的听觉空间,与惊蛰过后骤起的蝉鸣一同,撩拨起几欲割裂的山野与都市之间微妙的关联。我想记载下这在纷繁都市里被忘却的部分。

一个人对生活的感知,总难以用文字尽数言明,于是试图用画面来表达自己对周遭世界的理解。所有在画中出现的场景,都是我记忆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夹杂着过往年华中某事某刻突发的引以为傲的幻想。世界的变化犹如车窗外飞速后退的灯火,刹那间便被浓重的记忆吞没。水泥地蔓延,绿地在消逝;青春无忧虑的时光所剩无几、想象力和仪式感荡然无存。这些现实里的无可奈何,都是我在画中极力追寻的事物,在我心里,他们弥足珍贵。

然而以这样的方式表达想法,再之后又创作出许多插画,却是纯粹出于偶然,毕竟大学以前的规训教育使文字写作似乎变成理所当然的存在。三年前的一天,我如往常一般在岁月湖边的露天走廊吃饭——事实上,那时我刚读大学,仍人地生疏。脚下湖岸聚集着一群等待喂食的罗非鱼,更有几尾锦鲤掺杂其中,在黯淡的鱼群中,显得更加出色。我的心里莫名地闪过一丝奇妙的念想,不知湖中是否会猛然跃起一头体型硕大的锦鲤来。我觉得有趣极了,不久便将这个脑海里的情境草草勾勒出来,尽管是无心之举,却在不知觉间荒诞地踏上一条未曾走过的路了。

从此之后,我常在行走的时候用心感受周遭的风景,以及它们随四季发生的奇妙变化。我一直觉得,“物是人非”这个词从不适合地表面貌被人们肆意改造的现在。自然的变化与文明的产物不同,总周而复始,而在人类的世界里却是不断的失去。珠海校区里的地地距离很大,我却不爱使用交通工具,否则便会流失去一个地点的仪式感。在这样的时间里,我常在某一个地点驻留很久,思索关于它的一切。沕水里是否真的有蛟龙,我能不能躺在隐湖的荷叶;南校的图书馆是否会长满向日葵,北校雕像什么时候能挣脱刻意的外表。骑一头海豚飞到云端能看得到什么?若在怀士堂前回首,又能否看见自己过去的改变?

南方的冬天很短,热闹的绿意可以从初春一直延续到晚秋,珠海校区的后山便是如此。我最爱去山腰的溪流,水清澈见底,游鱼清晰可辨。水潭倒映着湛蓝的天空,倒映着世上最原始的纯粹。行走在山泉之侧,初夏湍急的泉眼上飞着各色的蜻蜓和豆娘,我常蹲下来对着它们发呆,在漫山遍野的蝉鸣里度过一整个午后。

从小到大,我对身边的花鸟鱼虫有着深重的感情,它们也常出现在我的画里,既是回忆的一部分,也表达着我对向往的生活无比强烈的渴望。我要当风物的诗人,尽管遥不可及,却要坚守这样的心境。我要用画笔继续记录这残存的自然留下的景致、弱小却不卑贱的生灵,记录如同记忆里童年夏天一样无所事事,却平淡美好的生活。

天色暗了下来,我转身走进屋内。不远处楼下传来几声猫咪的低叫,料想应是又有人给它们喂食了罢。不禁想起前年秋天给研究生院设计了一只猫咪作吉祥物,还画了一幅它站在南校石狮头上的海报。身后马丁堂的红砖在夕阳下斑驳着一种古典的雅致,历史从中沉淀,多少人为之动容。我却不曾对这红楼有如此的向往,毕竟那不是我度过四年的地方。我的心中早已有了成片的隐天蔽日的大树,有流水潺潺的后山,有望不到头的大海,有永远翱翔在我心头的,珠海校区夏日的蜻蜓。 (文/官栋訢)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