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第 438 期>> 第三版
字号调整:
我们的2019

●旅游学院

旅游学院学科建设成绩显著。2019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山大学酒店与休闲管理专业全球排名第28;上海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山大学旅游休闲管理学科全球排名第8。

2019年,旅游学院教师共获得18项国家级基金立项资助,包括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5项国家社科基金和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基金数和金额总量居全校文科前列。

保继刚教授荣获“中国地理学会突出贡献奖”,其主持的《文化和旅游行业人才培养战略、路径与对策研究》成为中山大学获批的第一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徐红罡院长当选新一届国际旅游研究院会士,是该研究院目前在任的第三位中国学者。

社会服务成效突出。保继刚教授策划并参与实施的旅游减贫项目“阿者科计划”,入选“教育部第四届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学院作为主要单位承担包建新疆大学旅游学院,承担援建西藏大学旅游学院,取得较大成绩;我校与新疆大学共建新疆历史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保继刚教授受聘为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人才培养成果喜人。学院“中澳创新型旅游人才培养合作项目”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项目在国家留学基金委支持下,三年内将派出攻读博士学位、联合培养博士生和访学导师前往格里菲斯大学学习、交流和访问。本学年,学院本科生共获得学科竞赛奖励22项,其中国际级2项,国家级7项,省部级13项;学院研究生陈云在国际酒店餐饮教育学会亚太分会与欧洲分会上获得最佳论文奖。

学院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举办新时代旅游学院榜样奖颁奖仪式,宣传和表彰一批在志愿服务、旅游减贫、爱国立志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

●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2019年,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十三五发展规划为主线,认真贯彻执行学校春季、秋季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学院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取得新突破。

本年度,学院深化落实“三大建设”和“三个面向”,召开专题研讨会研究和明确大团队建设思路,将团队建设目标同服务国家战略接轨,并积极推动“新文科”发展,促进学科融合,实现“社科”与“文、理、医、工”的交叉。目前,学院建设有9个学术大团队,其中3个为文理医工融合的创新团队,包括计算社会学团队、医学人文团队、海洋考古团队。在2019年QS世界学科排名中,社会学排名全国第5位(全球101-150位);考古学排名全国第2位(全球101-150位)。在2019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社会学排名第5位。在校友会2019年中国大学学科排名中,人类学排名全国第1。

本年度,学院科研实力稳步提升,全年到账经费超过2000万元。学院组织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年度项目21项,获得立项10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立项率47.6%,立项总数占全校国家社科立项总数的1/5;组织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项,获得立项1项;教师获2019年度广东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教师共发表论文174篇,其中一类论文29篇,核心论文90篇,出版著作14部。

2020年,学院将以“三大建设”和“三个面向”为契机,进一步做大做实三个一级学科的交叉创新,推动跨学科研究,推进学科间的融合发展和理论创新;进一步完善科研绩效评价制度,依托学科优势方向提升教师解决重大社会问题的科研创新能力,着力培育符合国家重大需求的科研项目;进一步加强城市社会调查中心、移民与族群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与阳江市海上丝绸之路(南海I号)研究中心等大科研平台建设。

●国际翻译学院

国际翻译学院以立德为根本,以树人为核心,以培养“具有国际视域、大文科知识结构、双外语运用能力”的新型外语人才为目标,聚焦学科内涵式发展,各项事业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良好态势。

在学校党委领导下,进一步完善基层党组织体系,全面落实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选配5名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认真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活动。

2019年,学院围绕国别和区域研究、外国文学与文化、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研究四个重点研究方向引进“百人计划”人才4名,专职科研人员15名,学院科研队伍力量得到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师资队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

学院积极推进教学改革,获省级教改项目2项;邀请香港翻译协会参与举办2019年“全球观 家国情”粤港澳外语与翻译研究生学术交流周,首倡发起成立“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院系联盟”,举办高校大学生国别区域演讲比赛,进一步扩大了学院人才培养的影响力。

