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427 >> 2018年12月31日 星期一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大方之家 忠爱图林

——访88级图书情报学系校友方家忠

作者:文/郭倩君

校友简介:

方家忠,1988至1992年就读于中山大学图书情报学系。1992年进入广州图书馆工作,现任广州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兼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城市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主任等职务。近年来他抓住机遇,推动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获得长足发展,公众服务保障水平显著提升,在新馆建设、地方立法、体系建设、绩效管理、规划管理、信息公开、对外交流等众多领域在全国图书馆界形成广泛影响。2015年应母校邀请,作为校友代表出席“中山大学2015届毕业典礼暨2015年学位授予仪式”并发表演讲。同年,荣获“中国图书馆榜样人物”称号。

正在加载...
  • 1/2

  • 2/2

广州图书馆(新馆)坐落在广州城市新中轴线与古老珠江的交汇处,是广州市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和城市窗口之一,每天都吸引着大量访客。从位于农讲所的旧馆到珠江新城的新馆,广州图书馆陪伴着无数人的成长。走进广图,各种类别的书籍一应俱全。你可以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选一本喜欢的书籍细细品读,与自己的心灵来一次对话;你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共读经典,分享阅读的感动和乐趣,共度一段美好的亲子时光。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最繁忙、服务量最大的城市图书馆之一,仅2017年广州图书馆就接待读者近800万人次,举办了2600多场活动。而作为广图新馆的首任掌门人,方家忠馆长工作的繁重程度不言而喻,但他脸上却始终洋溢着谦和的微笑。他说,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图书馆,感受阅读生活的美好,这是他最大的幸福。

笃志不倦,方圆兼修

方家忠馆长出生于安徽省绩溪县。众所周知,徽州人文渊薮,英才辈出。从开创理学的朱熹先生、反理学的戴震先生、著名徽商胡雪岩先生,到开风气之先、宣传新文化思想的胡适先生,都是卓越的徽州人代表。“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厚重的文化底蕴早已融入徽州人的血液中,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个人成长与事业发展。而绩溪正是古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生在此间,方馆长从儿时起便与书结缘,也养成了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个性。可以说,热爱与执着图书馆事业,并把专业思想发扬光大的他便是“徽骆驼”与“绩溪牛”的真实写照。

1992年,方馆长从中山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广州图书馆工作。从图书采访员做起,历任主任助理、副主任、主任、副馆长,现任馆长,至今已在广州图书馆工作二十余年。“我觉得自己可能不算是很聪明的人,但我很努力。我觉得我最大的优点是爱思考。做事情时我是认认真真的人。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这是在任何领域都需要的。”方馆长对我们如是说。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他坦言现在恰逢广州的图书馆建设发展关键期,可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感到无比幸运。“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方馆长的职业经历可能不如别人丰富多彩,但他认为自己能够几十年专心做好一件事,此生便足矣。

在同行眼里,方馆长是一位有底蕴、勤学习、善思考的管理者和实干家。谈到其热爱的图书馆事业,方馆长也有着自己的深刻理解。他认为图书馆工作的意义就是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阅读生活的美好。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享受阅读、参与文化活动,而图书馆正好可以满足大家的精神需求,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对一个社会、一个城市来说,有没有图书馆的区别是很大的。有了对比之后,读者的文化需求就会增强,阅读需求、社会需求就会表现出来。如今国家提出建设阅读型社会、学习型社会,图书馆服务的范围和领域也可以越来越大,为社会发展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远大的职业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便是方馆长热爱图书馆事业并为之奋斗终身的源源动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朴实无华又积极进取的方馆长在事业中不断成长,获得各方肯定并于2015年获得“中国图书馆榜样人物”这一殊荣。发表获奖感言时,他真诚地说:“这个奖与其说是颁给我一个人的,不如说是颁给我所在的广州市。”方馆长对我们坦言,若不是台上时间有限,他想要表达和感谢的远不止这些。他觉得自己只是一个代表,在他的背后还有领导、同事的默默付出,以及社会各界对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大力支持。面对个人的荣誉,方馆长显得十分谦虚和低调,他更愿意关注自己的团队。“我对自己的定位从来都不是个领导,觉得自己只是单位的一个引领者。”他希望每一位馆员都能够独立思考并在团队里发挥个人作用。给生病的馆员一句慰问和关心,给离职的馆员一句感谢和祝福,都尽显方馆长的为人本色。如此踏实能干又平易近人的方馆长正是业界和中大人心目中的榜样人物。

