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周沫、涂文熙 摄影/聂思婷、杨雅涵、瞿俊雄)“毕业论文自己找上来了”。去年底,中大南校园疑似发掘出古墓的消息引发了热烈讨论。考古专业师生火速投入勘察,在历史悠久的南校园里,发掘出古墓并不新奇,但值得一提的是,古墓发现于学校主干道逸仙路的施工路段。这也是逸仙路三十余年来,首次进行大规模翻新和整修。
今年8月底,2022级本科生于南校园报到入学,逸仙路恰好以新面孔拥抱新一代中大学子,这是一个美丽惊喜的开始。
看到焕然一新的逸仙路,师生们纷纷感叹:“咦,原来坑坑洼洼的校道怎么不见了呢?”花岗岩,大方砖;新学期,新面容;逸仙路经过一年多的重新翻修,以崭新的模样出现在我们面前,见证着中大人的点点滴滴。
逸仙路,康乐园永远的“中轴线”
北达北门广场、岭南堂;中经惺亭;南至怀士堂、南门;横连各历史悠久的红楼和校园建筑;纵穿康乐园;沿途经孙中山铜像、中央大草坪、马丁堂、怀士堂、黑石屋、陈寅恪故居、格兰堂、惺亭……逸仙路可谓是康乐园的“中轴线”,平整、美丽又不失古朴庄重。百年岁月里,建筑新增新修,学子往来穿行,古木叶生叶落,逸仙路都一一记录着。
1904年,岭南大学前身岭南学堂迁入康乐园。那时起,逸仙路成为校园的主干道。从空中鸟瞰,其间延伸出条条新路,连接着后续修建的红楼、教学楼等其他建筑。随着时间的流逝,康乐园的面积逐渐扩大,而逸仙路一直守护着她原本的模样。
一百多年来,大师巨子,校园师生,穿梭于逸仙路与康乐园,他们著作等身、科研成果丰硕,留下了璀璨的思想光芒,也刻下了青葱岁月的印记。直到今天,逸仙路仍是他们回溯记忆的钥匙。
百年道路标准,逸仙路新的生命力
拥有100多年历史的逸仙路,见证一代又一代中大学子求知、成才,也随着岁月的流逝,磨砺出了几分沧桑。
由于逸仙路修建时间长,且距上次大规模整修时间久远,表面风化严重,道路面层破损,沉陷、坑槽、板块断裂现象比较多,影响行人通行和正常使用。
自2014年起,学校对南校园道路进行整体规划,逐一对校园内破损的道路进行维修改造。至2020年,总务部先后分别完成了园东路(2014年完成,沥青路)、康乐路(2016年完成,混凝土道路)、岭南路东段(2019年完成,花岗岩石材路)、松园路(2020年完成,花岗岩石材路)的维修改造并新增了环校道(2017年建成,混凝土路)。而逸仙路作为南校园的中轴线,对其的维修也逐渐提上日程。历经一年多时间,逸仙路再次获得了生命力。
2021年7月,逸仙路的翻修计划正式拉开帷幕。此次逸仙路的维修长度为1140米;其中南门到小礼堂420米8.5米宽,小礼堂到北湖长度720米;东西各一条4米宽的道路是校园内主要景观道;岭南路西段及周边支路为新建博物馆的主要通道总长694米,主路5米宽,支路3.5米。焕然一新的逸仙路按照百年道路的建设理念,采用花岗岩石材。花岗岩石材兼具耐磨的实用效果,同时又给人厚重及历史沉淀之意。她与康乐园里棵棵参天古木、幢幢红砖楼房和谐一体,再次融入了中大人生活和记忆的肌理。
此外,逸仙路在设计上也有所创新。重新翻修的逸仙路路面与人行道处于同一水平线,在视觉效果和实际效果上都拓宽了路面;并增加了路面排水作业面,积水通过排水井排出的同时还能流入两边草地,提升了路面的排水效率。
好事多磨,逸仙路的翻修之路也饱含艰辛和意外。作为校园主干线,逸仙路维修面积大、工序复杂、施工影响面大。总务部的苏志文老师回忆道:“由于逸仙路路面采用的耐磨铺装石块比较厚,仅单块30cm厚的石头重量就超过45公斤,且铺装工艺要求较高,因此人工铺装困难、铺装速度比较慢,我们在施工时需要大量手工熟练的铺装工人。加上施工路段途经测试中心、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惺亭、马丁堂等历史文物建筑,必须小心再小心,想尽一切办法,降低对它们的影响。”
此外,由于路面标准要求比较高,对材料的生产速度、运输及存放,都是较大的挑战;施工场地狭长,原有混凝土路面破除后,渣土的清运、道路基础施工、原材料运输等不能同步进行,也对工期造成一定影响;加上广州炎热多雨的施工气候,都给逸仙路的修缮带来不少阻碍。施工期间也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在逸仙路施工期间,无意中发现了古墓,一时掀起了校园内一阵“考古热”,而这也加大了完成维修的难度。
百年校庆将至,逸仙路的翻修无疑是对百年中大最诚挚的献礼。崭新的逸仙路,将继续同红楼、同古木、同中大人一起,书写下一个百年新的诗篇。
诗人米沃什的诗歌《但是还有书籍》写道:“书籍比我们持久,我们纤弱的体温,会和记忆一起冷却、消散、寂灭。”对中大和中大人而言,逸仙路也是这样持久且永恒的存在,她成为了一种历史的印记和特殊的符号,永不会在记忆中消逝。
一张张不相同但一样青春的面孔,每日上课、通勤,穿梭于校道间,骑车抑或是步行都能领略到康乐园别样的美。黄昏日落,微风缱绻,信步于笔直宽阔的逸仙路上,谈笑风生,留下了大学最纯真最美好的记忆。
四十多年前,还是青涩少年的教授,作为一名新生到中山大学报到。当时的新生接待处设在校园中央的怀士堂,乘车入校,直抵怀士堂。一路上,沿途的幢幢红楼、大片草地和参天古木,让他感到无比新鲜和难忘。可以说,逸仙路开启了他的中大生活,同时也是指引他通往神圣学术殿堂之路。
当你每天来回于康乐园之间,你或许甚少意识到逸仙路的重要。但当你追忆中大和青春记忆之时,总是会在不经意间想起:“哇,是逸仙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