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326 >>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逸仙名家论坛:学术与文化的盛宴


本报讯10月24日下午,中山大学9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之“逸仙名家论坛”正式开讲。先后将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莫顿、著名政治学者俞可平、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Michael·Levitt、诺贝尔化学奖得主Roger Kornberg、著名学者杜维明、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及最高数学奖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登台演讲。大师们的演讲充满了深邃的洞见和深刻的学术思想,让校庆期间中大师生享受了一次无与伦比的精神与文化盛宴。现简要摘录如下:

罗伯特·莫顿教授讲系统风险管理

(社科处) 10月24日下午,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金融学教授罗伯特·莫顿(Robert C. Merton),在怀士堂作了题为“Systemic Risk Measures for the Financial System: A Finance Approach”(《金融系统连通性的度量:对系统风险度量及管理的启示》)的学术报告。我校党委书记郑德涛、校长助理马骏,岭南学院院长徐信忠在学术报告前会见了嘉宾。校内外师生共计280多人到场聆听学术报告。

演讲中,莫顿运用网络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宏观金融系统连通性进行度量,并通过对17个主权国家63家银行和39家保险公司数据进行论证,提出了统一的宏观金融框架目标。与会师生踊跃提问,莫顿称赞所提的问题非常精彩,并一一进行了耐心的解答。

罗伯特·莫顿是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是199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现代金融学、资本管理基金创始人之一。其专著《连续时间金融学》及合著的《金融学》是当今世界顶级商学院的必读经典教材。

杜维明先生开讲精神人文主义

(社科处 哲学系) 11月12日下午,著名学者杜维明先生莅临“逸仙名家论坛”,在南校区举行了题为《精神人文主义——二十一世纪的儒家》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我校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主持。

讲座伊始,杜维明对中山大学“人心向学”等办学理念赞赏有加,随后围绕西化、近代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于儒家文化在全球化、工具理性泛滥的背景下,他提出了一种具有儒家背景的普世价值的观点,认为儒家的超越突破,目的在于全面地了解人与怎样做人。杜维明还对孔子弟子颜回以及“仁”的概念做了着重阐述,对宗教信仰、国人信仰缺失与国人缺少敬畏感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

杜维明教授1940年生于中国昆明,祖籍广东南海,是中国当代著名学者,现代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当代研究和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家。

Roger Kornberg教授带你畅游生命科学的研究海洋

(医学科学处) 11月11日上午,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与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两院院士Roger Kornberg(罗杰·科恩伯格)在北校区科技楼博学厅做了题为“Basic Science: Back to the Future”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我校副校长黎孟枫主持。

科恩伯格教授历数了从微生物研究开始的医学研究史,介绍了到目前为止研究所得出的基因分子转录过程,以及基因转录的规则,并重点介绍了相关领域新的学术发现,以及新的科学发现的过程。科恩伯格教授指出,生物医学的研究必须为了自身的问题而研究,因此呼吁研究应当回归基础。科恩伯格教授还以自身的研究经历与体会,鼓励现场的青年研究者朝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努力,向纵深挖掘。

2006年科恩伯格教授因在真核基因分子转录研究领域的特殊贡献而独得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丁肇中教授主讲“寻找宇宙的基本结构与宇宙的起源”

(科技发展研究院) 11月12日上午,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南校区怀士堂做了题为“寻找宇宙的基本结构与宇宙的起源”的演讲。论坛由副校长朱熹平主持。

丁肇中教授通过探索宇宙最基本结构的三个实验和探索宇宙起源的国际空间站上的AMS实验,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解了宇宙的基本结构与宇宙的起源,并与师生们分享了自己在科学研究中的感悟与体会。他表示做基础研究的人要对自己有信心,对意料之外的现象要有充分的准备,主持大型国际科学合作要选科学上最重要的题目,要优先认可贡献大的科学家。丁肇中教授还强调自然科学的研究是具有竞争性的,只有第一,正是这种信念驱动他攀登科学的高峰。

丁肇中,美国物理学家,华裔美国人。祖籍山东日照。1969年至今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1977年被选为麻省理工学院的第一位Thomas Dudey Cabot Institute 教授。1982年起至今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正负电子对撞机LEP上领导L3实验。由于丁肇中对物理学的贡献,他在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并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1988年被意大利政府授予特卡斯佩里科学奖。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

Michael·Levitt教授讲计算生命学

(医学科学处) 11月10日下午,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与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两院院士Michael·Levitt来到东校区做了题为“Birth & Future Of Multiscale Modeling Of Macromolecules”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副校长黎孟枫主持。

莱维特教授以睿智、幽默、亲切的风格讲述了他在计算生物学领域的科研历程,他从华生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谈起,列举影响世界的结构生物学重大发现。他谦虚地表示,自己的学术成就源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莱维特教授还对生物学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与预测。

莱维特教授是最早指导DNA和蛋白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学者之一。2013年他与美国科学家Martin Karplus、Arieh Warshel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除诺贝尔奖之外,莱维特教授还获得过诸多荣誉与奖项。1981年,他成为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成员。1986年,他获得欧洲生物化学协会联盟(Federal of 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Organization)的年度表彰。他是英国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的成员,同时是美国国家科学院以及美国艺术与科学院两院院士。除了在科学上获得的成就和荣誉之外,莱维特教授还是一个活跃的活动者。他说他有两个看起来大相径庭的爱好:一个是像他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那样自己努力埋头工作;另一个是帮助今天的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让他们享受过去的科学家曾经享受过的独立状态与广泛认可。

俞可平教授分享关于政治学的若干条公理的思考

(社科处) 11月5日下午,著名政治学者、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教授在怀士堂作了题为《政治学的公理》的学术报告。来自校内外近300名师生聆听了此次报告。

在演讲中,俞可平教授以诙谐风趣的语言,涉古及今,旁征博引,指出政治学的若干条公理之于制度设计的重要性,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其对于政治学的公理这一问题的思考。演讲结束后,在场师生踊跃提问,俞可平教授一一作了解答,报告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最后,社科处处长倪星对报告内容作了点评,称赞俞可平以学者的建设性思考面对现实问题,是冷静、理性的思想者。

俞可平是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德国杜伊斯堡大学名誉博士,哲学和政治学双学科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共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北京大学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凯风研究院政治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基本观点研究”课题首席专家、“中国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研究与奖励计划”总负责人。俞可平是国内政治学界公认的领军人物,他提出的“增量民主”、“动态稳定”、“全球治理”、“政府创新”等理论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