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 473 期>> 第五版
字号调整:
发展规划办公室主任、航空航天学院院长吴志刚:
力行致远,逐梦空天


吴志刚教授带着学生开展火箭回收试验。

航空航天学院承办及参加MATLAB杯全球(中国赛区)大学生无人机竞赛并获奖。

2017年,中山大学在深圳校区布局一批新工科学院,航空航天学院是其中之一。因为我有近10年建设和管理航空航天学院的工作经验,就在原单位的院长任期结束后,承担了在中大建设一个新航院的任务。在航院建设平稳起步后,学校又安排我到发展规划办公室工作,使我进一步了解学校情况,提高站位、拓展视野和工作思路,促进了航院等新工科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作为中大新工科的建设者之一,我有幸在新平台上见证了中大新工科的快速发展。

文、理、医科是中大传统优势学科,但工科基础相对薄弱。工科做大做强需要深厚的数理基础作为支撑,这恰是中大新工科发展的优势。航空航天学科是一个高度综合的学科体系,航空航天工业是国民经济中起先导作用的工业部门,还带动了新兴产业和新兴学科的发展。中大航院始终坚持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一流工程实现的路径,近5年来为中大特色新工科建设和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中大航院主责建设两个学科,力学学科起源于1958年建立的力学专业,拥有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新建的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2018年获批硕士点,2022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学院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建立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在校生总数近1200人。

学院开始招生办学时,深圳校区基础建设尚未开工,我和学院党支部副书记、党政办主任,在广州校区东校园的两间临时办公室启动了学院教学、科研、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等所有工作,还参与了深圳校区楼宇方案设计。

建院之初,学院的首要任务是尽快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学院成立时只有两名教职工,我是第三名,现在学院教职工总数已超过140人,其中专任教师70余名,专任教师中党员占比超过80%。

学院坚持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多位青年教师入选国家和省市级人才计划,卢镇波教授、刘晓东教授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卢镇波教授入选珠江青年拔尖人才,王兴副教授获得深圳市优秀青年项目资助,赵世龙、李庆军、符方舟三位青年教师获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学院通过柔性引进领军人才,聘任航天科技集团王巍院士担任学院“深圳市智能微小卫星星座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主任。

学院成立之初,正值国家启动新工科建设。在新工科建设方针指导下,学院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航空航天类”新工科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我们首先从对新工科人才的理解、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现阶段的解决方案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结合自身情况,坚持“守正”和“创新”并重,在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础上,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采用了教师指导团队、学生学习团队协同共进的模式。

在结构创新设计、小卫星、小火箭、无人机等综合性实践课程中,采用教师团队指导教学、学生团队自主任务式学习的方式,与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相配合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通过持续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不仅激发了对理论课的学习兴趣,还锻炼了实践创新能力,在国际国内多项综合性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新建学院文化积淀相对薄弱,更需要对学生进行良好有效的文化熏陶。针对部分学生入学时存在志向不足、专业兴趣缺乏、对发展前景认识模糊等问题,学院充分发挥学科专业面向国防尖端科技特色,由授课教师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所见所闻融汇于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用“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来化育学生心灵,为培养具有中山大学特色的新工科卓越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优秀学子不断涌现。

2017级何梓科同学入选《人民日报》100名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2018级张俊荣同学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魏蒋坤、潘金鑫同学获全国高等学校力学类专业A类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张威同学获广东省优秀学生(研究生)称号。

学院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建院初期确立的目标,加强顶层设计,明确重点科研方向,各科研团队积极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成立5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防重点项目多项,科研经费稳步增长,成立以来科研经费总额已接近4亿元,近3年立项总经费始终保持在1亿元左右。

学院教师的多项科研成果在国家重点型号及任务中得到应用:人体姿态多传感器协同高精度测量关键技术为我国载人航天和科技奥运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高精度姿控飞轮关键技术为航天装备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大型结构健康监测和评估技术应用于广州新电视塔结构施工监控与运营健康监测项目。

随着深圳校区科研实验场地和设备条件的落实和建设,学院承担重大重点科研任务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学院将在服务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广东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航天强国建设战略的过程中,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科研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突出的青年人才。

未来,中大航院全体师生将心怀“国之大者”,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力行致远、逐梦空天,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