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468 >> 2022年08月31日 星期三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旅游学院承办的2022“熊猫大使”工作坊在四川卧龙顺利结营


正在加载...
  • 1/2

  • 2/2

本报讯(通讯员/张朝枝) 8月19日至24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办委托,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承办的2022“熊猫大使”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可持续生计与自然教育工作坊在四川卧龙顺利举行。

本次工作坊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和管理”(第四期)项目的组成部分,主题为“创意体验赋能遗产教育,多元生计促进持续发展”,受到了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四川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政府、四川四姑娘山管理局的大力支持。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科研教育处处长张黎明、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何廷美、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横向处处长李一希、中山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古文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保护地管理处邹丹,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系主任、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陈建洪教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党委书记黄山,中山大学历史系(珠海)党总支书记张东蕙等出席了活动开幕式。来自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联合国际学院、澳门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湖南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内江师范学院等10多所高校的32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8名高中生观察员参加了本次工作坊。

本次工作坊围绕“认识大熊猫栖息地”“寻踪大熊猫栖息地”“认识大熊猫”“了解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环境与社区生计”四大主题展开,在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熊猫保护基地、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的相关专家的支持下,活动以专题讲座、实地考察、现场讲解、小组讨论、跨界对话、成果展示等形式进行,为当地策划研学旅游产品、撰写中小学自然教育教材、编写景区英文解说牌,同时利用新媒体传播大熊猫栖息地的遗产价值,为提升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认识大熊猫栖息地

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主任陈建洪教授从哲学视野引导大家思考人与大熊猫的关系,如何理解旅游参观过程中的人与动物互动关系。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张朝枝教授从为什么要设立并保护世界遗产,为什么要开展世界遗产教育,以及如何通过研学旅游来促进世界遗产教育的角度启发大家对世界遗产与研学旅游关系的思考。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科研教育处处长张黎明向大家介绍了四川开展自然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卧龙三江保护站副站长程跃红在博物馆现场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大熊猫栖息地的生态环境以及保护地巡护员的日常工作环境。营员在邓生沟保护站巡护员的带领下,开展了大熊猫栖息地植物辨认、动物足迹辨认、红外相机安装等自然教育等体验活动。

寻踪大熊猫栖息地

营员参观了四姑娘山户外运动博物馆,了解了四姑娘山开展户外运动的自然条件基础与生态环境特色。在四姑娘山管理局科研处处长杨晗的带领下,营员对四姑娘山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地理地质环境进行深入学习,大家沿双桥沟步行栈道两侧辨识植物,了解四姑娘山作为世界上高山植被区系最丰富的地区和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之一的特点。晚上,全体营员在观星导师的带领下,在雪峰底下学习如何观察星空及如何拍摄星空,并启发大家在雪山星空下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认识大熊猫

营员现场考察了神树坪熊猫基地,大熊猫研究中心科研处李果处长围绕“基地建设”“基地改造”“熊猫营养”“熊猫繁殖”等主题进行介绍,营员就“高温天气对大熊猫生存的影响”和“大熊猫野化培训措施”等问题交流讨论。在与耿达中心小学的20多名中小学生的交流中,大家按照“熊猫家族”“熊猫生境”“熊猫繁殖”“熊猫外交”四个主题向学生科普熊猫相关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自然笔记创作,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思考。

了解大熊猫栖息地保护环境与社区生计

鉴于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对很多当地居民的传统生计方式(如放牧)有一定程度的限制,帮助当地百姓养蜂或者参与研学旅游成为可能的生计选择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养蜂这种当地社区居民的生计方式,营员实地考察卧龙养蜂基地。在邓生沟保护站巡护员何涛老师的带领下,营员们学习了解了中华蜜蜂的特点、蜜蜂的分工与习性、蜂箱的结构。同学们体验了蜂蜜制作全过程,就蜜蜂采蜜时间、养蜂过程中的困难等话题积极提问。这一过程中,营员感受到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的魅力,也逐渐认识到养蜂在平衡遗产保护与传统生计维持中的作用。

工作坊期间,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国内研学旅游研究专家刘俊教授受邀以“遗产地研学课程设计与实施”为题带来专题讲座。刘俊教授围绕“什么是研学旅行、什么是研学课程、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本质、研学课程/方案设计要素、遗产地研学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关键”五个问题,特别是如何进行研学活动“哇哇瞬间”设计,指导同学设计研学产品。国内自然教育的标杆单位——广东韶关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陈昉以广东省丹霞山为案例,分享了丹霞山开展自然教育的经验、方法及其产生的影响,特别强调了当地社区如何通过自然教育实现生计转型创新的经验方法。四川师范大学陈胜容副教授就“自然教育解说系统设计方法与技巧”开展专题讲座,在总结美、德、日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典型内容、措施、方法与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自导式中的自然教育标示牌、装置,并与营员们讨论当前国内景区解说标示牌的设计不足,畅想如何优化设计。

在小组成果汇报展示环节,工作坊营员们分别围绕中英文解说词编写、自然教育教材编撰、研学旅游产品设计、活动新媒体传播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分组汇报自己的成果,张朝枝教授分别一一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修改完善方案。

据悉,我校自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单位以来,已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紧密合作伙伴。近年来承担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世界遗产青年论坛”的组织与策划,《世界遗产地可持续旅游管理手册》手册编写,“熊猫大使”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可持续生计与自然教育等系列项目,为推动世界遗产教育、讲好中国故事做出了积极贡献。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