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473 >> 2023年03月01日 星期三  共8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农学院复办首任院长谭金芳:
耕耘沃土,培养兴农强国英才


正在加载...
  • 1/2

  • 2/2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2018年8月,中山大学复办了停办66年的农学院,这是对乡村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战略的积极响应;是赓续中大农科辉煌历史的壮举;是服务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切实举措。

农学院复办伊始,中大确立 “三个安全”(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两藏”(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一技术”(攻克一批农业“卡脖子”核心技术)的“321”战略。我也因此在60有余的年纪,荣幸地加入了中山大学,成为中大农学院复办后的首任院长。

复办以来,学校领导及时解决学院基础条件和发展问题,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向社会推介、向专家推荐、向政府部门宣传,顺时机、抓关键,营造社会影响力。正是中山大学的跨越发展,带领了农学院续写新的篇章。

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团队构架基本成型、学术水平芝麻开花节节高。学校颇具影响力的“百人计划”人才政策成为农学院吸引众多人才的强大后盾。每年举办的深圳、珠海人才引进国际会议,成为宣传中大、联络感情、吸引人才的重要载体。学院领导每年带队赴国内著名高校与科研机构现场宣讲、组织云招聘会等形式,汇集了一批精英,实现了从三年前的零师资到目前50余人的小目标。以早期红色辉煌办学史、稻作育种科学家丁颖和“南中国生物防治之父”蒲蛰龙激励科研传承与创新,有效研究构架使一批人才脱颖而出,史俊鹏副教授入选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计划新锐学者;孙宇飞副教授、周潇峰副教授入选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史俊鹏、郭俊杰成为入选中国科协青年托举工程的青年才俊;孙宇晴助理教授入选2022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一支年龄、学历、学缘结构合理的富有潜力的队伍已经形成。仅2022年主持项目23项,其中国自然5项;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3篇,其中在Cell子刊(Molecular Plant)等顶尖期刊发表论文6篇。团队的科研方向进一步向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契合。学院建立了“利亚湾智慧农创园”、乡村振兴工作站和“科技小院”等平台,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提供了支撑。

新农科教育体系框架形成,人才培养质量业已彰显。复办以来,农学院相继走访了20多家国内外涉农重点高校和国家科研院所,组织了系列论证座谈,凝练出以智慧农业为主体的“一体两翼”的六个学科交叉研究方向。对标浙江大学制定了具有中山大学特色的新农科培养方案。现有农学、生物科学(农学)两个本科专业、三个硕士点、两个博士点等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制定了“立正德、厚基础、强特色、宽口径”的本科培养方案,通过思想引领、学业引领、创新创业引领和文化引领,构建了“知识传授与课程思政相融合、传统农学与现代农学相融合、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融合、学科交叉与创新创业相融合”的“四引领四融合”培养体系;创办了以著名科学家做新农科前沿讲座的“光明新农科讲坛”,开展了“一分田”教学科研实践和劳动教育的脸谱课程创新体系。首届硕士生100%就业;硕士生麦祖齐发表4篇SCI论文、发现6个新物种;本科生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等多个全国性创新创意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等奖项12项。

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中山大学河南研究院农创中心成立之时,校领导到河南驻马店平舆县参会,在不到一天时间里,校领导为研究院与农创中心创办拜会当地有关领导,与专家及参会人员座谈,查看试验地,为中心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确立了方向、勾画了运行机制、擘画了未来的发展蓝图。学院团队以此平台,开展砂姜黑土综合改良、地标作物白芝麻育种和绿色防控等地方“卡脖子”技术攻关,业已初见成效。

农学院师生不负学校期望,为中大争得了荣誉,师生踊跃参加国家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经过广东省高州外业采样试点工作的检验,被委任为广东省第三次土壤普查三个片区之一的技术支撑牵头单位;辛国荣教授为教育部高等学校草学教指委委员、广东省高等学校新农科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及植物生产类教指委委员、广东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深圳市功能农业协会副会长,胡罡副书记为广东省优秀科技特派员,胡建教授任中国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一些人才成为著名期刊的副主编、编委等等。

农学院复办4年来,经历了2次搬家,在搬迁中积淀、在过渡中成长,今天我们在深圳校区医学园有了永久的家。我欣喜地看到,农学院已经形成了一支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号召相结合、同向共进、互帮互助的团队。团队成员爱院如家、包容谦让、勇攀高峰、奉献社会,这就是中大农学院的可贵精神,这就是农学院高速列车驶向未来的不竭动力!未来要躬耕沃土,争做“新农科”建设中敢闯会创的“领跑者”,打造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示范田”,成为输送兴农强国英才的“摇篮”,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来源:南方日报)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