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 293 期>> 第3版
字号调整:
高鲁甫与康乐园的园林规划
作者:文/李少真   


年轻时的高鲁甫

在近年网上热传的最美大学排行榜中,中大位于武大、厦大之后,排名第三。武大有樱花和珞珈山,厦大有海滩,中大校园的美,除因为有一批建于1905年-1949年,以红墙绿瓦为基调的红楼外,还以其幽深氤氲而又绵延繁美的校园园林而著称。

据1958年广州编辑的新中国首部《植物志》披露,广州有记载的1800种植物中,中大康乐园的植物就占了其中的80%。校园里的竹子种类尤其丰富,达134种。不少植物在当时以此为根据地走向广州各地。50年代这里曾被誉为广州最大的植物园。

人们大多知道,现中山大学南校区康乐园,是原岭南大学的校址。百年前开始陆续建筑于园内的红楼,多被广州市列入近、现代优秀建筑群体保护名录,被批准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们也许还知道,在校园的数十栋红楼中,其中早期由美国校董会、美国丝绸协会、史怀士、黑石夫人等美方和美国人捐建的就有16栋。由美国斯道顿建筑事务所负责设计,在岭南校园兴建的马丁堂、怀士堂、黑石屋等这些教学楼、办公楼和宿舍楼,是红墙绿瓦、带地下室的典型美式砖楼。这些楼宇,在建成的当年,无论和美洲,还是欧洲最先进的大学比较,都是功能最先进的。1926年之前做校长的几位美国人,严格地做到了这一点,以后的楼都是按这样的模式规格兴建的。

但鲜为人知的是,这红楼林立,古树参天,绿茵覆地的美丽校园园林的设计者,也是一位美国人——乔治·高鲁甫。

高鲁甫1907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园艺系后,就志愿来到岭南大学,是第一位来华的美国农业传教士,时年仅23岁。他刚到时的校园,由美国建筑师茂飞设计的第一批建筑物也刚刚竣工,当时校园看上去是光秃秃的。校方安排高鲁甫到岭南大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规划校区园林。

中国传统书院或建在山林之中以避市井尘嚣,或置于闹市之中以图行走方便。后者往往更常见。20世纪初的国立大学便多建在市区,校园面积普遍较小,且不甚注重校园环境。而传教士追求的大学模式却是“大学社区”, 很注重校园的园林化,与我国传统书院大相径庭。从高鲁甫对康乐园校区的园林规划亦可见一斑,其设计有几何图案的广场花园,精心布置的草坪绿地,道路中心立有花坛等,尺度适宜,层次分明。

在生活区设计中,大面积草坪,广植树木,湖泊水面同样成为不可或缺的元素。而这样一个绿草如茵、木幽水秀的优美环境,无疑可以方便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学术思考,更能维系学生对母校的美好回忆和深厚感情。

如今,康乐园里处处树木氤氲,枝叶扶苏,绿草坪两旁的榕荫引发多少诗情暇思,教学楼前的凤凰树如火如云,芳菲年年。这一切都跟高鲁甫这个名字有关。自他到校后不久,便进行了系统的植树活动。种上了李树、榕树、荔树、樟树等树种,为校园增色不少;他还从夏威夷引进了木瓜,在校园内种植;他亲自与美国农业部一起考察,建立起柑橘水果引进站,并从站里引进种子直接播种在康乐校园里。引进的木瓜在广东大受欢迎,被称之为岭南木瓜。

他还专门从国外引进了荷斯坦与吐根堡等良种奶牛,在校园建立起规范的奶牛场,使之成为学生农学实践以及岭大教师牛奶饮用供应的场所。

高鲁甫还是近代广东农学的开拓者,对近代广东农学做出了重大贡献。1916年,高鲁甫任岭南学堂农学部主任,此时,农学正式成为学校里与文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并列的四组课程之一。农学在他那个时代堪称热门学科,当时享誉盛名的先施公司和永安百货公司老板的儿子均是高鲁甫的学生。他的不少学生后来都成为我国著名的农学专家。

在华期间,高鲁甫奔走岭南以及南中国各地,做了大量的植物资源调查,所从事的植物学研究工作具有很高水平,成果丰硕。1919年,高鲁甫撰写的《岭南荔枝》论文荣获民国政府农林部甲等奖。1921年,其撰写的《龙眼与荔枝》一书在纽约出版,之后获得重印十余次。高鲁甫还将荔枝推广至美国,1935年,夏威夷州政府为感谢高鲁甫引种荔枝至夏威夷的贡献,特地从这年长成的一株优良植株,经嫁接繁殖后,命名为“高鲁甫荔枝”。人们所熟悉的罗汉果,也是高鲁甫在广西桂林产桂北永福县山村发现的。当时,罗汉果还没有被科学界命名,是高鲁甫依土名为其正式命名。随后,他还对罗汉果进行了深入研究,与人合作完成了《广西的罗汉果》一书。

1915年,高鲁甫在学校创办了一个植物标本室,将搜集到的植物制成标本,其随后成为当时中国收藏南方植物最丰富的标本室。1947年,高鲁甫退休回到美国,准备撰写一本名为《植物手册》,记录世界植物资源和植物交流的专著。遗憾的是,《植物手册》未能最终完成。1954年12月4日,高鲁甫去世,享年70岁。留下的是50篇(部)左右的研究著述和手稿。据记载,他去世后,美国的生物学家仍旧在编辑他那包括一万种植物的笔记。

高鲁甫从1907年来到岭南大学,直至1941年回国,整整34年。他热爱中国文化,来华的头三年,就学会了粤语,他的中文名字“高鲁甫”正是根据粤语发音而取的。他一生对华友好,善待中国人,是许多中国人的良师益友。1920年,他的母校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同学和学生们,为他在岭南大学校园里建了一个居所,称之为宾省校屋。宾省校屋位于马岗顶,现地址是东北区317号。高鲁甫在康乐校园生活和工作,度过了他人生最辉煌的时期。

现南校区康乐园西北角教工住宅区的旁边,仍保留着一块墓地,过去称为岭南教会山,现在人们通常称之为中大墓地。墓地在校园内,可以说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90年代末期,有关部门曾来学校交涉,希望校方同意将墓地迁出校园,此事一直反映到省、市政府有关部门,墓地最终还是得以保留不动。

墓地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沧桑变化,也见证了岭南大学的特殊一页。埋在墓地里的多为当时中外的知名人物,孙中山的外孙长眠于此,曾在岭南大学工作过的部分美籍教师也在此安葬,他们把自己的灵魂和肉体全部归属于所服务的学校。据史料记载,从岭南大学创办的1888年起,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止,共有外籍教职员234名曾在岭大任教过,外籍教师最多时达四五十人。

孙中山先生生前对岭南大学非常关心和重视,曾三次莅临岭大。他将在岭大任职的洋人称之为“平等待我”、“助我迎头赶上世界”之民族,高鲁甫是他们当中的一员。

(张惠琳同学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