硕果累累,书香万家

2011年底接任馆长之后,方馆长参与的主要工作有三件:第一,2012-2013年组织广州图书馆新馆的建成开放。第二,2012-2015年参与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的立法,推动《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于2015年颁布实施,以及《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于2015年底发布。第三,2015-2018年参与推动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其参与的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主要有四个:第一,广州图书馆成为大家公认的世界上最繁忙的公共图书馆、全球服务量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之一,2013年起新馆全面开放后基本服务效益即跃居国内公共图书馆首位。第二,广州图书馆实现了建筑与功能的完美结合。通过这几年的运转服务,业内普遍认为广图新馆在建设和服务方面可以说是在全国新馆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第三,现在业界公认《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是全国最好的地方公共图书馆立法。第四,自2015年以来,广州“图书馆之城”建设顺利推进,是全国公共图书馆体系建设示范地区,广州“图书馆之城”公共服务体系得到全国普遍的认可。

事实上,广州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之后多项服务数据高居中国公共图书馆之首,在全国形成了广泛的影响,被业界称为“广州模式”。这些成绩与方馆长的办馆理念和发展思路是密不可分的。方馆长的办馆理念可以总结为:第一,保障市民的基本权利,做好公共文化服务。第二,以绩效管理为基本职责,让市民从服务中获益。第三,坚持战略规划的引领,实现硬件与软件的有效结合。第四,依靠立法驱动体系建设,有效建设“图书馆之城”。第五,坚持社会化建设,实现社会与政府双向交互。第六,调动与利用各方资源,倡导“区域共同体”协作。俗话说,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广州模式”成功的背后则是方馆长与馆员们辛勤工作付出的汗水。

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民心相通的概念,需要强化中华文化在沿线国家及地区的传播与认同,其中图书馆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传承载体。为此,近年来广图除了传统服务以外,也在积极推进多元文化交流。方馆长向我们介绍,广图的文化交流活动主要按照传统文化、多元文化及都市文化这三大系列组织开展。广图通过汇集和展示传统与本土文化、世界多元文化和现代都市文化馆藏,营造多元文化氛围。广图还提供文献、信息、知识、讲座与平台展览等多层次、多样化的阅读服务,支持相应领域的学术研究,倡导并推动社会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借此加强城市的对外交流与合作。

2017年是《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全面实施后的第二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事业蓬勃发展,“图书馆之城”建设有序推进。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分馆)156个。“目前在全国来讲,体系建设势头最好的是广州,发展得最快的也是广州,很多建设指标在全国大城市中基本排在前三位。我跟很多同事说,到2020年,广州的很多指标肯定会排在全国第一位。”方馆长的豪言壮语让我们对广州建设“图书馆之城”充满期待。

薪火相传,尽诉忠言

方馆长虽毕业多年,但他认为自己从未远离过母校。他向我们介绍,广州图书馆与学校图书馆、资讯管理学院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且合作从未间断。这些年广图的发展也得益于学校图书馆、资讯管理学院提供的支持和帮助。比如《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立法以及广图的“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等重要项目,都是由资讯管理学院的老师团队主持或参与推进的。

无论是身边的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都能轻易找到许许多多中大图书馆人的身影。方馆长认为奋斗不息的中大图书馆人有着共同的精神,那就是图书馆行业里共有的服务精神。这种服务精神意味着有社会责任感、有社会理想。正是这种可贵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大图书馆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感恩师长们发蒙启蔽和谆谆教诲的同时,方馆长希望师弟师妹们能够好好学习,将来投身到图书馆事业中,把自己的作用和价值发挥出来。他认为图书馆学的学科基础主要是历史学科,但结合社会发展和实际工作需要,社会学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现在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巨变的阶段,要把图书馆的服务和社会需求比较好地结合起来,是需要社会学支持的。同时现在的图书馆行业越来越强调、越来越重视阅读推广服务,要营造阅读的风气,让大众形成阅读习惯需要做大量的推广工作,教育学的知识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于前辈们认为社会学、历史学、教育学构成图书馆学科主要基础的观点,方馆长表示赞同。

半生为图情,终成大方之家;一心系母校,不忘学人之风。方家忠馆长是脚踏实地、志存高远的中大人代表。我们看到,一个人,可以从书中汲取知识,修得智慧;一座城,可以在阅读中获得底气,绽放优雅。相信方家忠馆长和其他图书馆人的坚守与奋斗会让我们的花城更加美好!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