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402 >> 2017年09月04日 星期一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大医精诚:三十年的爱与坚守

———访“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詹红主任

作者:本报记者 李诗瑶

正在加载...
  • 1/2

  • 2/2

初见詹红主任,心下便生亲近之意:短发精神利落,双目明亮温暖,脸上总带着和煦的笑意,毫无自矜之态,仁医风采,由是可见。

8月17日,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詹红主任荣获“白求恩奖章”,出席表彰大会并作为代表在座谈会上发言,成为今年广东省唯一一位、也是附属一院历史上第一位“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回春詹手医急病,白衣红心暖万家”,这是挂在附属一院急诊科宣传栏处的一副对子,也是对詹红主任三十年精诚行医精神的最佳写照。

恪尽职守,三十年步履匆匆

詹红走起路来脚下生风,她说,这是在急诊科养成的习惯。

三十年前,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式组建急诊科,六年制本科毕业的詹红留校成为第一批从事急诊专业固定编制的医生,在急危重症救治的最前线坚守了整整三十年。急诊科医疗任务繁重、医患关系复杂,给医护人员带来的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压力可想而知。即便是在节假日,只要工作需要,一个电话詹红就能马上赶到医院,有时半夜抢救病人,若遇到不理解的家属,詹红便向家属解释病情到将近天亮,第二天又按时到岗。

在急诊一线随时待命的詹红难免会顾不上家庭,每逢大年三十万家团圆之际,她只有和家人吃一顿年夜饭的功夫,然后便匆匆赶赴救援前线。疏忽家人的愧意与工作带来的疲累让詹红偶尔产生“什么时候才是个头”的想法,此外,急诊科医护人员晋升难度大的事实也使不少人灰心。三十年来,眼见当初与她一同入职的同事们纷纷出国、转岗,詹红坦言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念头,但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及身为医者所怀有的悲悯情怀很快让她打消退缩之意、愈发坚定自己的选择。她说:“既然选择了急诊科,就要时刻记着自己的职责,坚守自己的使命,急诊科一线医生,是我最重要的身份。离开,我舍不得。”“每当熬过最苦最累的时刻,回过头看到病人恢复生命力的样子和脸上开心的笑容,我会感到特别欣慰。”

德艺双馨,源自对生命的爱

“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是詹红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出于对生命的敬仰,詹红对每一次的急救任务都不敢懈怠,对每一位病人都用心关怀,凭精湛医术救人,以崇高医德感人。

“身为急诊科医务人员,我们绝不允许犯错误,因为无论再细微的错误,对病人来说都有可能是致命的。”三十年来,针对急诊科患者“急、危、重”的特点,詹红不断改善就诊流程,开设生命绿色通道,带领全科人员练就几分钟迅速研判病情、抢救处置的硬本领,将无数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2012年,一位因上腹疼痛就诊于消化科的77岁男性病人在医院突然晕厥、心跳骤停,经急救绿色通道被送到急诊科后,急诊科与CCU团队进行全力抢救。经过多达17次的心脏除颤,病人被成功挽救,由此创造了一个医学奇迹。

近几年来疫情不断,2003年非典疫情席卷全国,其后接连出现禽流感疫情、登革热疫情,无论哪一次急诊科都是首当其冲。詹红带领急诊科团队在预防疫情扩散、治疗患者的过程中发挥了中坚力量,先后被广东省、广州市授予“抗非”三等功。

三十年来,詹红与同事共同处理急诊患者600多万人次,抢救急危重症患者近100万人次。她以病人为中心,在抢救过程中全力以赴,对待病人体贴入微,用医术医德赢得了病人与同行的赞赏。她甘于奉献,不图回报,多次拒绝病人的“红包”,甚至主动为家庭经济困难的病人解囊。而面对情绪失控的病人与家属,詹红则会耐心倾听他们的合理诉求,设身处地为病人与家属着想。“来看病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康复,而有些病人在等待的过程中容易丧失耐心。”詹红坦言道,好心态的养成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她年轻的时候也曾因不理解而对病人动怒。“但只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与病人沟通交流,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一切都会豁然开朗。”

一次,一位高龄患者在基层医院治疗无效后转入中山一院急诊重症病房抢救,而这意味着家属不方便陪护。由于担心母亲,患者家属坚持要求在急诊科重症室陪伴母亲渡过难关,并且在治疗期间不断对急诊科的工作提出质疑。面对如此挑剔的家属,詹红从不动气,精心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并耐心地听取家属的意见。若意见合理,便要求医护人员及时改进;有的建议则因受急诊科工作特点所局限无法实现,她便一一向患者家属解释。詹红还时刻提醒医护人员,对患者和家属说话时,动作和声音都要轻柔,以免打扰到病人休息。经过33天的悉心治疗,这位6个器官功能损伤的老人以良好的健康状况出院了,患者家属因此对詹红赞不绝口。