学院教师和研究人员成功申报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2项,包括国家级项目7项,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2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共建项目2项;学院教师共发表论文87篇(其中重要核心期刊论文53篇),出版译著4部、著作4部、著作章节14篇,学术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大幅提升;通过举办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进一步扩大了学院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学院鼓励教师将舆情报告与国别与区域研究相结合,更好服务国家智库和“一带一路”倡议;学院国际舆情研究小组共撰写提交国际舆情研究报告40余篇,被中央单独或综合采纳19篇。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9年,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全体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学校“双一流”发展目标,扎实落实学校年度重点工作任务。

学院始终把立德树人摆在首位,贯彻实施“三全育人”,大力推动“课程思政”落实落地,加快“两个课堂”融合;新成立四个教研室,制定大类培养方案,实施本科大类招生,为新工科人才培养奠定扎实基础;严抓教学管理,推进教学改革,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率达100%,全年无教学事故,学位论文抽检中无“有问题的论文”。建设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项目1项,获中山大学第九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良好的教风带动良好的学风,学院学生“学在中大,追求卓越”学风日益浓厚,本科升学率再提升1.2%。各类学科竞赛省级以上获奖95项,研究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高水平刊物发表论文,研究生就业率达96.49%,保持高质量就业。

学院加强人才引育,科研成果丰硕。新增教学科研人才15人,培育国家级省级人才4人,师资队伍实力进一步增强。教师牵头申请科研项目173项,新立项科研项目/课题94项、合同经费约2.3亿元,到账经费1.4亿元人民币,均比上年大幅增长。共发表中科院JCR一区论文45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5篇,铌酸锂薄膜调制器研究突破在Nature Photonics发表。

2020年,全院师生将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做好学院“十四五”战略规划布局,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为新时代伟大蓝图而努力奋斗!

●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2019年,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进一步贯彻“理工结合,学科交叉”的发展战略,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凝练学科方向,集中力量推动各项工作稳步开展。

学院圆满完成2019年繁重的教学任务,继续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实行“三全育人”全程导师制;科研成果显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立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均创新高,新立项科研项目合同经费及实际到账经费双过亿,学院教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以中山大学为第一单位的中科院一区和CCF A类论文过百篇;学院新引进各类人才21人,充实了师资及科研队伍。

2019年是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成立40周年,学院举办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包括承办第22届全国高校计算机学科院长/系主任论坛,成立佛山、东莞、上海、北京计算机校友会地方分会,举办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成立40周年庆典,振奋了对计算机学科未来发展的信心,凝聚了师生与校友的情感。

学院依托超算中心,为各相关行业领域提供计算与应用服务。2019年,超算中心签订机时服务合同与到账金额双过亿,在支撑国家科技创新、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支持地方科技产业发展,培养我国超算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是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建院5周年,学院将凝心聚力,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坚持从国家需求出发,主动承接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继续贯彻“理工结合,学科交叉”的发展战略,落实“计算-数据-智能”三足鼎立、融合发展,不断探索,走出中大计算机发展的新道路。

●物理与天文学院

2019年是物理与天文学院发展的关键之年,学院认真贯彻学校工作会议精神,转变发展战略,面向国家需求,以“三大建设”为抓手,切实推进学科发展,夯实基础,再创佳绩。“天琴计划”激光测距台站建成并测到月面上所有五个人工反射镜的信号、天琴一号卫星研制成功并顺利发射,地面综合设施大楼即将完工,地面模拟装置获得深圳市发改委重点支持,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天琴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基础理论及关键机理研究”立项,“天琴计划”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完成校内论证,获批建设“广东省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重点实验室”。

