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466 >> 2022年05月30日 星期一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

作者:岭南学院 黄 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在新时代新形势下,高等教育要贯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做好“四个服务”,充分发挥基础性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必须准确识变、主动求变、积极应变,坚持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这条必由之路。

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时代背景

高松校长在报告中指出:“未来学校要立足湾区,守正创新,稳步扎实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需要着重抓好人才培育、队伍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几方面工作”。学校下一步走好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具有着重要的时代背景。

首先,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的强弱决定了国家竞争力的大小,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贸易中心和全球制造业中心,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思想创新、理论创新、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经济转型的动力源头所在,高校在引领国家创新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地位。其次,内涵式发展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但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在首轮“双一流”建设中,绝大多数“双一流”建设高校发展的重点仍在规模和数量方面,多数高校仍然存在高层次创新人才供给能力不足、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不够精准等问题。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也更加强调突出重点,聚焦难点,注重内涵建设、特色建设和高质量建设。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工作反复强调要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这个关键,更加突出培养一流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争创世界一流的导向,“双一流”高校要在关键核心领域加快培养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实质性推动内涵式发展。可以说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聚焦点就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而内涵式发展突出了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人才培养既是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工作和根本途径,也是检验内涵式发展成果的最终标准。无论是发展特色学科、夯实基础学科,还是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最终都要落实到培养人上,即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人才培养路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岭南学院是一所拥有三十余年办院历史的经济学院,结合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学院对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背景下人才培养实施路径有着如下思考。

坚持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中心

新时期经济学科的人才不仅要吸收世界最新的理论成果,更要站稳中国立场、扎根中国大地、服务中国发展。不仅要具备解决宏微观经济问题的能力、分析与处理经济与统计数据的能力、诠释政策及其影响的能力,而且必须要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实践精神,深入关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

岭南学院从2012年起就积极推进本科教学改革,逐步形成了以培养学生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路径。在知识层面,希望通过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使学生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均得到提升;在技能层面,不仅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团队合作力;在家国情怀层面,通过深入一线的社会调研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整合性学习层面,让学生更好的将知识、技能和社会责任应用于新的复杂环境,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坚持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

未来的高新知识和高新技术主要依靠具有多学科综合优势的大学创造,创造和运用高新知识和高新技术的人才也需要具有多学科综合优势的大学来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通识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岭南学院是国内最早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平衡发展的学院之一,学院注重结合经济学科与社会人文密切相关的特性,把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此外,学院为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研究学习、国际化学习等个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实践教学方面,岭南学院举办十年的“‘走进社会’广东农村调研”让学生深入一线了解改革开放前沿农村的经济状况,在实践中检验专业知识;在研究学习方面,学院为每一位学生配备指导教师和校友导师,设立“未来之星”和“红灰青苗”学术训练计划,逐步探索小班导师制和“本、硕、博”贯通的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为优秀学生开拓更广阔的研习空间;在国际交流学习方面,学院与全球50多所一流高校建立长期交流与合作关系,组织全球领导力项目、联合培养项目、交换学习等多元化的项目,设有专项国际交流基金。

充分利用学科交叉融合这一催化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与交叉学科建设。学科交叉融合是学科建设未来的增长点和生命力,通过发展交叉学科来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做好交叉学科建设,既需要强化学校层面全局性谋划,也需要找到具体学科的实现路径,从而形成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全方位的交叉融合。

岭南学院结合“新文科”建设主动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积极回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积极鼓励学生在经济学学习的同时辅修或双专业学习数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课程。学院通过引进现代信息技术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来促进经济学科发展,推动数学、计算机和管理科学与理论经济和应用经济的深度融合。近年来更通过深入推动文理融合,努力探索数字经济人才培养模式。

综上所述,推动新时代大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其核心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关键在于推动学生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的全面提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高校结合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进一步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空间。我们相信,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只要我们遵循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的内在教育规律潜心建设,一定可以培养出党和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型创新人才,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