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451 >> 2021年03月31日 星期三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以大类培养为牵引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山大学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学校确立了“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推动实施新一届本科生大类培养,是学校当前一项重要任务。一切事业,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实施本科大类培养,是学校立足事业发展实际、面向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求作出的重要决策。我们要坚决破除制约人才培养的不利因素,以实施本科大类培养为牵引,走出一条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之路。

实施大类培养有利于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一流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的重大意义。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布局。实现这一布局,需要各领域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学校推动实施本科大类培养,有利于整合优势资源,促进学生打牢基础知识,拓宽观念方法视野,增强创新意识能力水平,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大类培养有利于践行学校新时期的办学思想。五年来,学校形成了坚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向学术前沿的“三个面向”办学思想。实施本科大类培养,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有利于充分释放人才培养活力,为实现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解决重大学术科技问题提供原始创新动力和人才资源。我们要深刻认识“国之大者”,始终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放在最高位置,自觉从学校事业发展大局出发想问题、作决策、谋大事。任何孤芳自赏都只会走入越来越狭隘的天地,任何逆时代潮流而动都终将被时代抛弃。只有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才能在潮流大势中立于不败之地。

实施大类培养有利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五年来,学校创造性地提出“德育与智育融合、学科与专业融合、科研与教学融合、本科生培养与研究生培养融合、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融合”的“五个融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一体化全贯通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本科大类培养,赋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权,有利于贯通人才培养目标导向,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实施大类培养有利于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五年来,学校深挖广州校区潜力,扩大珠海校区增量,奠定深圳校区百年基业,形成“三校区五校园”办学格局。学校坚持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办学特色,形成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的学科格局。学校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赢得历史性机遇。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必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大力推动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本科大类培养,是深化“双一流”建设的需要,也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动态调整学科专业、推进人才培养的需要。

在“三校区五校园”办学格局下,实施本科大类培养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就是集中培养。先集中、后分流,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和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人才培养活力。我们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开创新格局,做好一切准备,确保大类培养开好局、起好步。(作者:马明辉)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