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426 >> 2018年11月30日 星期五  共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一场集体的冒险行为”

——音乐话剧《笃行》导演、编剧及作曲创作谈


正在加载...
  • 1/3

  • 2/3

  • 3/3

导演毛尔南(国家二级导演,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创作部副主任)

记者(以下简称“记”):是什么促成了您与中山大学的这次合作?

毛尔南(以下简称“毛”):我此前曾两次与非艺术专业高校合作,创作排演校史戏剧,但由于个人时间的限制等多方面原因,我决定不再轻易参与这类戏剧的创作。但中山大学打动了我,至于原因,要从对中大的三次印象谈起:第一次,是肖楠和郑理两位老师亲自来北京与我和其他主创商议合作事宜,我们甫一见面便畅聊甚欢,交换了在艺术的认知、戏剧的理解和作品的把握等方面的看法。对于我决定指导《笃行》,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谈话。第二次是2017年年底,我与编剧、作曲来到中山大学南校区查阅资料,了解学校艺术社团的基本情况。那次采风恰逢学校的品牌活动——草地音乐节。同学们在音乐节上自由地抒发情感,享受艺术带来的愉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认为,这才是艺术教育的真谛,也是大学应有的校园文化环境。第三次,从学校的艺术表演活动到正式演员面试,我们在多次遴选中确定最终的演员阵容。这些同学都是可爱的、纯粹的,他们愿意吸收艺术的滋养,希望更加深入地了解学校的历史。他们可以牺牲休假的时间来了解戏剧、走进排练厅锤炼自己。他们打动了我。总而言之,亲切的老师、美妙的校园、可爱的同学,促成了我与中大的这次合作。

记:在执导《笃行》的过程中,您与指导团队中其他部门有过哪些交流和探索?

毛:戏剧作品是集体创作的结晶,作为导演要与编剧、作曲、指挥、舞美、灯光等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将作品完整呈现,在这一过程中探索和尝试随时都可能发生。在明确此次的创作方向是深入挖掘学校的红色基因,为中大量身打造一部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艺术作品后,我与各部门负责人就舞台布景、剧本和音乐等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和交流。拿舞台布景举例,观众最终看到的舞台布景,是无数次推翻方案又重新打磨后的成果。我们首先考虑到的问题是如何最大化地展现学校艺术社团的学习成果,而梁銶琚堂并非现代化的舞台,没有乐池,舞台进深浅,很难作为主舞台容纳戏剧演员、合唱团和管弦乐团兼具的大体量作品。对此,团队决定将舞台向观众席延伸。延伸后的舞台方便了音乐团队的表演,也让戏剧演员更加贴近观众,满足了剧终全体人员大谢幕的需求,在导演语汇上也打破了镜框式舞台的第四堵墙,让当代中大人走进历史上的中山大学。这样既满足了艺术需要,又解决了技术问题。此外,空间的探索也是此次舞台设计的亮点。这次的主舞台共有三层空间,即基本平面,中间层空间,以及靳伟在俄罗斯、男女主人公最后就义的上层空间,如此处理使舞台变得更加立体饱满和丰富多变。

编剧杨浥堃(青年编剧,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记:您在《笃行》的剧本创作过程中是如何进行取材的?遇到过哪些困难?

杨浥堃(以下简称“杨”):取材一是来源于经验积累,一是通过阅读文献。我个人对《笃行》反映的那段历史非常感兴趣,这也是创作《笃行》的重要原因之一。那是一个理想启蒙、血与火交织的时代,是年轻人可以改天换地的时代,可以说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对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之后,还要对历史人物关键信息进行采集。我知道首演之后有人上网查,发现历史上并没有罗钦、也没有邵思平。这些人物虽然都是虚构的人物,但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真人真事的影子。总的来说,取材是严谨的,但材料最终都要“为我所用”、“为剧服务”。每一个编剧进行全新的创作时都面临着新的挑战,要了解人物、让他们变得鲜活,还要为他们编织剧情、决定人生走向。做选择太难了,况且是替“别人”做“人生抉择”。另外还需要一个好的“瓶子”——一个合理的结构,去装这些内容。这些都是创作内部永恒的困难。

记:《笃行》作为一部音乐话剧,其剧本创作在戏剧结构上有哪些特别之处?

杨:戏剧首先是结构的艺术,而舞台剧有别于影视剧的重要一点就是结构上的样式感。首先明确一下音乐话剧的概念。音乐话剧有别于音乐会、话剧、音乐剧,它是介于话剧和音乐剧之间的一个体裁,但仍然是以“剧”为主,音乐在其中起另一种结构作用。音乐话剧里的结构是双项的——戏剧结构与音乐结构。戏剧结构上音乐性的整体构思是《笃行》剧本创作中新的探索之一,以乐章结构全剧,用音乐推动剧情的演进。由于我有学习音乐的经历,这一方面让我在戏剧节奏的把控上更具优势,另一方面也不会因为在音乐上有短板而影响作曲后续的创作。另外从历史剧的角度去看,《笃行》在剧本创作上也有创新。采用多段落、多场景的写法,以历史的纵向发展为线索,采取多角度叙事,让每个人物成为历史的讲述者,这种安排,有别于传统的历史剧,却因其不断变换讲述者带来的纷杂感而更贴近那段战火纷飞的年代,让观众的观感更加真实。

作曲张艺馨(青年作曲,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在读博士)

记:《笃行》用到了很多原创音乐,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创作过程吗?

张艺馨(以下简称“张”):《笃行》用到的音乐基本上是原创的,只在少数几处使用非原创音乐。整部话剧原创音乐的创作周期大概有半年。第一次去学校采风,我初步了解了《笃行》的剧本结构和创作手法。创作将采用时空交错的写法,时间跨度大,且每一幕都将由一个讲述者来进行讲述。当时大致萌生出先为每位讲述者创作主题音乐,再将其串联成有机整体的想法。后来我拿到剧本大纲,编剧已经先行为每一个角色写好了咏叹调,这借鉴了歌剧创作中常用的写法,即先有歌词再进行主题配乐。而为角色创作主题音乐,需要考虑时代背景和人物特性等因素。比如当时中国广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且男女主角又都是进步青年,所以我选取了巴扬琴和钢琴作为他们的代表乐器。巴扬琴具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情,符合男主角曾留学俄罗斯的背景。又如为金嘉胜创作的《风雪少年路》,采用三拍子、具有北国风情的乐曲风格,这考虑到金嘉胜作为北方人的身份。完成主题歌、主题音乐的创作之后,全剧的音乐基本定型。

记:在为《笃行》创作的众多原创音乐中,您最喜欢的是哪一首?为什么?

张:我最喜欢为许求这个角色创作的歌曲《光明、美好和诗》。首先从创作技法上来说,这是我最早看到歌词的一首咏叹调,歌词写得很漂亮,读起来也很有诗意。但按照常规意义来讲,这并不符合“完美”歌词韵脚为开口韵的要求,所谓诗的语言其实是很难唱的。但正因为韵脚的独特性,我在创作时格外用心,进行了一些特殊处理。从音乐的表达效果来讲,这首歌安排在许求被枪决之后进行演唱,他虽然已经牺牲,但这首歌唱响时,营造出许求虽死犹生、理想和追求永远不灭的艺术效果,更能打动观众的心。《光明、美好和诗》是《笃行》的一个图腾,寄寓着戏中所有人物和那个年代进步青年们的精神信仰。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