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403 >> 2017年09月15日 星期五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

——罗俊校长在2017年中山大学秋季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作者:(2017年9月9日)

各位同事,同学们:

每年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之初,学校都会召开工作会议,研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通过工作会议凝聚了发展的共识和智慧,统一了思想和行动,为我们抓住历史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今年秋季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落实党中央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要求,部署我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动计划。

一、当前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其一,讲方向,党中央对高校的要求和任务更加明确。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2016年,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两个根本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提出高校要落实“四个服务”办学要求,要践行“四个坚持不懈”办学任务。

党中央要求的“四个服务”和“四个坚持不懈”,事关中大办学的根本方向、根本道路和根本任务,是中大办学的基本政略,是我们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

其二,讲使命,推进实施高等教育强国战略更加迫切。近四十年改革开放,我国的创新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我们国家在走向国际政治舞台中心,“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全球治理中不断彰显大国引领作用。与此同时,我们的高等教育势必伴随中国地位的提升,逐渐进入教育强国之列,并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科技创新支撑。

建设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社会主义高校,是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核心任务。中大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推进实施高等教育强国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应对的问题。中大的目标是要力争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为广东建设高等教育强省,为中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其三,讲支撑,服务广东新时期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广东是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6年GDP总量、专利授权总量、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高居全国首位,创新引领发展的能力和实力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位居前列的。但相对来说,我省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不相匹配,高水平大学在国际国内的竞争力不强,支撑创新发展的作用发挥不足。

中大的发展得到广东省市地方的巨大支持,如何在广东创新引领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建成一所与广东省地位相匹配的一流大学,输出高素质人才、输出高技术成果、输出高水平研究机构,是中大发展面临的艰巨任务,是我们必须认真谋划和全力以赴的重要工作。

其四,讲超越,“双一流”建设是我校事业发展的战略机遇。中大的百年发展历史,始终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向同步同行,这是我们的优秀传统和文化内核。现今,核心任务是认清和抓住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战略机遇,承担使命和责任,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战略决策部署,以服务求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

目标引领未来,信念凝聚力量。坚定不移、自信笃定地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让我们的大学尽早加入世界一流大学之列,并走在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推进这项伟大事业,实现这个中大人的伟大梦想,就要有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取势、顺势、乘势、谋势,以创新引领发展,以竞争实现超越!

二、“双一流”建设的行动基础

学校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认识和把握,提出“跻身国内第一方阵”的近期目标和“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进展,为一流大学建设奠定了良好的行动基础。

(一)中国特色

高校办学的“中国特色”,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要求上认识与把握。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党的全面领导。突出表现为: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现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打造一支政治上可靠、行动上有效的思政工作队伍。近三年以来,我们在坚持“中国特色”方面做了较为扎实的工作,办学水平有新提升。

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有新提升。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中大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中大的立校之根。核心是提高在事关办学方向问题上的政治站位和政治定力。

第一,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有提升。一方面,学校更加注重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突出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更加重视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在我校办学治校中的指导地位。2016年刘云山同志来我校考察时,参加了学生马克思主义研修班讨论课,对我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第二,办学目标有提升。学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根本属性,明确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以“中国特色”为前提基础,确保了我们的办学目标与中央“四个服务”的要求相一致。第三,人才培养目标有提升。学校提出“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旗帜鲜明地提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确保了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党的人才培养意志相一致。第四,办学格局有提升。通过实施“三校区五校园”事业发展规划,切实服务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教育强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南海战略和空间战略,确保了我们的发展方向与国家事业的发展方向相一致。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新进展。立德树人是中大的根本任务,是中大的立校之本。核心是坚持育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全面部署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大思政”工作格局初步显现。

一是提高了思想认识。深化了对思政工作政治性、全局性和根本性的认识,纠正了以往“重智育、轻德育”“思想政治工作是两课教学”的错误认识和片面做法。二是明确了工作目标。强调思政工作要实现思想引领、价值观引领和文化引领的工作目标。三是理顺了工作机制。建立起党委统筹领导、学生工作部和教师工作部组织实施、院系党组织逐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制定了贯彻落实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31号文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责任。四是加大了推进力度。逐年加大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和学生工作的投入,思政工作经费投入三年内实现倍增,今年思政工作在年度综合绩效中的占比将大幅提升,从5%提高到35%。深入推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两个课堂”全覆盖,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同时,加强“大思政”队伍建设力度,明确6支队伍建设内涵,创新性地从优秀专职科研队伍中遴选优秀人员充实辅导员队伍,在政策导向上要求青年教师职务晋升,必须要有至少1年担任学生辅导员或班主任的工作经历。首批38位担任辅导员的优秀专职科研人员已经到岗开展工作。