围绕大项目,建设大团队。学院今年引进各类人才35人,教学科研人员总数已达到113人,天琴中心和天文系初具规模。

学院科研成果显著,在《自然》和《自然·通讯》上发表第一单位论文,在《物理学评论》发表数篇论文,在物理和天文主流刊物发表论文70多篇。

2020年,学院将紧密围绕“服务国家”和“面向科学前沿”主线,申请建设教育部“天琴计划前沿科学中心”和“中国空间站巡天望远镜粤港澳科学研究中心”,汇聚国内外英才,建成一流团队。落实教育部和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稳步推进天琴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推动基础科学和技术创新,获取世界一流科研成果,建设一流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

●资讯管理学院

2019年,资讯管理学院紧扣立德树人,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全面发展,成就亮眼。

学院扎根中国大地,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学科。作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重镇,学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回信精神,师生更加坚定“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弘扬优秀文化和推进新时代图书馆事业扬帆起航的信心。潘燕桃教授主持建设的“信息素养通识课程:数字化生存的必修课”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上线“学习强国”平台。张靖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的“古籍保护学科建设与理论体系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档案学专业被推荐为2019年广东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李岱峰副教授担任指导老师的本科生团队勇夺全国高校数据驱动创新研究大赛一等奖。

学院加强国际交流,建设面向学术前沿、具有国际水平的顶尖学院。情报学、档案学、图书馆学三个学科的学术硕士专业获得英国图书信息专业协会(CILIP)国际认证,为国内首家。程焕文教授成功连任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国际图联,IFLA)管理委员会委员并当选管理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展望2020年,资讯管理学院将以四十周年院庆为契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团结奋进,不断前行,争取再创佳绩。

●博雅学院

2019年是博雅学院建院十周年。十年来,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探索实践本科教育体制改革,以培养跨学科多元化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学院全面梳理研究生、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制定“226”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打造通识教育阶段的“核心文本与核心课程”体系,建构以经典研读为纽带的师生共同体,开创具有博雅特色的“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十年来,博雅学院的人才培养实践成果丰硕,学院申报的《中山大学博雅模式:以经典为中心的通专结合之路》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已毕业本科生读研深造率高达82%,进入QS前一百名大学读研的人数达61人。

博雅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党建为引领,推进党团班一体化建设,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创建“博雅教育进中学”最佳党日活动,打造“中西古典文化月”“学工学农社会实践”等品牌活动,激励着博雅学子学在中大,追求卓越。

未来,博雅学院将致力培养具有深切文明关怀、深厚家国情怀、宽广学术视野和较强适应能力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卓越人才。

●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9年,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坚持“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强应用”的人才培养定位,从“红色、专业、高效”三个方面扣好微电学生的第一粒扣子。

打造红色微电,坚定理想信念。新生宣读入学誓词,形成“接受——内化——反馈”的感悟链条;制作“红色微电”“微电红色感悟”推送,通过支部党课、党日活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2019年本科生入党申请率达到75%,入团率达到99%。

打造专业微电,助力专业学习。建立课程监督体系,设置“停机坪”提升学习效率;成立专业学习小组,促进团队学习;推出专业知识系列推送;举办学术沙龙活动;聘任业内校外导师。

打造高效微电,工作取得一定成果。通过设计班名、学生照片墙、微电大事记等形式促进班级文化形成;制定工作流程手册,育人方案形成制度文化;举办“21天跑步打卡活动”,获得校运会“道德风尚奖”;赴新加坡、港澳,清华、哈工大等地开展人才引进,2名讲师已报到。

学院将对标世界一流大学微电子学院,培养一批具有坚定思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情怀、并具有过硬专业技术、产业急需的微电子拔尖人才。

●国际金融学院

2019年,国际金融学院在党建育人的引领下,发展107位学生党员,43名(含一名教工)预备党员转正;创新思政进课堂新思路和新形式;学院配备了7名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院党委获评2018-2019年先进二级党组织。

在“科研育人”工程的培养下,本科生在老师指导下在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篇,获北京大学国家发展青年论坛一等奖和二等奖,清华大学第七届经济学年会二等奖,首届“经英杯”全国高校学生经济本科生论坛二等奖和三等奖,首届全国经管类本科生论文大赛一、二和三等奖等全国性奖项。学生突出的科研能力在全国获得良好口碑,2019年20名同学进入本院攻读硕士学位,14名同学被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录取,刷新学院历史最好纪录。2019年升学人数共129人,其中进入QS前100名高校的占比63%。

