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473 >> 2023年03月01日 星期三  共8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中山医学院院长匡铭:
努力培养新时代医学创新人才


(上接第5版)

我在中山医读书期间,接受的是全英教学,这为我后来的教学科研与国际接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也非常注重拓展国际化教育教学,我希望我的学生们都有机会参与国内外领先的科学研究,师从国际国内顶尖的学者,前往世界著名学府交流学习,只有与世界更加开放的学习与交流,才能促进医学技术、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长远进步。我们选派优秀教师参与UCLA师资培训计划。我院2020届毕业生4人在耶鲁大学等国外名校深造;2021届学生李星雨同学刚被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录取。

2017年,我牵头组建了柯麟学社,由基础与临床老师组成整合式课程教学团队,每月举办一次活动,学院老师、各附属医院临床教师、五年制和八年制学生踊跃参加,将基础医学理论课与临床实际需求有机整合,培养具有临床胜任力的医学拔尖人才。

正因为学院有深厚的底蕴和优秀的老师,才能创造出瞩目的成绩,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医学人才,保持“无敌中山医”的美誉。目前,中山医学院软科排名全国第4,基础医学软科排名全国第4,法医学排名全国第1。“十三五”期间,中山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双双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是全国仅有的四所大学之一。

中山大学拥有10家实力强劲的附属医院,附属第一医院排名全国第六、华南第一;孙逸仙纪念医院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医院之一;肿瘤防治中心在国内排名前三;附属口腔医院在国内排名前五;中山眼科中心在多个榜单中眼科综合实力位列全国榜首……在附属医院强大医疗体系的支撑下,中山大学建设了广州校区和深圳校区两大医科院系集群,已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领航态势。

医院的年轻医生来自哪里?来自医学院。只有培养出人才,才能够反哺支撑医院的发展。教书育人也不止在课堂上,还贯穿于医疗工作全过程,渗透于临床诊疗各个环节中。所以,我在医学教育管理中,鼓励和引导临床医生积极参与基础医学教学。去年底,学校组织第十届教师教学竞赛、第十六届临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我院临床八年制毕业生、现附属第一医院医生霍梓君,获得全英组特等奖。

21世纪医学的发动机是基础医学,中山医学院以临床为导向,但我们的医生必须懂一些基础医学,必须向基础科学家们学习、合作。五年间,我们新增国家级科研平台“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技术(昆虫不育)研发中心”,成立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先进医学技术研究中心,积极推进精准医学科学中心建设,协助筹建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等,实现重大科研项目、科技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能力飞跃式提升。

中山医学院之所以能够飞速发展,得益于一大批卓越的医学教育家、科学家与临床专家。作为中国最早的西医学院,学院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红色医学教育家柯麟医生,开创了八大一级教授汇聚中山医的辉煌时代。一代代名家大师,把医学教育写在祖国大地上,把医学技术创新写在人民健康篇章上。

目前学院拥有肖海鹏教授、王庭槐教授、梁力建教授3位国家级医学教育领军人才,临床医学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宋尔卫院士团队在全球率先提出肿瘤生态学说,推动癌症治疗的新一轮革命;张辉教授团队原创性研发了高效安全的抗新冠病毒纳米颗粒疫苗;项鹏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间充质干细胞功能特性、治疗机理与临床转化的系列研究》获2021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我从踏入中山医开始,就是这份历史与情怀的传承者,骄傲与光荣的见证者和建设者。近年来,在各位前辈的带领和指导下,我也收获了一点成绩,获得南粤优秀教师,第十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第八届中山大学校级教学名师,2021年广东省丁颖科技奖、“最美科技工作者”,2022年度宝钢优秀教师等荣誉。

2022年底,中山大学成立了医学部,统筹协调医科各学院和医院的医学教育工作,把临床医学跟基础医学资源整合,应用到人才培养上。学校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在医学部成立仪式上说,检验医学部工作成败的关键在于医科教育教学质量是否有实质性提升。我深感责任重大,将不负重托,利用好学校优良的医学教育条件、先进的医学设备和重大科研平台,结合“新医科”的要求,走出有中大特色的医学人才培养新路子。

荣耀过去,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中山医学院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相信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学院党政班子的密切配合下,我有决心、有信心团结全院教职工,坚定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为根本追求,努力培养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做好基础医学一流学科建设,为学校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来源:南方日报)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