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428 >> 2019年03月01日 星期五  共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加快推进基建工作 助力实现一流目标

——在2019年全校基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9年2月26日,广州校区南校园怀士堂)

罗俊 校长


各位同事、各位来宾:

上午好!

2019年是中山大学实现“三步走”战略的关键之年。元旦以来,我们已经相继召开了全校重点工作布置会和人才工作会议,对全年重点工作和人才工作做了部署。今天我们召开全校第一次基建工作会议,目的就是要在学校双一流建设进入关键阶段的新时期,进一步明确基建工作对中大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明确工程建设需遵循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明确基建管理的根本要求。希望能通过这次会议能凝聚共识,提高认识,更好地推进三区五园的基建项目进程。刚才清华副校长作了基建工作具体报告,各参建单位代表也作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这几年,学校各项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在此,我代表学校对基建处全体员工、各参建单位以及在座各位的辛苦付出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想着重从三个方面和大家谈谈对新时期基建工作的认识和要求。

一、新时期基建工作的特殊重要性

(一)一流的大楼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基本条件

说起大楼,很多人会想起梅贻琦先生的名言,认为大学的必要条件是大师,而非大楼。但如果大家进一步了解这句话提出的时代背景,就会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大楼、大师和大学之间的关系。清华大学在建校初期,经费非常充沛,生均经费是同时期北大的4-5倍,这些经费绝大部分用于了学校基建。从1911年起,清华大学用了20年时间,不惜巨资以高品质美国标准兴建了完善的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当梅贻琦先生1931年就任清华大学校长时,清华已经具备了大楼作为基本办学保障,相比之下“缺乏教员”成为当时学校的主要矛盾。在这样的前提下,梅先生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观点,意在说明光有大楼没有大师,不能称其为大学。因此,这句话不仅没有分割大学和大楼的关系,反而恰恰说明了一流的大学必须是大楼和大师并存,缺一不可。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高速发展新时代的今天,大楼、大师和大学之间的关系更加密不可分。今年1月份学校人才工作会议上,我阐述了人才强校是中大建设一流大学的根本战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这一点已经毋庸置疑。今天,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的观念是:引育一流的大师,必须依赖一流的大楼,尤其是理工科院系。没有规划合理、设施齐全、管理先进的教学、科研、生活条件,就不可能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即使引进了,其发展也会受到限制,最终留不住人才,培养不了人才。2015年我刚上任的时候去北校园调研,发现我们的医科硕士、博士,还8个人挤在一间宿舍,南校园、东校园现在也还有6人间的宿舍,教师的实验室也非常拥挤,科研平台建设也受到物理空间的限制,学生分小班上课也受到制约。因此,要努力建设一流大学,拓展物理空间,抓好基建工作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基本建设规划是事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保障

2015年,我们认识到中大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解决“生均教育资源不足、工科发展短板明显、研究资源投入不足、人才培养基础薄弱”四个制约学校发展的“天花板”问题。以这些问题为导向,我们制定了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立足中大百年发展进行谋篇布局,提出了办学资源倍增计划。

倍增计划的核心是人才队伍倍增。作为地处广东省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为满足地方人才需求,我们不可能缩减招生量,做大做强人才队伍成为唯一的选择。只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才能降低生师比增加生均资源。学校一方面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增加教师数量;另一方面构建专职科研“人才蓄水池”。这些人才来中大工作、学习、生活,首当其冲要解决的就是物理空间问题。

为拓展办学空间、争取办学资源,学校紧抓机遇,顺势而为,通过广州校区“挖潜力”、珠海校区“提增量”,深圳校区“管未来”的发展思路,形成了“三区五园”的整体规划,使中大真正具备“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一流大学内涵特征。我们必须以事业规划为中心,制定配套的基本建设规划,才能全力保障事业规划顺利实施。

(三)基建项目进度直接影响学校事业发展速度

2015年以来,学校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明确、路径清晰,各项改革不断推进,可比办学指标成功实现倍增,进入了跨越发展的新时期。为完善文理医工融合发展的学科格局,学校开展了一系列院系调整和新建,在珠海校区和深圳校区共新建23个院系。新建院系师生急需办公、教学、实验、生活及公共设施等基本办学条件。因此,基础设施的完成进度,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学校事业发展速度的重要瓶颈。正因为如此,学校高度重视基建工作,把它置于学校发展全局的高度狠抓落实,我们给基建处配备了最强的干部队伍;校长专题会三分之一讨论的议题与基建有关。我希望在座各位都能深刻领会现阶段加快推进基建工作之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新时期学校基建工作的特点和原则

(一)主要特点

我们必须认识到,学校现阶段的基建工作与以往常规发展阶段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基建任务有严峻的挑战性特点。“十三五”期间,学校要在5年时间投资263亿元、完成360万平方米、77个新建项目,相当于中大前九十多年建设总量的1.6倍。因此无论是投资总额,还是总建筑面积,都是史无前例、前所未有。可以说,我们正在进行的是书写历史的校园建设,这对我们而言,既是百年机遇,也是严峻挑战。

二是基建管理模式呈现多样性特点。学校目前的基建项目分布在广州、珠海、深圳三区五园,每个校区、每个校园的建设管理模式都不尽相同。广州校区大部分项目实行EPC代建模式,也有个别由学校自己管理;珠海校区实行委托企业代建模式;深圳校区则由深圳市政府完成建设后交付使用。所处地域不同、管理模式不同,相应的管理依据和管理重点就各有差异,需要我们的管理人员尽快熟悉相关制度和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

