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427 >> 2018年12月31日 星期一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聚才筑梦 共创一流

——在2018年中山大学深圳论坛上的讲话

(2018年12月22日,深圳)

中山大学校长 罗俊


各位年轻的学者朋友,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

中山大学深圳论坛自2016年开始创办,短短两年,深圳论坛在海内外的影响力迅速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汇聚深圳,与中大结缘。深圳论坛的成功举办,与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在此,我谨代表中山大学对深圳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的关怀支持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朋友们表示最诚挚的欢迎!

深圳是一个象征奇迹和速度的城市,40年从一个小渔村蜕变成GDP两万多亿的全国第三经济大市,可谓中国改革开放最具代表性的精彩缩影。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深圳论坛”,就是要在中山大学和天下英才之间搭建一个更高效的沟通平台,为大家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事业发展机遇。为了让各位更全面、深刻地了解中山大学,下面我想从学校现状、未来展望、对人才的期望三个方面与各位分享交流。

一、中山大学现状可喜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亲手创办。1924年先生创校,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寄望中大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上也不落后”的大学;寄望中大学子成为“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为世界服务”的人才。

中山大学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这里诞生了中国最早的西医教育机构—“博济医学堂”,诞生了开创中国近代西式教育先河的“格致书院”,有国内最早的医学、天文学、语言学、民俗学等学科,陈寅恪、鲁迅、郭沫若、冯友兰、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柯麟、陈心陶、陈耀真等一批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曾在中山大学任教,为中大留下了良好的学术风气和深厚的学术积淀。

学校秉承伟人志业,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特别是近年来,在教育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奋斗目标,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办学格局和学科格局,现已拥有三校区五校园和十家附属医院。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可比办学指标三年来实现倍增,在国际公认的大学评价体系中一直保持稳步上升的良好态势,进入了发展新时期。

(一)“三校区五校园”办学格局

学校大力争取办学资源,积极拓展办学空间。1999年我们建立珠海校区、2001年与原中山医科大学强强联合、2004年在广州大学城兴办东校园、2015年在深圳光明区布局深圳校区,中大在广州、珠海、深圳三个粤港澳大湾区增长极核心城市扎根办学,形成“三校区五校园”的办学格局。

广州校区南校园位于海珠区,又名康乐园,是历史最悠久的校园;广州校区北校园位于越秀区,是医科所在地;广州校区东校园位于番禺大学城。位于珠海市高新区唐家湾的珠海校区,2000年正式启用,2015年开始新一轮规划建设;位于深圳市光明区的深圳校区,是新建校区,今年6月12日已正式开工建设,计划2020年6月交付首批46万平方米校舍,2021年全面交付使用。深圳校区的学院建设和招生培养工作已于2016年启动,目前8个学院4204名学生暂时在广州校区培养。

“三校区五校园”统筹规划、错位发展、各具特色,共同支撑中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在发展战略上,广州校区三校园“挖潜力”,进一步强化文理医传统优势;珠海校区“提增量”,重点对接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主要布局深海、深空、深地学科;深圳校区“管未来”,重点对接区域创新驱动发展需求,主要布局医科和新型工科,奠定中大迈进世界一流前列的战略基础。

(二)文理医工融合发展

坚持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办学,是中山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思路。近年来,中大在强化文理医传统学科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加快工科发展,新建了一批紧密贴合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需要的工科院系,工科水平发展迅速,形成文理医工融合发展的学科格局。中大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的办学特质与学科优势更加突出。

学校对学科建设有明确的导向、思路和任务,提出文科要坚持出理论、出思想、出学派;理科要坚持突破重大科学问题;工科要坚持突破核心技术难题,促进国家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医科要坚持临床导向,强化基础和临床相互转化。每个校区都有清晰的事业发展规划,每个学院都有明确的支撑学科和建设任务,学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在2016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中,中大50个学科参评,14个学科入选A类,并列全国高校第12位;2017年11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并列全国高校第8位;截至2018年11月,我校19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仅次于北京大学,并列国内高校第2位。

(三)育人质量稳步上升

中大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办学传统和党中央要求,凝练出“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崇尚“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校风学风,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重视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全面开展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近年来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都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2018年我校文、理本科生录取均重差比2014年分别提高31分和48分;2018届本科生继续深造率57.8%,比2014年提高14.5个百分点;今年我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共10项,位居全国第五。通过高水平人才培养,中大为国家和社会输出了一大批学界精英、管理精英、行业领袖。