“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精神与“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医院祖训影响着詹红,激励她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三十载,妙手回春,仁心送暖,先后荣获南粤楷模、中央电视台全国十大“最美医生”、国家教科文卫体工会和国家卫计委全国十大“医德楷模”等荣誉。

精益求精,医者博爱惠边疆

医者不分疆界,詹红还将自己精湛的医疗技术、管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基层和边远地区的医务人员,将医者大爱送入家家户户。

2008年,詹红作为国家专家组成员参加中国农卫司西部扶持项目支援青海边远地区,走村串户送医送药。2011年,詹红作为卫生部派出首次以“国家医疗队”命名的全国三支医疗队之一的医疗队副队长,来到贵州毕节、威宁开展巡回医疗工作。在巡回医疗期间,当地老百姓用粪便给中毒患者催吐的情景让詹红深受震撼,她深刻体会到基层老百姓看病就医之不易。

为此,詹红组织当地医务人员开展地震演练,参加电视台普及急救知识节目,并与当地急诊医生一同出诊,救助当地贫困患者。她还认真耐心地为当地医护人员传授知识经验及现代急诊理念,致力于为贫困山区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急救技能培训专家团队。当地医生在帮扶结束后说:“她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国内知名医院专家的优良作风带到威宁,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细微显精神,平凡见硕果。她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精湛的业务技能、和蔼可亲的工作态度、心忧人民的博大情怀、无悔的奉献精神,给乌蒙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人文管理,建设幸福急诊科

在詹红的心中,急诊科朝夕并肩作战的同事们早已是家人般的存在,她对同事关怀备至,同事们亲切地称呼她为“大红花”。

作为一位“过来人”,詹红深知急诊科特殊的工作性质给医护人员带来的巨大压力,亦乐于尽自己所能帮助同事释放压力、排解情绪。她让大家在每天早上交班的时候说出自己在之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然后由她来想办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千万不要让工作压力影响了生活情绪”,出于对同事身心健康的关注,詹红还会主动去了解同事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并提供自己有益的建议和力所能及的帮助,因此,大家私底下都喜欢找詹红聊天,分享心事,倾吐苦闷,而这都得到了积极的回应。詹红身上满溢的正能量感染着同事们,让“幸福的急诊科”这一理念得到了落实。

“今年春节,本来排我年初二值班,可没想到当天我出水痘了。”詹红的学生叶子说她当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过年医院很多科室都不开,急诊病人多,医疗资源这么紧张,谁请假都不行。”然而,水痘患者必须隔离,叶子硬着头皮向詹红请假,没想到她二话不说就答应了。“后来我才知道,詹主任是自己回来顶班的。”

急诊科曾有个护士身体不太好,在院领导支持和詹红的积极沟通下,这名护士最终得以调到一个相对轻松的科室。

而对于自己的工作压力和负面情绪,詹红的解决办法是当个“糊涂团长”,把事情往好里看。多值几次班没关系,她很乐意为病人服务;得不到病人和家属的理解也没关系,这只是一时的,她相信实际行动将是最有力的证明。一位急诊医学会的主任这样评价詹红:“别人看到不好的会不舒服,而她却连不好的都看不见。”学会乐观看待问题、宽容与体谅他人,这是詹红在急诊一线三十年工作过程中重要的心得体会。

詹红还提出“建立和谐的急诊科”。急诊科注重科室人才梯队的建设,奉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管理理念,詹红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安排不同的工作,并充分鼓励科室成员参与各项团队工作,“让每个人都能发挥领袖气质”。“尊重前辈、团结同事”是詹红在科室各项工作中遵循的原则——对于高年资医生工作上的疏漏之处,詹红会及时进行提醒,且在科室自己带头尊师重教,常嘱咐下级医师了解急诊科的发展史;对年轻医师的合理诉求,詹红也会尽量满足,希望通过学科发展留住人心。

在詹红的带领下,急诊科的每一位成员都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对于大家来说,急诊科就像另一个家,固然有奔波的劳苦与难言的心酸,但更多的是互相扶持、热情相助的甘甜。在这种集体精神的感召下,近年来急诊团队在医疗和学科建设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果,获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培育项目”,并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一双妙手,一颗仁心,三十年的风风雨雨就此走过。“崇德、敬业、求精、图强”,詹红用实际行动践行院训,用医者大爱传递精神火炬,她胸前白求恩奖章的光芒将永不消逝,激励着下一代医务工作者以救死扶伤为己任,无私奉献,不求回报。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