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版面导航
74 >> 2015年01月23日 星期五  共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大学生精神上的“钙”不能缺

作者:陈俊(法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此语不仅激励了一代代莘莘学子,也道破了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重要推动力——人才。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宝贵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生力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承继者和践行者,身上肩负着时代和民族赋予的崇高使命。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一旦精神上缺“钙”,就容易迷失方向,影响自身成长成才,甚至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命运。

一、大学生精神上的“钙”质成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精神上的“钙”,并身体力行用其影响身边的人和事。拥有了精神上的“钙”,不仅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价值的实现,更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价值观乍看起来似乎最“软”,其实最“硬”。这不是指钢铁、钻石的物理性能的硬度,而是指坚韧的生命力、广泛的覆盖力和强劲的渗透力。大学生能不能学有所成,造福社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价值观念,倘若能够将自己个人的奋斗和社会大众的需求相结合,将个人的目标与国家的发展相统一,往往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而价值观作为最“硬”的部分,不仅仅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更加通过日常生活外化为个人的行为,因此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保证大学生精神上不缺“钙”,日常生活中“骨质”不疏松。

二、大学生精神上缺“钙”的症状。

大学时光正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熟和定型的关键时期。当今社会节奏快、压力大、急功近利、风气浮躁,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虚无主义不断侵蚀大学生的心灵,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精神上“钙”的吸收,出现了缺“钙”症状:一是政治意识薄弱,价值取向实用。当代大学生由于其成长于改革开放之后,国家正处于大力发展经济的关键时期,对于思想意识形态普遍缺乏兴趣,不愿意接触政治理论,厌倦甚至反感思想政治教育。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过时老气的,因此对于传统的习俗和文化嗤之以鼻。在面对社会现实和多元化价值观冲击的时候,往往容易迷失自我,甚至是是剑走偏锋,走向极端。而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物质生活的诱惑,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一切以个人、实用、功利为导向。二是知识水平提高,自我管理不足。如今大学生面对互联网社会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掌握的知识广度和厚度普遍提高,并且乐于接受新鲜的事物。可是由于普遍生长在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受到长辈的溺爱,缺少照顾自己的能力,不能很好地安排日常生活,也不能正确地识别不同的引导和诱惑,容易受到外来观念的影响。三是综合素质提升,社会经验不足。当前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只看重知识和技能培养,而看轻了甚至忽视了“做人”。有些年轻人甚至在价值观上陷入了自我中心和极端个人主义而不自知,没有社会责任感,不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甚至连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都不懂。而且对于社会了解甚少,缺乏对中国乡土人情的认知,对于西方国家的了解也往往局限于书本和电影。因此在面对复杂的形势时,往往缺乏足够的定力和应付的能力。

三、如何给大学生补精神上的“钙”。

(一)与时俱进,投其所好

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包装宣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下大学生对于政治思想课程缺乏兴趣,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相关的思想理论课程在形式和授课方式上缺乏创新。时代不断进步,大学生的审美偏好,兴趣点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而如今的思想理论课程和传统文化却缺乏创新没有与时俱进,因此给人以“陈旧过时”的直观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比如,中华文化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治国、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焕发活力和发挥生命力,必须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汲取营养。我们应该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理念和文化,通过当今的时尚元素和科技手段加以包装,从而实现传统理论的锐意进取和与时俱进,一方面是传统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也满足了社会的需求。例如在流行歌曲中加入中国化的歌词以弘扬优良的传统文化,周杰伦的多首中国风的歌曲中,不仅充满诗意和美感,还宣扬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深受大学生的欢迎。或者在动画片或者是电影当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电影《智取威虎山》中通过先进的3D技术生动诠释了“杨子荣打虎上山”的经典场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融于其中。学校也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相关的讲座、文艺表演和系列比赛,丰富大学生生活,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新媒体是传播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工具

如今,微博、微信、qq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风行高校,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表达思想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身处当下“微时代”,我们应该充分运用好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针对性和互动性,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但这绝不意味着要断绝其他声音和意见的表达,思想意识的多样性与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地位不是互不相容的两件事,而是同一件事的两个方面,对多种思想意识在方向上加以引导,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作用的应有之义。多种不同思想和声音相互竞争,让大学生通过自己的思想和体验,判断何种观点更加有解析力和说服力,别人不能代庖。我们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靠其内在的优越性和外在生动的表现形式,必然能够赢得广大青年朋友的喜爱。

(三)充分发挥“榜样”的先锋带头作用

无论在什么时候,榜样都是新时期青年大学生学习模仿的重要对象,对青年学生具有价值导向、行为参照、激励强化等作用。在当前,学校可以开展“优秀学生”的评选活动,通过展示新时期优秀大学生杰出代表的事迹和成果,触发其他同学的仰慕和效仿,从而掀起一股崇尚先进、学习先进,在学习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宣传同学们身边的正面典型榜样,一来与大家生活紧密联系,具有可效仿性和可信赖性,另一方面比较容易在同学之间掀起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当然也要注意不要额外赋予学生榜样过多人为的特质和过高的评价。

有言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当代大学生只有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保证精神上的“钙”不缺失,才能不辜负时代和人民所赋予的重任,才能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大考察: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张耀灿.榜样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的构建[J].思想政治教育,2014.(11).

[3]江畅.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根本性质、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J].思想政治教育,2014.(10).

[4]尹洁,郭霆.我国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关注点及群体特征——实证分析的视角[J].思想政治教育,2014.(10).

[5]朱哲,薛焱.价值自觉、价值自信与价值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维度[J].思想政治教育,2014.(9).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