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医学:用知识阻击癌症
老百姓谈癌色变,但居高不下的肿瘤发病率使肿瘤常识普及成为医疗服务领域一项迫切的工作。
目前中国城市雾霾天气频频“造访”,人们不禁担忧,长期大量吸入空气中的有害颗粒,将会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什么影响,雾霾天气会不会导致我国肺癌井喷式的爆发?针对这个问题,专家们给出了回答。雾霾天气对人体是有害的,但目前还无法评价其对肺癌发病率的影响程度。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曾益新院士以美国为例,从美国的肿瘤发病曲线来看,其肿瘤发病率从上个世纪40年代一直呈上升趋势,同时期,美国开始对工业污染采取控制手段。而直到2002年,美国肿瘤发病率才开始逐步下降。这说明了污染治理的滞后性。在中国,肺癌发病率从70年代排名癌症发病率第四位,上升到目前排名的第一位。至于在中国治理雾霾是否也要滞后三十年才能看到成效,答案不得而知。
癌症的发生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主要是指易感基因;外因则主要指外界环境、生活方式等。上述的雾霾等外界环境我们无法通过短时期的努力来解决,而生活方式是我们可以选择的。那么是否有一种生活方式可以预防癌症?换句话说,生活方式因素到底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多大作用?曾益新院士指出,生活方式在不同癌症的发生发展中所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如果把癌症的发生比作100分,不同癌症的100分构成比是不一样的。以鼻咽癌为例,假设有50分是遗传的因素,那另外50分则可能来自环境因素。这里的环境因素包括外环境(环境污染)和内环境(生活方式、心理状态等)。预防癌症,基因和外环境我们无法改变,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则是第一位。
著名央视主持人赵普老师跟大家分享了他的至亲和媒体同事与癌症抗争的过程,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过大的生活压力往往是癌症的主要诱发因素。很多人是在求生欲望的趋使下才开始主动了解癌症防治的知识,这个时候往往为时已晚。如果能通过肿瘤常识的普及,培养早期预防的意识,提倡戒烟控酒、劳逸结合、适当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提早预防癌症,也许能大大降低未来中国的大众医疗成本。
现代医学:人性的关怀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当你手中唯一的工具是一把锤子的时候,世界上所有的东西,在你看来都变成了铁钉。”(To a man with a hammer, everything looks like a nail.)也有人开玩笑称,外科医生手里拿着手术刀,看见什么都像瘤子。同样,对于化疗医生和放疗医生来说,看见什么病人都像适合自己专业的治疗方案。在专业越来越细分的西医领域,患者似乎是被割裂的个体。针对这种质疑的声音,天津市肿瘤医院院长王平提出,西医可以适当吸收中医理论中整体和辩证的观点,把病人当成一个整体,在肿瘤诊治中提倡多学科综合治疗,真正实现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从社会、心理、人文等角度综合考量疾病。
医学模式的转变,也意味着医学体系从科学到人文医学的方向转化,而医学理念也从单一的循证医学发展到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的互补。区别于循证医学,叙事医学提醒医务人员:在检验与检查数据之外,观察病人“作为人的反应”。在肿瘤诊治过程中,人文关怀、心理干预和医患共情,始终应该贯彻其中。在这一点上,梅奥中心可谓叙事医学的开山鼻祖,他们的患者至上理念、团队合作的诊疗模式不仅能让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疗,也可以促进医学教育。
人文医学:呼唤人文教育
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主编白剑锋讲述了一个故事。北京军区总医院华益慰教授是一位著名的普外科专家,而他自己晚年却不幸被诊断为晚期胃癌。临终时,华教授说,他做了一辈子胃癌手术,现在自己的胃切除了,才真正体会到患者的痛苦。在肿瘤治疗中,医生和患者的共情非常重要。
中山大学副校长颜光美教授另辟蹊径,他说,医患的共情问题,从一个更大的角度来说,是医学教育的问题。正确处理医患关系,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是医学生在教育阶段应该接受到的专业培训之一。目前,在医学生教育中,可以通过电子设备模拟出病人接受学生治疗操作后的反应,培养医学生对病人的体谅和同理心。
《医者仁心》编剧徐萌回忆了自己在医院体验高压高强度生活的感受。她说,医疗这个行业,了解得越多,对医务工作者就越敬重。但同时她也体验到一种分裂感,她所看到的就诊窗口背后的这个医疗体系的有情有义,和大众在就诊中普遍感受到的冷漠形成巨大反差。这是为什么?除了与医疗工作者在医疗行业中相对强势、在传播渠道中相对弱势有关系,徐萌认为,主要是医生的培养体系有问题,医学生尤其缺乏语言沟通技巧方面的训练。她呼吁医学教育增加一些跨学科的人文医学研究或教育课程,使医学生得到足够完备的人文教育。
医疗工作者应该如何与患者沟通呢?央视著名主持人赵普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他说,到医院就诊的患者及家属最愿意听到的三句话是:“我知道您的痛苦,您的病有些麻烦,我们终归是有办法的。”
法治与医学:法治梦才是最好的中国梦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赵文彤从法学和文学的角度来解读中国医疗现状。她说,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保障患者和医疗工作者权益的法律法规不够细化;而目前中国的三大法学院里都没有专业的医疗法律专门研究机构。所以,在医疗方面,中国法律本身是有缺陷的。在这个大的法律背景下,医疗工作者面对的是双重困境,第一重是为克服疾病而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的艰难使命,第二重是诊疗过程中,对患者人文关怀、语言沟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难以把握。赵文彤呼吁法律学者关注医疗法律的研究和教育,让法治环境与医学共同进步,使中国的医生和患者都更有安全感、幸福感和职业的尊严、生命的尊严。(骆彩冰 报道)
嘉宾精彩语录
“我就说两句话,第一句说给我们的同行听,就以前一位协和的老大夫说过一句话:‘一盎司的预防相当于几磅的治疗。’所以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同仁能在预防上多做一些努力,包括科普宣传。另一句是说给媒体朋友听的,医疗是有局限性的。作为医生,我们能做的大概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曾益新
“Knowledge is medicine。健康教育,尤其是针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是最好的medicine。用知识阻击癌症。”——颜光美
“建立更完善的人文科学体系,呼吁医患共情,让我们的医生和患者能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徐萌
“虽然这是不科学的研究成果,但是根据我们做过的一个小范围的调查显示,病人最愿意听到初诊大夫说的前三句话:‘我知道您的痛苦,您的病有些麻烦,我们终归是有办法的。’”
“关爱病人从关爱医生开始,关爱医生从压力管理开始。”——赵普
“目前中国的三大法学院里,都没有专业的医疗法律研究机构。所以,在医疗方面,中国法律本身是有缺陷的。借用一下黑格尔的话:‘一个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我们只关心自己脚下的事情是没有未来的。因此我希望法治的环境与医学共同进步,让中国的医生和患者都更有安全感、幸福感和职业的尊严、生命的尊严。”——赵文彤
“两个信息,第一个,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分会今年7月正式批准成立。第二个,今年12月,中国第一本《预防肿瘤学》正式出版。这是我们在肿瘤预防上做的努力。”——赵平
“医学是一门不完美的科学。我们必须接受失望,因为她是有限的。但是我们绝不能失去希望,因为她是无穷的。”——白剑锋
“把希望植入每一个人心里,不要去责怪体系,不要去责怪现实,要用有建设性的方法去面对现实。我有两个儿子,我希望他们将来从医。如果他们不学医的话,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不够,没有把我国的医患关系改善好。” ——赵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