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483 >> 2023年12月30日 星期六  共8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中山大学召开2023年秋季工作会议


正在加载...
  • 1/3

  • 2/3

  • 3/3

本报讯(记者/余婷、张妍、刘丰源、邱清萌、刘俊鹏 摄影/余婷、肖遥、王佳鸿、符桂杏)群英荟萃,齐聚中深,建言献策,助力湾区。11月18日至19日,中山大学2023年秋季工作会议在深圳校区召开,与会人员围绕会议主题“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服务国家战略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各抒己见,出谋划策,共绘蓝图,共商发展。

18日上午,会议在校党委书记陈春声的主持下拉开帷幕。

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高松以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国家战略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主题作了报告。报告深入阐述了学校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意义,总结回顾了近五年学校科研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明确指出了推进学校科研工作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路径。

高松校长在报告中指出,全面提升学校创新能力是学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方面,更是中大作为一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服务强国建设上的“必答题”。

高松校长重点阐释了学校加强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重视应用牵引、突破瓶颈,要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凝练科学问题,推动学科交叉研究,兼顾有组织科研和自由探索,以重大原始创新带动关键核心技术进步,大力推动国家在若干科技领域由跟跑、并行走向领跑。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着力建构哲学社会科学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高松校长指出,中山大学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形成三校区五校园统筹发展的办学格局和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的学科布局,广州校区“强优势”,珠海校区“提增量”,深圳校区“创未来”,三校区五校园错位发展、各具特色。

针对学校科研工作目前存在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不多,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结合不够紧密,校区、学科、院系科研发展结构性不平衡等问题,高松校长作出了细致部署。

一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做卓越科研出一流成果。要面向世界前沿,凝练聚焦问题,鼓励开放合作,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二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抓好人才培养强化人才引育。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三力”培养,提高基础研究人才培养质量。三是优化科研管理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科研生态,激发创新活力。要坚持科研评价的系统性,优化分类评价体系。要加强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建立完善成本分担机制。

高松校长强调,要发挥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交汇点的重要作用,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重要支撑,关键要处理好以下六对关系:自由探索和有组织科研之间的关系,综合优势和学科评价之间的关系,学科交叉和院系谋划之间的关系,人才资源和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校区布局和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立足湾区和面向世界之间的关系。

18日下午,兰平副校长、谢湜副校长、王帆副书记、刘济科副校长就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事人才、人才培养进行专题报告。

兰平副校长作了题为《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报告。他指出,目前学校已逐步建成科技创新平台集群,能够有力支撑优势学科发展、推动行业产业发展、为中央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学校也存在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偏少、依托平台开展学科交叉融合不够深入、科研平台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今后将主动谋划,优化科技平台布局结构;多措并举,推动交叉平台建设;完善机制,提升科技平台创新活力;科教融合,发挥科研平台人才引育效能,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谢湜副校长作了题为《扎实开展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报告。他介绍了中山大学三校区五校园统筹发展办学格局和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学科格局。他指出,近年来学校学科排名稳步提升,“双一流”建设指标完成度较高,学部制试行以来形成了“学校-学部-院系”学术治理架构,学部工作初步走上正轨,有效推进了学科交叉融合。学校将结合主题教育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继续优化布局、筑牢体系;完善规划、凝练方向,以学科发展规划带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队伍建设,梳理新建院系发展规划;强化支撑、健全保障,落实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工作,建设学科公共平台,推进合同信息化建设,做强学术刊物等。

王帆副书记围绕学校人事人才工作做了专题报告。他重点介绍了如何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的人事人才制度体系的举措,包括实施校内双聘制,引进外聘教授,优化教师校外兼职管理;采用“预聘-长聘制”培育教学研究并重型教师;优化教学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和博士后的管理;健全人才支持培育体系,持续实施逸仙学者计划;完善分类评价与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党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等。

刘济科副校长作了题为《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的专题报告。他指出,中山大学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在本科教育方面,构建多样性、开放型、可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入实施国家各项培养计划,全面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以“卓越教育”激发人才培养活力,深入开展国际教育合作。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学科门类齐全、学位体系完善,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未来将通过产教融合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继续实施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参与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强化粤港澳高校合作,实施研究生海外学术交流支持计划等。

(下转第2版)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