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469 >> 2022年09月30日 星期五  共8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我校举行2022年教师节座谈会


本报讯(记者/孙琛、熊予、樊雨瑶 摄影/俞坚)值此教师节与中秋节来临之际,9月9日上午,我校在广州校区南校园怀士堂举行2022年教师节座谈会。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培根铸魂育新人”这一主题,与会代表就心怀“国之大者”,勇担培育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在会前集体观看了《习近平的教师情》专题片。校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高松院士出席教师节座谈会。来自各院系、附属医院的30多位教师代表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国亚萍主持。

交流开始前,国亚萍副书记向在座的教师代表们介绍学校近年来事业发展情况。她说,学校各项事业进步迅速,党的建设成效显著,办学格局日臻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成绩斐然,科学研究水平持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国亚萍副书记表示,这些发展都离不开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耕耘、上下求索和倾心育人。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人才引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师德师风建设、营造尊师重教良好风尚、关心教师发展等方面不断拿出新举措,取得新效果。她希望老师们继续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为学校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随后,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代表围绕会议主题、结合自身经历踊跃发言。他们分享了各自对教育教学的深刻理解,感念引导自己走上学术道路的恩师,探讨了作为大学教师的使命与责职,以及贯穿其中代代传承的使命担当。大家谈理想、谈创新、谈使命、谈责任、谈未来,围绕如何培根铸魂、成为“大先生”进行深入交流,并为学校的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恪守高尚师德,尽职尽责、潜心育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高松校长代表学校向各位老师表示感谢,并在“双节”之际,向全校教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他表示,中山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要培养具备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的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创造性人才,最核心的还是教师队伍建设。围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高水平一流人才”,高松校长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增强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带着对教师身份的荣誉感,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在具体教育教学中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努力做好人才培养。二是积极推动跨学科研究和教育,促进产教融合,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进学部制,营造学科交叉融合的氛围和环境,更好地培养一流人才。三是加强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要努力做好“经师”和“人师”,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最后他表示学校将创造良好环境,让大家能够安心从教、静心从教、舒心从教,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陈春声书记代表学校党委向全校教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并对大家长期以来为学校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敬意和感谢。他指出,党的二十大将于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在这个重大历史时刻到来之际,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陈春声书记强调,一是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三是努力成为教书育人的“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他希望教师要深刻理解教育对人类的意义,做到热爱教育、脱俗求真;要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永葆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要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和立德树人的扎实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教师代表感言

谭安奎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作为大学教师,我认为我们应不断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与“大先生”的境界。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最大的体验就是“一稳一变”。稳,就是要面对社会变化,保持稳定的职业自信和职业价值感,这是重要的育人资源;变,就是要因应社会变化,提升自己的学习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尤其是交叉学科的知识汲取,培养引领未来的人才。

张琪 中山医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我想用“三个感谢,三个特别”来概括内心的感受。第一是“感谢师恩,特别幸运”。在我人生的不同阶段幸运地遇见了许多好老师,而我也希望把这份爱传递给我的学生。第二是“感谢信任,特别有意义”。学校的信任让我有了服务师生、病患的平台,我也希望培养好学生的医德医风,陪伴他们茁壮成长。第三是“感谢学生,特别幸福”。学生给予我的体谅与温暖让我倍感幸福。今后我也会继续做好教育初心的“坚守者”、复兴伟业的“筑梦人”。

卢建国 海洋科学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

培育富有创造力的卓越人才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目标。我指导的学生参加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决赛中斩获金奖,让学生在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三力融合提升学生的创新力。此项目来自不同专业、学院的15名学生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互联网+”比赛中发挥各自学科优势、交叉互补,最终取得了好的成绩。此次斩获的金奖也是中大近年来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首个金奖,同时,此项目现在正在冲击国家金奖。

陈立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我自2010年回国到中大从事科研和教育工作,一直心怀感激,中大让我可以秉持“务实 求真 崇美 关爱”的精神开展教育工作。对知识的兴趣和对社会的关爱始终驱使着我在追求真知的道路上前进。我异常珍视每一次授课,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们领悟知识、懂得思考与学会尊重,为祖国培养更多青年人才。我想,让学生养成严谨求真的情操比自己发现新知识还重要,那是新知的源泉。我也常想:理想是什么,也许是奋斗自强的音乐;学问是什么,也许是齐怀济世的甘露;大学是什么,是文明进步的电池。培根铸魂育新人,这是我们高校教师的神圣使命。

尹军强 附属第一医院教授:

学校举办这场教师节座谈会,体现了对我们一线教师的重视和认可。作为一名医学教师,个人备受鼓舞和激励。我是在中山医优良的教学传统中成长起来的,见证了好的教师以及好的学术氛围对学生成长起到的关键作用。中山医有着尊师重教、注重传承的深厚基础和氛围,名师名医的榜样作用对学生有很强的影响力。现在成为老师,我也想把这份理念传承给下一代,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受益,把学生培养成为有作为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郑凌伶 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入职这十年来,我伴随着学院和学校的发展而成长。作为青年教师辅导员和教工党支部书记,我协助学院建立了三全育人创新中心,深入思考怎样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基于高校长提出的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的人才培养理念,我们结合科研训练课程完善了全程导师制制度。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激励自己奋勇前行的同时,要用高尚的品格和行为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盏指路明灯。

肖楠 法学院党委副书记: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的教师。辅导员的主责主业,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我们要培养出“引领未来的人”,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想政治工作是良心活,也是技术活,我们通过一系列方法,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成长的体验。法学院是学校"三全育人"示范单位,我们将富有情怀的教师,一线的辅导员和行政人员组织在一起,共同打造“体验社区”,润物无声,促进学生自觉学习,自我成长。

沈成飞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作为高校教师,在科研工作上要爱惜羽毛,在教学工作更应该爱惜羽毛。有人言,为师者,当寝食难安。作为一名有15年教龄的思政课教师,感触尤深。思政课受众广,影响面更大。15年来,我教过近2万名学生,时时战战兢兢,课前课后,确有寝食难安的感觉。在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勉励自己,把书教好,把学生带好,把文章写好。惟以此心力,为学校跨越式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