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462 >> 2022年02月28日 星期一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杨霞教授:桃李满天下


杨霞,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主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基础专业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八届脂质与脂蛋白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肿瘤微环境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生物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入选广东省高校千百十人才省级培养对象、中山大学第九届校级教学名师。

本报讯(记者/李芊芊、肖伊洛恩、汤梦茹)

她,是学生心中的“杨妈妈”。

她,是学生口中的“分子间的舞者”。

她,希望每个学生都成为鲜活的自己。

她,把教学的初心视作老师的良心。

桃李芬芳的杨霞教授是许多学生的微信好友,也是毕业生们的婚礼嘉宾。杨霞与学生们的故事从这儿开始。

在杨霞教授的实验室,在各种精密仪器和瓶瓶罐罐中,两面大大的展板格外引人注目,上面是一张张毕业照。笑颜之上,杨霞教授用卡纸剪出了“桃李芬芳”四个大字。

“这些都是我带过的学生。”杨霞教授站在照片墙前,语气中充满了慈爱与自豪,“展板是我来到实验室后设计的。我从高中开始,就想当一名老师,希望能桃李芬芳,自己的学生在各地发光发亮。”

“分子间的舞者”

“还记得高中时,我就很喜欢化学,也希望长大能当老师。”杨霞教授回忆道。“那时是80年代末,我高考本来要报化学,结果我的班主任(教化学的老师)告诉我,有一门生物学和化学融合的新兴学科,她鼓励我尝试更新的学科方向。”就这样,在老师启蒙下,杨霞教授和生物化学结缘。

从生物化学,到分子生物学,杨霞教授沉浸在这门研究生命现象、探寻生命本质的学科里。穿梭在学习、课题和实验间,她打开了一扇探索疾病背后机制的密室大门。看到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能够运用于临床诊断,解决疾病问题的使命感让她更加坚定对这门学科的热爱,也指引着她从硕士到博士,从实验室“小白”到独当一面,再到成为一名高校教师,把分子间的奥秘传授给万千学子。

“分子间的舞者”是学生送给杨霞教授的美誉。临床医学19级本科生李树蓁在谈到这个美丽的称号时说:“人体代谢很大程度上是围绕着糖、脂、核酸、蛋白质这些生物大分子的合成、消耗以及相互作用展开的。杨教授的研究正是想揭开分子间的秘密,呈现环环相扣的生化机制,并应用于临床,这谱写的正是生命的乐章。”

谈起科研,杨霞教授感慨万千:“科研,就是你提出一个科学问题,一边探索一边又发现另一些科学问题的过程。”如今已是教授的杨霞也有了丰硕的成果,在主攻的病理性血管新生抑制和代谢调控领域已有所建树。

尽管如此,她仍说:“觉得自己没有那么聪明,所以总是‘笨鸟先飞’,以勤补拙。我最大的特点,就是做任何事情都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再困难也要挺过去。”“科学界优秀的人非常多,或许我不一定能在最前面,但我一直在努力向前。”外表温柔的杨霞教授有一颗坚毅的心。

在科研上如此,在教学的三尺讲台上亦如是。她以年复一年持之以恒、步履不停的姿态,坚定地推进教学改革,只为了让学生听得懂、学得好、用得快。表面上,她在课堂上如舞者般优雅自信、从容不迫,实际上来自“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打磨。

在她指导下,这门硬核课一定学得会!

“生理生化,必有一挂”——医学生中流行的这句调侃,足见生理和生化是专业课里的“硬骨头”。其中的“生化”,正是杨霞教授所讲授的这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面对大量抽象又枯燥的知识点,如何才能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和吸收?杨霞教授研究出一套独树一帜、广受好评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化抽象为形象。杨霞教授在教学中善用例子,深入浅出,比如在讲 “酮体”这个重要知识点时,她往往会提到一个经典案例——“生酮饮食法:特定条件下,吃肥肉为什么还能够减肥”。然后类比哲学三问,发出酮体三问——“我是谁?我来自哪儿?我要到哪儿去?”三个问题串联知识点,课堂气氛一下子便活起来了。同学们惊呼:“我从来没想过生化课堂可以这么好玩!”“杨老师讲课真的很轻松有趣,结课后大家都很舍不得她,都想去加老师的微信。”刚结束课程的大二学生庞晓阳语气中充满了怀念。

