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82 >> 2017年06月26日 星期一  共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大隐隐于市 自有书香留

作者:洪妍

我是大三才第一次进到南校图书馆的。

大一、大二两年,我在珠海校区学习,住在榕园,由于图书馆离宿舍较远,课程也多,借书通常都是去到图书馆,一次性借上好几本回宿舍慢慢看,少有在图书馆呆上一整天的经历。相较于珠海校区的图书馆,南校图书馆似乎更多了几分“人”气。珠海校区的图书馆正对着南门,外形如一本翻开的书,正面是巨大的绿色落地玻璃墙,从里面望出去可以望到海边,周围的景色隐隐约约映在绿玻璃上,有种身处于青山绿水之间的自然与清静。而南校图书馆则更多地有一种“大隐隐于市”的味道,在繁华喧闹的市区内围起一方净土,再隐一栋红砖绿瓦的藏书阁于一片绿意葱茏之中,而后人来人往却不惊不扰,花开花落自留一缕书香,怎能不令人向往?

于我而言,图书馆的神圣与美妙之处,不仅在于它藏书且可供人借阅,更在于有爱书之人会在这里读书、学习,接受知识的洗礼,与来自不同时空的智慧、思想对话,使自身得到充实乃至精神与思想上的升华,因此,将它比成一个偌大的自习室也不为过。

今年二月中旬,本科的最后一个寒假也在不知不觉中结束。我带着为毕业论文调查采集的录音材料回到学校,借来参考书目,每天钻进南校的图书馆里,开启“毕业论文”模式。大四下学期的这段时间,大概是我与南校图书馆最“亲密无间”的一段时间了。那时候,图书馆几乎成了我的第二个“宿舍”——每天早上七八点准时起床洗漱,吃完早餐后便带着参考书跟笔记本电脑,与舍友一起到图书馆三楼“霸位”,中间除了午饭与晚饭时间,我们会在图书馆内一直呆到晚上十点多图书馆闭馆音乐响起,方才收拾东西回到宿舍。

我习惯坐在靠向图书馆正门方向窗边的那一排,浅褐色的桌椅,一边是摆满整个架子的文学评论书籍,另一边的落地窗窗口向西,每逢傍晚夕阳西下之时,便会斜斜地洒进来一片温暖柔和的余晖,将我们的影子投在一旁的书架上,各色各样的书脊整齐地摆放在一起,在阳光下有一种奇妙的难以名状的和谐感,像在窃窃私语,像一长串错落有致的音符抑或文字,它们是安静而肃穆的,但又有一种让人心安的力量。每当写论文写到思路受阻,抑或看书时精神困顿了,我便会抬头望望窗外的那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正是三四月份,春意盎然,万物生长,榕树的树冠巨大,一个窗子的角度容它不下,只见整片整片的榕叶密密麻麻,在阳光下绿得深浅相间、你推我搡,又与图书馆的红砖绿瓦交相辉映,甚是好看。浓郁的绿意永远都透着一股无比强劲的生命力,让人精神为之一振,仿佛顷刻之间,所有的疲乏与郁闷都随之烟消云散了。

四月底,我的毕业论文基本完成了。每天在图书馆呆着的时间少了,但修改论文期间,要借阅书目时,较之以往常常借了书就走,我更习惯于在图书馆找个靠窗的座位坐下,静静地看上一阵子。成排的书架、静谧的环境、窗外的阳光,一切都有种让人心无旁骛的力量。

前几日拍毕业照,我特地起了个早,专门跑到图书馆内拍了几张,留作本科的毕业纪念。十年后再看这些照片,熟悉的书架与桌椅、阳光与落地窗……大概又会是另外一番感受。

而在图书馆呆久了,最为强烈的感受就是愈发自觉读书太浅、太粗、太少。想起当年钱钟书先生考入清华后的第一个志愿就是“横扫清华图书馆”,读尽清华藏书。未来几年,我将留在南校读研,虽自知没有钱钟书先生那样“照相机式的记忆能力”和“异常活跃的思维”,但与南校图书馆的缘分幸是未尽,惟愿自己在此期间还能多读书、读好书,不负了这一方难能可贵的人间净土。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