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有新高度。坚持和巩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中大的根本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灵魂。核心要求是发挥党在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我们扎实的工作,党管方向、党管全局、党管干部、党管一切的全面领导具备新高度,呈现新局面。

一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得到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坚决提交学校党委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充分发挥了党委在改革发展稳定全局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校长的主要工作是执行常委会的集体决议。二是党的建设责任得到严格落实。2016年陈春声书记带队对全校院系一级基层党组织开展全覆盖的调研,总结经验、查摆问题。学校在干部职数紧张的情况下,配齐了现有全部院系的党组织书记和副书记,修订完善了党建工作的相关制度,规范了党内政治生活,压实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党建责任。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两个责任”得到严格执纪。学校深入贯彻执行中央要求,落实校院两级“两个责任”清单,严明政治纪律,严肃执纪问责,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列入年度综合绩效体系,逐级落实管党治党的责任。今年上半年以来,学校接受中央专项巡视,严肃认真地完成集中整改任务,同时坚决把巡视整改引向纵深,以此推动办学水平整体提升。

我们在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等方面的深刻认识和阶段成效,是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根基,是大学的“生命线”。

(二)世界一流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上认识与把握。纵观国内外最好的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和开放式的办学特质,是一流大学的普遍规律。

所谓的综合性,不是传统意义上兼有文理的概念,是指大学办学要覆盖大多数的学科门类。世界排名前十的大学都是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大学多学科参与国际竞争,若干学科是世界公认一流学科,才能称之为一流的大学。所谓的研究型,不是单纯意义上科研创新的概念,更为根本的是用科研创新的成果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研究型大学以探索和创新知识为核心特征,学生可以学习到书本上没有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以从科研创新的探索中学到失败的经验教训。所谓的开放式,不是一般意义上国际化的概念,更不是通常所说的“没有围墙的大学”。我们理解的开放式,核心是开放的思想、广阔的视野,包括国际与区域合作、地方合作两个方面。国际与区域合作以提升国际地位和学术影响为目标,学术研究的选题是世界关注的前沿问题,可以在学术圈广泛讨论;科研创新成果是国际水平的科学突破或技术进步,可以被学术圈广泛认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具有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可以争得话语权。地方合作以“三个输出”为抓手,目标要通过服务社会争取到资源支持,输出的人才可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输出的成果可以推动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输出的研究机构可以在创新驱动发展格局中发挥“孵化器”作用。支撑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是我们根植广东大地办大学的基本要求。

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和开放式的一流大学,是中大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近三年以来,学校传承、重塑、提升“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特质,取得了切实的成效。

做实“综合性”。文理医工融合发展是中大的根本战略之一,其本质就是建设综合性大学,关键举措是补足工科短板。我校工科发展不足,与文理学科的优势发展、医科的强势发展形成鲜明反差,成为制约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明显短板。

一方面,学校调整部分现有理工科学院的设置,突出工科发展方向,明确学科建设责任。2015年,按照一级学科建设的基本规律,调整了多个学院学科设置,得到院系教职员工的理解和大力支持。一级学科的设置调整,有效解决了学科建设责任不清、研究资源分散、专业培养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同时有效激发了科研活力。其中大气科学学院、物理学院、数据与计算科学学院科研经费增长尤其明显,超算中心在承担重大项目、服务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发挥新的更大作用。另一方面,加强重点工科领域布局,寻求突破、特色发展。在若干新兴工科领域,结合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新成立了海洋工程、智能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航空航天、土木工程等学院,加强布局和发展。其中,海洋相关学院和中心的布局,作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是我们未来占领海洋研究制高点的关键布局。此外,加强文理基础学科人才引进和平台建设的常态化支持力度,拓展医科发展空间。

