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 359 期>> 第四版
字号调整:
林焕新: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本报记者 李灵杰 王婷婷  

●老一辈医生说过,肿瘤治疗百分之五十在医生,百分之五十在病人自己。

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主任医师
职工保健科科长(兼)林焕新教授

记者(以下简称记):近年来中大(校本部)中青年女教师的大病发病率有所上升,尤其是罹患恶性肿瘤(特别乳腺癌)的人数明显增长,对这一现象您如何看待?

林教授(以下简称林):肿瘤的发生有几个因素。首先是社会心理因素,或者说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说长期压力大、缺乏运动、肥胖,或其它的应激反应,休息不好免疫力下降,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抽烟喝酒。我注意到癌症的发生跟一些负性事件有关,比如生活打击。另外急剧的情绪反应和不适当的应对方式也可能会影响到免疫功能和内分泌系统。经验证明开朗、豁达的病人其治疗效果往往比较好;比较内向、忧心忡忡的患者治疗效果确实会没那么好。

除了自然环境,可能还和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比如说空气污染、交通运输产生的废气、室内空气污染(建筑材料、空调),还有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第三是职业因素。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致癌物质,容易导致某种特定的肿瘤。比如说在欧洲,清洗烟囱的工人容易得阴囊癌。

第四是生物遗传因素。比如乳腺癌、鼻咽癌,若母亲患癌,则女儿得癌的几率比正常人要高三倍。还有生物感染因素,比如人乳头状瘤病毒就跟宫颈癌有关系;还有乙型肝炎病毒,可能跟肝癌有关系。

此外,随着医学检查手段、技术的提高,导致肿瘤的检出率也高了,甚至在其很小很早期的阶段也可以查出来,这样肿瘤的发病率看起来就变更高了。比如甲状腺癌,以前大家不太重视,2011年以来我院将之纳入到职工医保体系,结果一下查出6例,比以前多很多。

记:关于乳腺癌您有要补充的吗?

林:乳腺癌发病率上升主要与经济发展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关,如趋向西方化的生活方式、高脂肪低纤维饮食、运动量降低,并由此导致的肥胖超重等。

乳腺癌的病因很多。第一是家族史。第二是月经初潮的年龄小或绝经晚,或月经周期短,这些都是高危因素。还包括终生不育或首次生育年龄大于30岁,及生育后未哺乳。

此外乳腺的不典型增生、乳头状瘤病,电离辐射等也容易引起癌变。长期口服避孕药、雌激素的替代品,或利血平、甲基多巴或是某些种类的止痛药,也都是危险因素。

记:乳腺癌的治愈情况如何?

林:业内恶性肿瘤的治愈率一般以5年生存率来计算,只有乳腺癌是以10年生存率来比较的。刚才苏教授谈了乳腺癌的治疗,我想补充下,对乳腺癌进行放射治疗也是很重要的。

记:单位可以做哪些事情来关爱女职工健康?

林:我觉得首先领导要作出表率。像肿瘤防治中心的历任书记、院长,只要有空都会去慰问患病职工,到目前为止,中心依然保留了家属医疗统筹制度,某种程度上为职工减轻了生活压力。

第二,作为职能部门,保健科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比如有患者要出国,我们会提醒其带好相应的药品;定期督促员工体检。

体检项目方面,60岁以上的男性职工我们会加一个PSA,主要是检测有无前列腺癌。还有,与其他很多单位不同,中心依据2011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公布的癌症筛查指南,45岁以上的员工取消照X光片,而是做胸部CT(CT为505元/人,X光70元/人),这样体检总费用比用x光高出来约40万元/年,充分体现出中心对员工的关心。

此外对40岁以下职工提供做甲状腺彩超,40岁以上则要求做乳腺和甲状腺彩超。对40岁以下的职工补贴200元,40岁以上的提供100元(因体检项目本身较前者多),自选检查项目。这也是我院独有的。

还有就是认真执行休假制度,维护职工的休息权,尽量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等等。

记:癌症可否预防?像网上说一些食物可以抗癌,在多大程度上是有效的呢?

