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469 >> 2022年09月30日 星期五  共8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中山大学极地”号极地破冰多用途船命名仪式在广州举行


(上接第1版)

改造期间,为齐心克服技术设计复杂、原船图纸缺少、设备老旧备件不齐、施工难度大协调幅度大等困难,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广州文冲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广船国际海科院参与本项目的所有党员成立了“中山大学极地”号修理改造项目临时党支部,攻坚克难,将设计出图工作搬到生产一线,切实推进项目进展,确保改造工程顺利完工。

据程晓主任介绍,“中山大学极地”号目前已承接多个研究项目,之后将对标极地科考先进水平继续升级改造,增加深水探测功能和甲板支撑设备,预计明年将开展试航,未来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普宣传等方面发挥中大力量。

校企合作,服务“海洋强国”战略

在命名仪式举行之前,中山大学与广船国际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表示,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在极地船、科考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建造方面掌握核心技术,中山大学与广船国际具有广泛的合作空间和合作前景,此次战略合作能够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中山大学与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将务实合作,深化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合作成效,打造“科考+育人”合作新典范,向海图强、探秘极地,共同书写建设海洋强国的时代答卷。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忠前说,中山大学与广船国际签订战略合作是落实海洋强国战略和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共同推动海洋装备关键技术和研发能力提升的具体行动体现,开启了双方全面合作、共赢发展的崭新篇章。

双方签署了中山大学-广船国际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以下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一是聚焦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承担“中山大学极地”号维保工作、推动北极漂流科考船研发设计等极地科考大装置建设;二是促进校企合作和科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三是加强学术交流和信息共享,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学科交叉,融合推动跨越发展

“中山大学极地”号的建设使用,是继“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投入使用后,中山大学在推进极地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上的又一“大手笔”,将推动中山大学形成覆盖深海-极地全域的大洋科考能力。

中山大学地处我国南海之滨,与辽阔海洋结缘已久,海洋科考自上世纪20年代就已开始。1928年,中山大学朱庭祜和朱翙声两位教授完成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对西沙群岛的科学考察。1999至2000年,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曾星舟参加了中国第16次南极科考。时隔20年后,中山大学重返南极科考国家“战队”,2020年,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教授韩博、博士后张功搭乘“雪龙2”极地科考破冰船,到达南极开展科考作业。2021年,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老师郑雷参与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

近年来,中山大学在大气科学学院、海洋科学学院、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等7个整建制涉海学院以及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组成的海洋学科群基础上,2020年更进一步成立了多学科交叉科研机构——极地研究中心,推动极地领域多学科交叉创新,通过集群效应带来了极地研究的跨越式发展。极地研究中心重点开展极地冰雪观测与探测技术研究,有国内领先的极地研究成果积累,多名师生多次参加我国南北极科考。

“中山大学极地”号极地破冰多用途船的启用,将为我国科学家进入极地开展工作提供更多助力。

中山大学将紧密对接国家极地战略需求,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大力培养极地研究相关专业人才,在多学科交叉融合基础上,积极构建“极地空-天-冰-海-潜”立体观测体系,致力于建设国际领先水平的极地创新研究高地。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