(四)科研创新成绩显著

近年来,中大以“三个面向”(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指导思想,全力推进“三大建设”(大平台、大团队和大项目建设),强调以大平台建设为核心牵引,鼓励以团队形式协同攻关、以重大科学问题为导向追求做大事,支持实施目标导向管理和分类评价制度。

“三个面向”和“三大建设”已成为中大科研工作者的自觉共识,科研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大科研项目数量大幅跃升,科研经费数额持续增长,服务支撑国家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2017年科研到账经费总额突破29亿元,2018年已到账科研经费比2017年同期增长20%以上;2017年和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总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1。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成绩,很多都是与各位一样年轻的学者来中大之后做出的贡献。

二、中山大学未来可期

各位青年朋友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山大学的发展也有了新定位、新格局、新观念。“中山大学进入追求卓越、迈进一流的新时期”是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对中大当前所处发展方位的重要判断。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还确定了“扎根中国大地,加快进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步伐,努力迈进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奋斗目标。未来三年,在保障校园安全稳定的前提下,中大的目标是实现可比办学指标“再倍增”,力争稳居国内高校第一方阵;2021年,跻身我国进入世界一流的若干所大学之列;“双一流”建设首轮评估排名取得显著进步。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除了国际公认的大学评价体系,中大希望达到“三个首先想到”的一流境界。所谓“三个首先想到”,是指一流大学应该是国内外学生择校首先想到的大学,是国家推进重大战略时首先想到的大学,是学术界前沿讨论首先想到的大学。“三个首先想到”反映一所大学的社会影响力、战略服务能力和学术引领力,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山大学矢志不渝追求的目标。

深圳校区是中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最坚实的战略基础。下面,我重点向大家介绍一下深圳校区的规划和建设情况。

——校区定位。中山大学和深圳市政府于2015年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深圳校区,是中山大学的主体校园之一。深圳校区着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注重内地和港澳青年精英的融合培养。校区以医科和工科为主要学科,拥有文理医工相对齐全的学科体系,拥有从本科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具有综合性学科优势的世界一流大学校区。

——学科布局。深圳校区学科布局紧密契合深圳未来产业发展和创新发展战略,重点建设医科和工科,规划建设20多个院系。现已设立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深圳)、药学院(深圳)、材料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智能工程学院、航空航天学院、农学院、生态学院等10个学院。校区还将建设文学和理学等学科方向的学院,进一步完善校区学科体系,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力。中大还在深圳市建设了附属第七医院和附属第八医院,都已正式开业,为提高医科水平、服务深圳市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人才培养。按照规划,深圳校区在校学生规模要达到2万人,其中本科生和研究生各1万;常驻深圳校区教师规模不低于3000人,其中高层次人才200名左右,优秀青年人才300名左右。

深圳校区现有教职工队伍已超过300人,其中教授68人,副教授69人,专职科研人员、博士后78人。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航空航天学院以及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的5名院长已全职到岗工作。

2016年9月,深圳校区开始招收第一届医学本科生;2017年9月全面招收本科生,并陆续开始招收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日益完善。现有在校生4204人,其中本科生3323人、硕士研究生712人、博士研究生169人,依托广州校区培养,2021年将全部搬到深圳校区学习生活。

——科研平台。中大正在积极推进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项目建设,这是我国主导的国际大科学计划,是抢占新一轮科技创新制高点的国之重器。“天琴计划”地面模拟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7月30日正式立项启动,总投资预算约11亿元,建设选址就在深圳校区。这是广东省第一个自主提出自主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推动基础物理、天文学、宇宙学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力争成为国际一流的空间引力波探测研究中心。另外,深圳校区正在布局建设空天技术研究院,开展空天技术领域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学校还将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深科技走廊建设,在深圳校区布局建设2-3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校园建设。深圳市政府五年投入300亿元,支持深圳校区基础设施、配套设施、教学科研设备等建设。根据规划,深圳校区总建筑面积近230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其中第一期投资估算101亿元,建设130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医、工、文、理”四大学科组团及图书馆、大礼堂、体育馆等配套建筑,已于2018年6月12日正式开工,目前进展顺利。

首批建筑已开始地面以上施工,以5至7天一层楼的速度建设中。土地平整作业也大面积展开,预计在明年4月校区施工将整体铺开,分批交付使用。2020年6月,第一批交付46万平方米,2021年1月,第二批交付4万平方米,2021年6月,第三批交付79万平方米。2020年首批交付的建筑包括东区公共教学实验组团、西区公共教学实验组团、理工科组团(一)、文科组团以及西生活区。2021年交付的建筑包括医科组团、理工科组团(二)、礼堂、东生活区、图书馆、体育组团、综合服务大楼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三、中山大学求贤若渴