目前,我校文理医工融合发展初显成效。在2017年QS评价体系中,五大学科领域均有明显提升,其中工程与技术领域进步快速,由学科调整后2016年的全球排名387位提升至251位,国内排名由27位提升至16位。艺术与人文、生命科学与医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领域的全球和国内排名都有明显进步,“补短板”的工作已初显成效,五大学科领域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做实“研究型”。研究型大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科教融合,核心的抓手是学科建设。学科建设作为基础和主线工作,近三年以来,学校加强了规划组织和责任落实。一是在学校层面统筹和指导院系做好学科建设规划。二是明确学科建设“入主流、立潮头、走出去”的总体要求,每一个学院至少支撑一个一级学科的发展。三是,明确学科建设“凝练学科方向”“建设学科队伍”“提升创新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四个方面内涵,将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融合统一起来。

首先是凝练学科方向。说到底是坚持“三个面向”和科学问题导向。目前来看,文科“出理论、出思想、出学派”的导向,理科“突破重大科学问题”的导向,工科“突破核心技术难题”的导向,医科“坚持临床和疾病”的导向,得到广泛认可,并在院系学科发展规划和具体组织建设上充分体现。

其次是学科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倍增”、构建“人才蓄水池”,是近三年以来学校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举措。2015年以来,学校新引进各类人才近2700人,其中近40%高层次人才和青年学术菁英直接从海外引进。2016年高层次人才新增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5位,青年人才新增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4,其中青年千人新增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2。

再者是科研创新。科研创新能力作为研究型大学的显性指标,学校强调“三个面向”导向,加强“三大建设”组织,科研创新能力有很大提升。一方面,总体科研经费增长迅速,2016年突破25亿元,两年提前实现倍增目标。另一方面,承担国家任务的能力快速提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今年蝉联全国高校第1位,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今年跃居全国高校第1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今年跃居全国高校第2位;重点研发项目2016年立项20项,相当于“十二五”期间重大重点项目的总和,位于全国高校第6位。第三方面,平台建设卓有成效。2016年开始,学校投入大量经费支持51个平台和166个团队建设,重点建设的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海洋科考船、“天琴计划”、精准医学、超算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均获得国家和地方立项和经费支持,取得实质进展。

最后,落脚点是人才培养。学校围绕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学科与专业一体两面建设,系统部署了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11项措施和36项任务,出台深化本科教育改革的意见,各项措施和任务正在稳步推进,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本科录取分数线三年文科增长27分、理科增长34分,本科继续深造率增长了10个百分点,“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校风学风逐渐建立起来。

总的来说,我校学科综合实力进步明显,研究型特质进一步凸显。根据ESI的最新统计,我校18个学科进入前1%,13个学科进入前5‰,2个学科进入前1‰,综合排位增长迅速,进一步缩小了与国内高校第一方阵的差距。

做实“开放式”。一流大学建设要求高校的国际和区域合作从关注数量提升为关注质量,从框架性合作提升为实质性合作,从国际化提升为开放式。核心的原则是“以我为主,共进共赢”,要以促进学科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中心考量。目前来看,我们的国际和区域合作水平稳步提升。一是加大与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实质合作。2015年以来我校与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区域国家综合排名靠前的大学的合作交流有所提升。在若干关键学科与莫斯科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建立新的校级合作关系等。二是国际和区域合作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有所提升。学校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今年招录首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历留学生234名;服务国家南海战略需要,筹建中英国际海事法学院;服务国家港澳发展战略,倡议成立粤港澳高校联盟,推动区域内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深度合作,加大港澳台地区的招生力度。三是主场学术交流明显提升。2014年以来,学校每年主办国际学术会议的次数提升较快,今年有望实现倍增,积极参与中国与8个国家和区域人文交流机制的各项活动,对提升中大的学术地位和影响起到重要作用。四是开放式学生培养机制有所优化。近三年以来,学校支持本科学生在学期间赴境外交流学习的比例增长4.5个百分点,学历留学生占留学生总数的比例增长3个百分点,全面推进个性化培养与趋同化管理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改革,促进了国内外学生的交流交融。

学校在深化地方合作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最为突出的是,深化了与广深珠三地的战略合作关系,争取到巨大的办学资源投入,为一流大学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学校坚持输出高素质人才、高技术成果和高水平研发机构,服务广东创新发展的能力明显提升。