林:根据肿瘤发生的不同部位和性质,它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根据国民肿瘤普发病状况,提出了十大发病信号。

第一:乳腺、皮肤、舌部或身体任何部位出现可触及或不消的肿块;第二:疣或痣发生明显变化,像颜色加深,瘙痒、脱毛、渗液、出血;第三:持续性的消化不良;第四:吞咽食物时哽噎疼痛,胸部闷胀不适;第五:耳鸣,听力减退,鼻塞,鼻出血,头痛,颈部肿块,这是鼻咽癌症状;第六:不正常的大出血,月经期外或绝经后不规则的阴道出血、接触性出血,这是子宫颈癌信号;第七:持续性的声音嘶哑、干咳中带血(喉癌);第八:原因不明的大便带血、黏液、便秘交替,原因不明的血尿(膀胱癌);第九:久治不愈的伤口溃疡(一般指皮肤癌);第十:原因不明的较长时间的体重减轻,这个可能是消化道肿瘤信号。

预防肿瘤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前述不利因素影响。

二是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记:发现癌症以后如何面对?

林:首先是要接受事实,也就是一句佛语: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很多病人起先会有一种抗拒心态——“我要再确诊一下”,确诊后就变得恐惧、焦虑、愤怒,还有就是抑郁、孤独、无助。我看了这么多病人,总是劝他们,我们逃避不了的,倒不如接受它。治疗方面尽最大努力,其他的交给命运。老一辈医生说过,肿瘤治疗百分之五十在医生,百分之五十在病人自己。

第二,要相信医生,对医生的方案有信心。你有疑问是正常的,但是不要想的太细。就像汽车坏了,要送到4s店找专业人员修,靠自己弄显然不行。

第三,要相信自己是有免疫功能,是有抵抗力的。有些病人还没治疗就先垮了。

第四,肿瘤是个慢性病,也就是说要和它打持久战,不能着急。化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急不来。我总是鼓励病人做完化疗以后该上班的上班,该旅游的旅游,该带孙子的就带孙子,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病人。治好了,也要坚持回来复查。

法国患者到了8月,会跟医生讲,我要先去旅游,回来再做化疗。我觉得这种面对疾病的心态很好,不要哭哭啼啼痛不欲生,弄得生存质量低下。还有,家人不要总提醒他是病人;不要对之过分关心。你的陪伴就是最长情的告白,最好的安慰。

现在业界有一种观点,叫“与瘤共存”,即不要过度治疗。肿瘤在,人也在,与它和平相处。听起来有点悲伤,但以目前的治疗状况来看,这是个比较好的选择。

另外不要等得了肿瘤才来反思人生,平时就要调整好自己,好好活,不要太过于执着。平和的心态是幸福的源泉。你没那么累,有免疫功能,那就能抵抗住疾病的袭击。

记:关于亚健康的预防和对策?。

林:亚健康是一种临界状况。通俗说就是临床上检查不出来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但病人会表现出精神、活力或适应力、反应能力的下降等现象。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缓慢,反应迟钝,长时间的焦虑、不自信、没有安全感等。

病因的客观因素是人体的自然老化,比如体力不足啦,女性生理期等。更多是主观的,比如长久的疲劳、心理紧张、压力大,休息不足。

怎么预防呢?我觉得首先要在思想上修炼。对物质或名利欲望要正确看待。要在欲望中保持理性,在理性中保持欲望。尤其保持积极向上。我们面临要考博,要找到好工作,要评上博导,发表文章,申请课题……但注意不能以健康为代价。我们要承认一个人的成功,除了自己的努力,还要有机遇及其他潜在影响因素。我们要承认人生是不够完美的。不一定努力了,就一定能达到目标,不要因之背负过大的压力。更不要耿耿于怀、忿忿不平。

预防亚健康有三点很重要:睡眠、运动、饮食。不要抽烟喝酒。有意识地跟开朗的、正能量比较多的人在一起,自己也会变得阳光一些。注意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