各位年轻的朋友们,看了深圳校区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激动和振奋!中山大学有着94年悠久办学历史,在迎接学校百年校庆的重要时刻,我们把握机遇建设深圳校区,这是关乎学校新百年基业的重大战略,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中之重。深圳校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拥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天时;拥有毗邻港澳、连接世界的地利;拥有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全力支持的人和,具备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从学科布局到校园建设,深圳校区都是立足百年规划,致力打造高水平、高质量的世界一流校区。

在学校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汇集一大批有心气、有能力、有胸怀、有抱负的优秀人才加盟中大,共创一流。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更加重视人才,更加善用人才。学校把人才强校作为核心发展战略,专门成立人才发展办公室负责人才引进和服务,大力实施“人才倍增”计划,人才引进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引育工作,成为新建校区、新建学院的首要任务。具体而言,我们的人才政策主要体现在四个引才。

一是信心引才。有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高度重视,有地方政府对中大的全力支持,有全校师生对学校事业的戮力同心,我们的发展机遇千载难逢、发展路径行之有效、发展势头强劲有力!我们有追求卓越的决心和信心,更有实现一流的心气和底气,这是中大吸引人才最首要的精神要素。

二是事业引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中大的事业发展有科学的顶层设计、创新的发展理念、明确的建设路径,三校区五校园学科布局各具特色,新建学院发展强调高起点、新思路,一定能让优秀的人才到中大之后“英雄有用武之地”。

三是平台引才。学校年均投入5亿多元,以大平台建设为主要抓手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学校层面正在建设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国家智库、广州超算中心、海洋科考船、南海研究院、天琴计划、精准医学科学中心等六个重大科研创新平台。院系层面主要围绕一级学科发展需要建设平台,只要符合“三个面向”基本导向,符合本学院学科发展需要,学校认准一个,投入一个;平台建设条件尚不成熟的,学校会先支持组建团队,鼓励协同攻关做大事,为人才发展提供高起点。

四是待遇引才。通俗来说,中大的引才待遇涵盖票子、房子、孩子、帽子、位子五个方面。票子是指优厚的薪酬,学校对“工资池”逐年增加人员经费投入,2017年年平均工资增长比2014年增加了101.3%;同时实施多劳多得的绩效导向和并轨托底的薪酬机制。房子是指优越舒适的办公、生活用房。除了前面介绍的深圳校区校园建设外,学校与光明区政府在深圳校区附近合作建设3600套人才保障房,2020年6月前第一期1000套人才保障房将交付使用,极大解决老师们的安居问题。孩子是大家最关心的下一代问题。光明区政府为深圳校区配套建设幼儿园和附属中、小学,现在都已正式开工,计划2020年6月交付使用,各位入驻深圳校区时,子女就能同时入学,解决最大的后顾之忧。另外,附属七院就在校区附近,能为师生和家属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帽子是指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大倡导教师分类管理,制定完善的教师岗位分类、高级职务聘任、校内人才职衔等制度,建立更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营造“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人才发展生态。位子是指畅通的人才发展渠道。在中大,只要有才能,学校一定会让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学校为专职科研人员和博士后开辟晋升通道,选拔最优秀的人进入专任教师队伍。即使不能留在中大,学校也会努力引荐到广东其他高校、企事业单位,目前,我校聘期期满的专职科研人员留粤工作比例已超过80%。

除了中大的引才政策以外,地方政府还有更多优厚政策。纳入深圳“孔雀计划”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可享受150万-300万元的奖励补贴,以及出入境、落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待遇政策。“珠海英才计划”不但有奖励金,有超过百万的住房补贴,还有获赠50%住房产权的政策,这些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关于这些政策,我们人才发展办公室的同事会提供更详细的介绍。

朋友们,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在学校跨越发展、建设一流的新征程,中山大学唯才是举,思贤若渴!值得欣喜的是,几年来,中大已吸引了4200多名优秀学者投入到中大改革发展的洪流中,接下来发言的几位院长就是其中的代表。这次论坛,既是向各位报告中大的发展,更是代表学校热忱地欢迎在座各位青年俊杰加入中大,加入中大深圳校区,到中大这个广阔的事业大平台大展宏图,放飞梦想,成就你们的无悔人生!让我们携手前进,共同创造一流的事业,共同见证中山大学新的辉煌!

最后,祝愿大家本次深圳之行顺利愉快!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