杨霞教授把课程思政也融入案例中。她选取时事融入伦理观念、职业道德等视角,如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基因编辑婴儿争议等,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这门学科的意义和价值,也让学生理解“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引导他们热爱生命、守护生命。亲其师,信其道。“杨妈妈”的医者仁心,就这样通过课堂,传承浸润到每个学生心中。

除了丰富的案例,杨霞教授的教学宝典中还有另一项秘诀——目录学习法。“就像地图一样,先让学生从远处去看学习要点,构建起知识框架和逻辑思维。”随后,她再带领大家钻进每个细节,串起琐碎的知识点。讲授完毕后,杨霞教授会绘制思维导图,“总结回忆这一章主要有哪些方面,理一下走过的路。”

杨霞教授在教学这条路上花了最多精力,作了许多努力。她坚持在本科教学的一线,长期承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医学技能》三门课程任务;她带领团队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打造成2018年医药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她作为主编,副主编和编委等参与多部国家级规划教材的编写。如今,许多教材已在全国范围投入使用。

改进教学方法、编写教材、推广教学理念,推动这一切的是她那炽热的教学情怀。“希望能够把自己在教学上的心得理念推广开,让更多同学掌握学习方法,将知识固化到脑海里”,她铿锵有力地说:“教学,更重要的是一个老师的良心。”

尽管已有成就,杨霞教授却从未打算停止教学的追求。“我们明年打算实施教考分离,已经有比较成熟的题库,未来还可以做成网站,实现更广的优质资源共享,打造国家级精品课程。”

换位思考,她是“杨妈妈”

对专业热爱,对教学投入的杨霞教授身上,表现出了“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美好品格。她总是能换位思考,给予学生最大的包容。

她鼓励本科生尽早树立临床思维,为其进入实验室接触科研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在她的实验室,学生被给予了极大的自主性。杨霞教授始终坚持引导式教学方法,“我不想只是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我们可以一起讨论可行性,画出大概的框架。不是把大家当成技术员,而是有引导性地锻炼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思考能力。”

做科研,总会遇到瓶颈期,杨霞教授便主动找同学们谈心。她说:“每项研究都会有最艰难的时候,实验数据与预期不符合,眼看快毕业,甚至要推翻重来,这时候感觉就像掉入谷底,前路一片迷茫,我自己也经历过。我希望能从精神上鼓励他们,陪伴他们一起走出来。”

“杨妈妈,你能抱抱我吗?”说这句话的学生,就是其中一位。面对实验室和专业学习,完全提不起兴趣的时候,是杨霞教授安慰着,甚至“纵容”着帮其联系转专业的导师。反倒是这样一份无条件的理解,换来了学生突破瓶颈、完成学业。

博士研究生杨风雨说道:“杨老师真的像大家的朋友一样,生活上遇到了困难,大家都会找她。”杨霞教授事无巨细,都会回应,在她心里,早已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学生首先是一个鲜活的人,先要成人,再谈其他。”杨霞教授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

现就读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心外科的李若朴,是杨霞教授带过的临床医学2014级学生。他回忆道,杨教授总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这种感觉不仅让我感受到被呵护的温暖,更是一种能化为力量的人格魅力,推动我不断努力去学习,也去真诚地对待别人。”这对已经迈入医学领域、要为病人解决问题的他,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有时在严诫,常常在鼓励,总是在帮助”,这是杨霞教授的学生对她的一致评语。亦师亦友,宽严结合,她总是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着自己的力量。她给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品格、梦想和信念。

学生们逐渐成长,师生间的情谊却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色。作为恩师,杨霞教授收到了往届学生的婚礼邀请,参加了五场学生的婚礼,最远的一次去了山东。她由衷感叹道:“有时间我就一定会去,能够见证他们的幸福,我也特别高兴!”

如今已桃李满天下的杨霞教授,对学生的祝福依然是那么简单朴素,“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现实问题;既要好好工作,也要珍惜生活;要快乐,做鲜活的自己”。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