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427 >> 2018年12月31日 星期一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201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评选揭晓,我校科研成果取得佳绩


本报讯(科学研究院) 12月26日,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公布了201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的10项入选项目名单,入选项目包括了我校宋尔卫教授等完成的成果“靶向肿瘤微环境的抗肿瘤治疗新策略”,以及罗俊院士团队完成且中山大学为合作单位的成果“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

“靶向肿瘤微环境的抗肿瘤治疗新策略”是我校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和苏士成研究组完成的。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的关系犹如“种子”与“土壤”。肿瘤微环境,也就是“土壤”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治疗后复发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靶向微环境开发肿瘤治疗新策略对改善恶性肿瘤疗效至关重要。研究团队根据其多年的保乳和术前新辅助治疗乳腺癌的经验,围绕抗肿瘤治疗对肿瘤微环境的改造作用和机制进行探索,发现了肿瘤微环境经历化疗后,富集出一群能耐受化疗并促进肿瘤复发的成纤维细胞;治疗单抗介导巨噬细胞吞噬(ADCP)作用,可通过上调PDL1抑制抗肿瘤淋巴细胞的功能,导致免疫耐受;抗肿瘤淋巴细胞激活可上调NKILA长非编码RNA,使其对死亡(AICD)敏感,导致肿瘤免疫逃逸,通过干预上述靶点,能有效逆转肿瘤微环境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增强抗肿瘤效果,提出了联合单抗和免疫节点抑制的肿瘤免疫治疗新策略。以上系列研究提示,肿瘤微环境决定着恶性肿瘤对化疗、单抗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的敏感性。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Cell》(2篇)和《Nature Immunology》上,得到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邀请宋尔卫教授撰写靶向肿瘤微环境治疗综述,显示我国恶性肿瘤微环境研究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是该团队第二次获得这项殊荣。

“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是罗俊院士团队完成且中山大学为合作单位的成果。2018年罗俊院士团队采用两种相互独立的方法同时测量G值,两种方法均获得了至今为止最高的测量精度,并且两个结果在3倍标准差范围内吻合,是目前国际精度最高的G值,该成果在今年8月30日《Nature》上以长文发表,此外,在测量过程中自主研发的一批高精端的仪器设备为精密重力测量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的评选自1998年开展以来,至今已21届,对提升高等学校科技的整体水平、增强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赢得了较高的声誉。教育部科技委于2018年9月中旬至12月中旬组织开展了201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评选工作。经过地方和高校遴选及公示、部门形式审查、学部初评和专家综合评议4个阶段,最终推选出10项2018年高校重大科技成果。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