学院设计的体育强院建设方案,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和体质健康保驾护航。学院校运会代表队成功卫冕,连续两年获得全校总分第一名,起到了提振人心、鼓舞士气的重要作用。另外,学院还获得康乐杯赛事积分一等奖、全校啦啦操大赛冠军等荣誉。学生对学院的认同感、拼搏精神和上进心不断提升,主动参与科研、学术和宣传等工作。

学院以建设中山大学高级金融研究院大平台为依托,以“一带一路”国际经济研究、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新、金融系统性风险、科技金融与新结构金融中心为研究特色,积极推动经管融合、重点突破、错位发展的学科建设路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8项,立项率47.1%;学院举办了诺贝尔奖获得者迪顿来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国际金融论坛、中国青年经济学家联谊会(YES)年会、中山大学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论坛年会等高水平学术会议和67场学术讲座,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

●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

2019年,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根本任务,精心组织、扎实推动,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取得良好成效。

党组织力量进一步加强,经上级党组织批准系直属党支部更名为党总支。系党总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进学生思政队伍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稳扎稳打开展学科建设,持续推进三大平台,八个教研室互相支撑、学科结构日益合理;工作坊与研讨会紧密结合;文珠学术丛书陆续出版;各类讲座举办不断,文化软实力得到持续提升。

以“五个融合”为目标打造特色第二课堂。开展历史现场教学活动,如重走鲁迅路,大力开阔学生视野;带领优秀本科生前往马来西亚实地调研;派送博士生赴世界一流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进行实地考察半年。

2020,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中文系(珠海)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弘扬锐意开拓的创系精神,着手优化人才引进等各项制度建设;努力开拓新的招生专业方向;筹建独具特色的语音科学实验室,为再现中大语言学科的辉煌而努力。

●历史学系(珠海)

2019年,历史学系(珠海)以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在学校“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一流大学”总目标的指引下,在各项工作上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突破。

在学科建设方面,以“一流学科”和“三大建设”为指引,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全国青年史学工作者会议、首届世界古代史青年论坛、世界史学科建设论证会等会议,构筑交流平台、活跃学术氛围,形成了重点发展世界史及科技史、艺术史、海洋史、环境史等新兴交叉领域的共识。

在人才引进方面,共拟引进各类人才23人,顺利完成12人入职。其中,百人计划4人,新建院系副教授1人,专职科研和博士后7人。目前本系各类教师已达41人,其中专任教师10人,涵盖世界史、中国史的主要研究方向,师资队伍和科研团队建设初见规模。

在科学研究方面,共有10项国家级项目立项,立项率超60%,另有2项广东省社科项目,在全校所有文科院系中名列第三名。全系教师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一类刊物5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

人才培养秉承“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的教育理念,本科教学方案日臻完善,与历史学系(广州)共同申报,成功入选了首批本科专业“双万计划”。与西班牙阿尔卡拉大学罗马铭文中心达成合作意向,拟在2020年带领学生赴西班牙举办暑期学校。李嘉欣同学荣获首届全国世界史专业、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论坛“海国图志奖”二等奖。

2020年,历史学系(珠海)将积极配合学校的搬迁工作安排,继续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以内涵式发展为目标,围绕世界史学科建设和培养历史学卓越人才的需要,实现人才储备和办学指标的“再倍增”,将各项工作推向新的台阶。

●哲学系(珠海)

2019年是哲学系(珠海)聚焦立德树人、培养具有高水平哲学素养的人才的关键之年。

5月召开了教学工作会议,讨论设立7个教研组,发挥教学组织和管理协调功能,以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学水平,深化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组建学生学习发展中心,构建学生自主自助学习平台,持续发挥好“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作用,培养“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哲学人才。结合专业特色,开展了最佳党日活动及红色基因项目,构建德育体系,拓展第二课堂,完善学生第二课堂培养体系对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积极营造良好学风,第一届本科毕业生超过80%继续深造。