三是基建项目工期具有紧迫性特点。目前,学校虽然在珠海校区和广州校区东校园建设了临时办公、科研用房,但这只能应付新建院系过渡期的基本办公需求,各院系都翘首以盼基建项目早日完工,以便开展正常教学科研。学校引进各类人才,也急切需要落实保障条件。这就对项目工期提出了比以往更加紧迫的要求,必须加快建设,全力保证按期完工。

(二)基本原则

刚才提到的这几个特点,说明现阶段学校的基建任务,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更繁重、更困难、更艰巨。要顺利完成这些任务,首先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明确管理过程中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基建工作必须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全局

基建工作必须要放在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事业发展全局中去谋划,立足学校整体战略发展,科学合理制定校园整体规划;根据文理医工不同的学科特点,做好各个项目的规划设计,这方面的工作现在已接近尾声。

2.基建工程必须体现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

基建既是硬环境,也是软文化。大学校园里的“大楼”不仅是建筑本身,更重要的是建筑背后的科学与人文精神,使得“大楼”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具备了独特的大学气质。百年中大校园历史悠久,建筑风格多元融合、古朴典雅,成为我们宝贵的历史财富。我们在做新建校区校园规划和建筑设计时,就要注重“寓意于形”,体现中山大学的精神文化和办学理念。比如,我们在珠海校区新一轮规划建设时,提出了“形神兼备、和而不同”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珠海校区建设成为保持中大神韵的滨海校区。在中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我们的建筑规划更要具备中国特色和中大特点,体现一流大学的气质和担当。

3.基建工作必须立足中大新百年发展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大学建筑是传承大学历史文化的最生动的载体。三区五园的规划设计必须立足中大新的百年发展,在基建管理过程中实现从优秀到卓越、从一般到一流的观念转变。各个项目建设要以“建造文物、书写历史”为使命,以“出精品”为目标,参建各方都要具备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不负时代使命,严格保证工程质量,努力做到精益求精、尽善尽美。

三、提高管理水平,加快建设进程

2019年,三区五园的基建项目将呈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广州校区预计竣工面积30.51万平方米,预计开工面积52.17万平方米,在建面积3.55万平方米;珠海校区预计竣工面积49.35万平方米,预计开工面积29.8万平方米;深圳校区在建面积50.22万平方米,预计主体结构封顶,其中46万平方米将于2020年6月交付使用。项目规模之大、任务之重、时间之紧,对我们基建管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也需要我们所有参建人员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以高质量、高标准共同推动工程建设顺利完工。

(一)强化落实“四有”要求

基建工程具有建设周期长、程序环节多的普遍规律,一个新建项目要经历立项、报建、设计、招标、签订合同、开工、施工管理、竣工验收、竣工结算等流程,每个环节都有特定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加之现阶段基建任务重、投资大、工期紧,“四有”要求对基建管理而言尤显重要。

“有依据”就是要有底线思维,这是基建工作的核心要求。基建项目投资大,环节多,参与面广,是高校廉政风险防控的重点领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从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到学校管理规定一整套完善的基建管理制度体系。基建处要根据现阶段的工程建设需求,尽快梳理相关制度、流程,对不合时宜、不相适应的旧制度要尽快完成废改立。

“有流程”是侧重基建管理制度执行的要求。有依据的前提下,必须严格按照依据办。比如施工过程发生的工程变更,就不能由某个人或者某个部门擅自决策,必须按照既有管理制度履行相应程序。只有严格执行管理制度,才能真正有效防控基建风险。

“有记录”要求基建管理过程中必须及时形成有效力的文档,这也是“有依据”和“有流程”的必然要求。现阶段尤其要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现场记录,规范施工管理。

“有效率”要求在保质量、守底线的前提下,充分把握基建工作规律,开动脑筋、主动作为、前瞻思考,千方百计优化流程,化繁为简,提高效率,推动项目按期甚至提前完工。

(二)严格遵守契约精神

基建工程的参建方众多,学校作为建设方,需要与造价、设计、监理、施工等多方主体签署合同建立合作关系。在合作过程中,学校与参建各方都要遵守契约精神,这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遵守契约精神,就是要严格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约定履行权利义务,不能超越合同规定行使权利或免除义务。这一点既是对参建方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我们职能部门提出的要求。例如,合同约定建设方提出的工程变更必须由中大以书面形式提出,如果以学校职能部门发文或者由代建单位代为决策,都是不符合契约精神,违反合同约定的。

(三)大力发扬主人翁精神

基建项目实施进度直接影响中山大学的事业发展。我们正在共同建设一项伟大的事业,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院系、参建方、代建方在整个过程中都是责任共同体、使命共同体,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站位、主动作为、勇于担当,要站在中大事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发展的高度和立场上,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各校园基建工程顺利完工。具体而言:

——基建部门要大力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政治站位、管理能力和责任意识,保证每项工程的每个环节都要责任到人;每个管理人员对手上的工作都要“心中有数”,严格落实“四有”要求,实现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相关院系作为使用单位要强化责任意识和主动意识,院系负责人要以主人翁心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基建管理中。

——参建各方要以“造精品”、“出样板”的标准强化责任担当、优化项目管理,严格保障工程质量和进度。

同事们!朋友们!作为新百年中大校园的建设者,我们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正在携手共建一项伟大的事业、见证一段难忘的历史。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勠力同心、砥砺奋进,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学校发展史上最难的基建硬仗,助力中山大学早日迈进世界一流、实现新的辉煌!

谢谢大家!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