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版面导航
329 >> 2015年01月20日 星期二  共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关爱·倾听·资本

作者:中山大学关工委 王家瑾

在与学校青年人的各种交往中,能够“听到”他们的一种潜在心声,那就是到大学后,还希望在老师和长者中,遇到得以信任、值得尊重、赖以仿效的榜样,以丰富自己的“人生资本”……回想我们自己的成长过程,的确是看着父辈与学校师长的背影长大的,在言传身教和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吸取,甚至是模仿,从而形成自己的人生积累。我们到了老年,更深切地感受到这份积累是多么重要。

从一次小讲座中的讨论说起

这是个人生大话题,却可以从身边的小话题说起。记得一次为年轻辅导员做小讲座,题目是《爱,从认真聆听开始》,包括“人人都需要‘听众’,‘不听’不亚于惩罚”;“好的聆听是成功沟通和解决问题的一半”……我注意到他们有窃窃私语的,有发出“诡秘的微笑”的,显然他们有话想说。我们便有个短暂的“聊聊吧”,年轻人的确有太多的话要说。

有的说,现在生活节奏快,互相之间都争着要表达自己,而不耐心听别人说话;在家里不耐心听父母“唠叨”;在单位,上级领导甚至是老师往往并不耐心听我们说话,更谈不上倾听我们的内心……

的确,在人类所有的沟通行为中,聆听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项;现代人尤其不注重发挥聆听的功能,因而构成沟通障碍,造成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也拉开了相互之间的“心理距离”。

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喜欢那些愿意听我们讲话的人,因为他(她)愿意了解我的信息与我做感情交流,就是对我的尊重。何况,现代青年人有太多的话题想与人交谈,有些问题甚至只想与长者交谈;他们当今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比我们当年与他们同龄时要多得多。

“耐心聆听”既是对别人的基本尊重,也是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礼貌……遗憾的是,最不善于尊重别人和最不注重这些基本礼貌的,似乎恰恰是地位高的老师、干部、资格老的人。曾多次听到学生说,尽管我们期望聆听他们的教导,却“敬而远之”无亲切感,“心”隔得很远;更感觉不到足以吸引我们的人格魅力。这里又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提升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我们每个人不可回避的话题

记得在一次全国关工委工作会上,有学者指出,现在的人们尤其是青年人,更注重我们的魅力与亲和力,而不是“光荣历史”、“伟大成就”和地位;对居高临下的、“回避热点”、“官腔教育”的说教感到反感;他们期望依事说理,敢于接触不同意见和反面意见;期望一起商量、共同探讨,成为他们心中有亲和力和有吸引力的青年导师也有学者指出,我们必须改变“父母官”与老百姓的二元思维。不过,人们的“官本位”意识不会随官位的失去而消失,要从“它”的阴影下摆脱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太习惯于“教育别人”,而不是“放下身段”与别人一起“共同受教育”。其实,我们这些“老者”依然需要不断学习和思考,年轻人所提供的信息和问题,往往都是我们接受新思想、思考新问题的好机会。

在多次研讨班上,我们都会讨论人格魅力问题。简言之,人格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的特征的总和;个人的道德品质;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资格。”魅力则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人格魅力是由多种因素构成、通过多种方式展现的。“外在美”就不可缺少富有表情的面孔、自信的体态与眼神和微笑(写在脸上的爱)……而“内在美”包含的内容的确很“内在”,人文素养、道德勇气、说话的声调、交往中尊重人、和别人的亲近程度(亲和力)……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运用也在发展。例如上世纪末期,不少发达国家在招聘员工时,除考察其“硬件”,还十分讲究考察应聘者的“人格魅力”。近年来不少干部培训班也将此纳入课程。

青年人更注重“人的尊严”,他们需要受到尊重

有年轻的辅导员曾提到,不少学生感到他们常常会因为“得不到尊重”、“很伤自尊心”……因而更加重了逆反心理、抗拒心理;有的甚至因此产生沮丧与自卑……这些心理状态给教育工作造成不可忽视的障碍。我在过去的教学和曾经的“生活辅导”过程中,深感这种障碍的严重后果。

“人的尊严”与“尊重”,是本能的自我保护形式;是建立在尊重与被尊重之间的一种“维系”关系;一个人所显示的人格魅力越多(包括善于尊重别人),所获得的尊重也越多;人总是要维护自己的尊严的。我们的大学生都是社会上的智者一群,他们在成长和知识积累的同时,个人的自我认知也得到极大地提升。他们更需要真切地感受到“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关爱与尊重。

不止一位同学带着无奈的心情说,我难得找到与老师或长者交谈的机会,但是他(她)常常边听边忙自己的事,还喃喃地说“你说吧,我听着呢。”……真是令人感到自尊心严重受损,怀着“欲言又止”的沮丧心情尽快结束这种不愉快的谈话,甚至会哽咽着“仓皇而逃”……

的确,在与人交往尤其是别人需要向你倾诉的过程中,你不看着他(她),不注意观察他(她)的表情变化,不用关切的表情和必要简短的话语给予及时的反馈,这样怎么能“听”到他们的“话外音”和“心”呢?怎么能让他们感受到你在真心关注、关怀和关爱他们呢?因为不认真聆听而被简略甚至终止的交谈,使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年轻人的丰富“信息”,更遗憾的是淡化甚至失去对我们的信任、期望与情感。这种“无形的屏障”真是由我们自己“构建”的。

一位英国学者认为“能留神倾听”,是对他人的真诚体贴,就具有了一种“略为特别的优点”,并具备了现代社会最为人称道的超凡魅力。

当今,人才培养和选拔都已多元化,当代青年人敏感地注重自己“资本力”和“竞争力”的提高,其中这“看不见、摸不着”的“软实力”重要性更是日益凸显。“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正在成为人们的“警示语”。长者岂不同样需要如此警示自己和付出不懈的努力。

有人戏称,提升个人魅力,是只能由自己来创造的“个人的私有资本”。那么,就让我们和年轻人一起积累这样的“私有财产”吧。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