一流大学不仅要有一流的学科、一流的教师、一流的学生、一流的人才培养、一流的科研创新、一流的管理服务,同样要提供一流的条件、一流的环境和一流的待遇。

首先是一流的条件,根据事业发展需要,未来三年学校将在“三校区五校园”新建300万平方米的校舍;已经投入学科与平台建设经费主要用于改善科研和实验室条件;多种渠道扩大附属中小幼办学规模,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师子女就学需求等。其次是一流的环境,学校着力开展校园环境综合治理,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截至目前共清理了138处违建危房,清理面积近3.8万平方米,恢复校园绿地7.1万平方米,修建校园高标准道路2.5公里;调整腾挪公房6.8万平方米,新增可调配公共用房3.3万平方米。再就是一流的待遇。学校稳步提高教职员工的薪酬标准,2015年和2016年全校员工薪酬有较大增长,今年也将适度增加。

基于所有教师和同学们、所有院系和职能部门员工们的理解支持、齐心协力和辛勤付出,学校关于一流大学建设的部署得到有效落实,我们的事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一方面,我们身处国家推进实施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背景和格局,面临“双一流”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事业发展的目标定位、战略路径和建设任务基本明晰,也取得了扎实的阶段性成效。另一方面,制约学校发展的“天花板”依然存在。生均教育资源投入仍然不足,工科发展不足,研究资源投入不足,人才培养质量依然与学校整体水平不相称,与一流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再一方面,近三年以来学校围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目标部署的各项发展举措,在实践中被证实是切实有效的,是符合中央对高校办学要求的、符合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我们必须坚决地贯彻落实下去。

三、“双一流”建设的基本思路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既是我们“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和标准,也是我们坚定不移要走的发展道路。实现这个目标的基本思路,我们可以概况为:立足根本,深化改革,实现内涵发展基础上的主动赶超。

立足根本是指我们大学所依存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建设的高校阵地,要求我们必须以“四个服务”为根本要求,以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根本立场、以党的领导为根本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根本标准。立足“五个根本”是我们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一流大学的本质要求,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压舱石”。内涵发展,是指要坚持人才培养主题,坚持学科建设主线,以全面提高育人育才的能力为核心,带动办学各项工作的不断进步。我们在核心办学指标上与国内高校第一方阵、世界一流大学存在显著差距,实现内涵发展的既定目标,需要超常规发展、主动赶超。超常规发展是指要保持相对快速的发展,保持稳定上升的态势,要比别的高校发展的快、比中大以往发展的快;主动赶超是指要变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在核心办学指标上不断实现跨越,从跟跑向并跑和领跑转变。

实现内涵发展基础上的主动赶超,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核心是通过综合改革来改变与学校发展不相适应的机制和做法。2015年至今,学校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推进综合改革的各项工作,突破了一些发展的障碍。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第一改革缺乏顶层设计系统推进。第二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第三管理责任不到位、工作效率不高。为此,学校成立了综合改革领导小组,设立人力资源、人才培养等10个工作小组,做综合改革的顶层设计,研究深化综合改革的具体措施。

总体来看,下一步我们深化综合改革的方向是“三个相适应”: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相适应,与上位法的要求相适应,与学校发展现状相适应。深化综合改革的目标是“三个提高”: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提高人力资源效率,提高办学质量。深化综合改革的任务是“四个调整”:调整管理架构,调整岗位,调整机制,调整责任主体。深化综合改革的原则是“分类分层分阶段”:分类考核、分类评价和分类发展,分层管理、分层负责、分层落实,分阶段支持、分阶段调整。

各位同事、同学们,我们处在伟大祖国走向世界中心、引领世界发展的伟大时代,处在高等教育繁荣发展、跨越发展的伟大时代,处在重视教育、重视创新、重视人才的伟大时代,这是一所大学能遇到的最好时代,这是身处大学的我们能遇到的最好时代!让我们做这个时代最坚定的信仰者和最坚定的践行者,无愧于历史的使命,无愧于时代的责任,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今天我们吹响一流大学建设的的行动号角,让我们一起见证和参与中大向一流大学目标奋进和转变的历史进程!我相信,有我们的共同努力,中大必将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最后,祝各位同事教师节快乐!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