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 480 期>> 第六版
字号调整:
中山大学基础数学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朱熹平教授课后答疑

朱熹平教授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独立完成单位)

本报讯(记者/李建平 通讯员/魏鹏娟)8月31日,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中山大学基础数学教师团队成功入选。这是我校继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医学教师团队、大气科学学院泛南海地区天气气候教师团队之后连续第三次获此殊荣。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由朱熹平教授带领的基础数学教师团队躬耕教坛、矢志创新,在基础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学术前沿研究以及应用转化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山大学基础数学教师团队:

朱熹平 姚正安 胡建勋 颜立新 陈兵龙 刘立新 张会春 黎俊彬

宋 亮 李长征 吴朝中 任传贤 秦绪龙 苏伟旭 陈 鹏 孙小强

谭 军 关彦辉 邓少雄 万安华 袁 伟 黄显涛 柯华忠 何伟强

顾会玲 李冏玥 陈祥宏 高金城 柴利慧 丁 伟 胡国权 黄景炽

李 芳 李慧聪 罗 巍 卢松松 周玉龙 宋 雷 谢 恒

“教授上讲台是我们学院的传统”

8月31日上午,广州校区南校园震寰堂,头发花白的朱熹平教授正在为数学强基班大三的本科生讲授《偏微分方程》课程,四块黑板写满了擦,擦完了又写满。不用麦克风,但即便站在走廊上,都能听到他声如洪钟的讲课声,讲到投入处,更是不自觉提高了分贝。

自1984年参加工作至今近四十年,即使是在担任中山大学副校长期间,朱熹平教授也没离开讲台。

“我比不上邓东皋教授,他上课上到激动的时候,身上全都是粉笔灰。”朱熹平教授说。

在数学学院基础数学团队,邓东皋教授这个名字,被每一位受访老师反复提及。邓东皋教授1991年到中山大学数学学院任教,是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数学学院的老院长。

“邓东皋教授一直坚持上讲台授课。”

“邓东皋教授说我们做研究不要急功近利。”

“基础研究是一场马拉松,我们学院从邓东皋教授开始就形成了良好的学风,我们跑了很久,才能有一些先发优势。”

……

正是延续数十年的优良学风、深厚的学术传统,做“大先生”、求“大学问”,成为基础数学团队的共识。

做“四有”好老师,关心学生成长成才。颜立新教授回想起自己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班上有一位学生遇到了一些困难,非常消极。“我给他谈了好多次话,想办法帮他一起克服困难,后来他毕业去了别的学校。我从别人那里辗转听到他说我是他最好的老师、我改变了他,我也很感动。做一名好老师,是可以影响和改变学生的。”

“即便一门课上了多年,但我依然会花很多时间备课,尤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想一想自己当时学这门课的时候,有什么困惑,要让学生真正能听得懂。”宋亮教授说。

除了数学学院的专业课,数学学院还承担了全校高等数学课的教学工作,团队教师常年担任公共数学平台课程负责人、课程组长等。

团队教师编写《实变函数简明教程》《数学分析》《实变函数》《几何与代数》等经典教材,建设《数学分析》国家精品课程、《高等数学》省级精品课程以及多项校级精品课程,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省部级和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不做计件工,只做真正有价值的研究

下午,朱熹平教授又出现在了张会春教授的讨论班上。这是一个三四人的小型讨论班。博士生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研究进展和目前的卡点。两位教授不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当一个可能忽视的矛盾点被发现时,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感。至今,朱熹平教授一周至少要参加四场这样的讨论班。

高端的学问,往往只用最朴素的呈现方式。数学学院院长陈兵龙教授说:“数学学院老师有两个特点,上课喜欢写板书,很少用PPT,是为了帮助学生一边看一边理解,留给大家消化吸收的时间。每位老师的办公室一定有一块黑板或者白板,甚至走廊里也有黑板,方便老师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老师跟访问学者之间互相交流,要写出来思路才清晰。”

各种组内的小型讨论班,跨小组的讨论班是经常性的活动。陈兵龙院长说:“我们学院的讨论班从来都是提倡民主讨论,平等发言。我认为,科学讨论没有愚蠢的观点,一定是有自己的见解在里边的。没有质疑,就不是做学问的精神。”

“往往我们一起讨论,偶然碰撞出来的火花,碰到共同兴趣或者有不同的背景恰好能够互补,就能够一起做出成果。”李长征教授说。

朱熹平教授说:“团队的老中青教师都积极追求,努力至少有一个标志性研究成果,希望当学界提起这个领域,争取一定有他的名字。团队提倡,基础研究不做计件工,潜下心来,做真正有价值的研究。”

Ricci 流是解决千禧年七大数学难题之一的庞加莱猜想的主要工具,中山大学基础数学团队在Ricci流的基本理论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独立完成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96年,我在读硕士的时候,朱熹平老师就带我进了Ricci 流研究的领域,这在当时是一个冷门,但我们都知道它很重要,我们坚持默默做了好多年了,后来这个领域蓬勃发展时,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不然我们连看都看不懂,根本来不及跟上。”陈兵龙教授说。

团队教师专在几何分析、辛几何、调和分析等基础数学领域作出重要贡献,凭借一流学术成果,在国际数学主流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团队作为独立完成单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其中两次是独立完成单位,在国际顶尖数学期刊发表一批研究成果。

立足湾区发展,投身社会服务

基础数学团队还服务国家和大湾区发展,有效支撑粤港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建设,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数学问题。

姚正安教授介绍:“航路规划涉及大规模复杂动态图的数学建模及分布式计算,我国航路规划系统被欧美供应商垄断。团队项目‘航路规划大规模复杂动态图的数学建模及分布式计算’获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我们已携手南方航空公司获多项专利,将共同突破国内航空业的‘卡脖子’技术,提升我国民航的国际竞争力。”

团队作为中坚力量支持数学学院作为广东省数学会和广东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长单位,通过学术引领、人才培养、合作交流、数学竞赛等,推动广东省及华南地区数学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团队全权负责广东省国家“英才计划”中学生培养,通过指导中学生奥数训练、数学建模与竞赛等,为培养未来数学家打好基础。

坚持党建引领 推动人才梯队建设

“在我们团队,学问做的好的老师大部分是共产党员。大家入党的动机都非常单纯,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朱熹平教授说,“入党是受党的教育的机会,要以此要求自己进步。现在团队中的大部分年轻老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这与数学学院党委书记阮映东一直强调和坚持的相一致:学院党委一方面鼓励政治上进步的党员教师学术上也要追求进步,另一方面,把学术上好的教师发展为中共党员。

基础数学教师团队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基础数学教师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广东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广东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创建单位。

陈兵龙教授获得中国数学会陈省身数学奖,朱熹平教授获得国际华人数学家大会陈省身奖,多名教师获得国家杰青、优青以及各类国家级人才项目,团队成功获得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团队发扬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精神,“领军人才、优秀人才、青年人才”的人才梯队已经形成,基础数学人才源源不断涌现,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