在系直属支部的领导下,成功召开了教职工工会会员大会,并顺利换届;搭建教职工参与系务平台,积极推动建立教职工参与系务机制;另外,哲学系(珠海)负责的内蒙古自治区招生工作得到了招生办公室的肯定,为8年来最优。

2020年,哲学系(珠海)在创系五周年之际,将不忘初心,进一步凝练学科发展方向,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科学研究,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护理学院

2019年,护理学院上下同心协力,努力奋进,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

学科排名继续领先。在2017至2019年上海软科发布的“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我校护理学科排名均位列前三甲,并在2018和2019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进入护理学科全球前100名。2019年,护理学专业顺利通过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认定。

教学科研成果显著。2019年4月,学院2015级3名本科生代表学校参加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的“护理本科生临床综合技能邀请赛”,荣获一等奖(最高奖项)。

国家级课题立项大丰收。学院教师们共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立项5项,中标率50%。此外,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1项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入选2018年度国家级实验教学项目。

举办全国护理研究生教育年会暨学科建设研讨会。与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北京大学医学部共同主办会议。全国各地100多所院校护理学院和研究生院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及一线教师等3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展望2020年,护理学院将加倍努力,继续奋发进取,全力以赴做好护理学专业认证和全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护理专业)工作;召开学院党代会,谋划学院的未来发展,为把我校护理学科建设成为“国内顶尖,国际上更具有影响力”的学科阔步前进。

●公共卫生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积极配合校党委对学院党委的巡察工作,聚焦内涵式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坚持“三个面向”,稳步推进“双一流”建设,各项事业稳步前进。

预防医学专业获批成为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成功承办“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公共卫生综合知识与技能大赛暨健康科普大赛”。学院年度国自然立项数达24项,位居全国公共卫生学院前列。年度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91篇。

全面夯实基层党建,推动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和信息化建设,建立党委委员-辅导员双联系学生党支部机制指导支部建设。学生会和研究生会均被评为校十佳。人物专访《改革春风,沐浴科研园》《目光长远,敢当时代先锋》分别被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评为“读懂中国”活动优秀征文和优秀微视频。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牵头成立粤港澳高校公共卫生联盟,致力于三地在公共卫生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合作。

2020年,我们将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精神建设美好未来。

●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

2019年,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在学校党委的正确指导下,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密围绕国家“海洋强国”和“南海开发”的战略需求,在学生培养、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等多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和进展。

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坚持党建引领师生思想。学院直属党支部着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品牌化,5月被校党委确定为“培育建设党建工作标杆二级党组织”;积极推进党团班一体化建设,完善学生入党推优工作,目前学院申请入党人数比例已超过65%,并由“双带头人”胡青教授、谢鹏副教授分别担任教工党小组和学生党小组组长;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方式,在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同步推进的基础上,打造“微党课”“海颂初心”宣传阵地,让全体专业老师讲党课更方便,更好地传递了党的声音。

以学科建设为核心,聚焦“三大建设”扎实推进。学院目前积极建设“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并依据错位发展及特色发展原则,重点推进海洋工程装备与技术、智能水下机器人、水下通信与探测技术、河口海岸与岛礁工程四个学科方向建设,坚持“大项目”,促进“大团队”和“大平台”建设,积极参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组建,助力“海上智能无人装备”“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河口海岸与岛礁工程”三大创新团队建设。

以引进人才为重点,推动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按照学院学科发展方向,院领导带队走访国内外顶尖高校及科研院所,通过“百人计划”共引进教授3人,副教授6人,博士后4人;2019年科研项目合作经费达2018年的三倍以上;新增各类科研项目立项1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实现学院自然科学基金零的突破。

2020年,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将加大引才力度,聚焦学业发展,为把中山大学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