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333 >> 2015年03月30日 星期一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袁学锋教授(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超级计算应用研究院):


我听了罗校长的报告,感觉非常振奋。尤其是设定了进入所谓国内的第一方阵高校的目标,甚至瞄准世界一流的高校。我曾在英国剑桥大学物理系(世界著名的卡文迪什实验室)工作了5年,该系算得上是全球做学术研究的最佳平台,一个系就产生了2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且都是具有划时代的科学成就。剑桥的学术文化,尤其是学科交叉研究方面十分突出。大家知道DNA的发现,正是在这样一个物理系于上世纪50年代初就完成了。随即剑桥大学成立了医学研究中心,近来该中心也获得了诺贝尔奖。大约十年前,卡文迪什实验室又组建了专门的医学物理中心。相较之下,我感觉中大在这方面是比较欠缺的。新校长一来,就抓住了学科建设这个要害。

我来到中大刚满一年。之前一直在国外一流大学里学习、工作了28年,观念上以为“学术至上”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在国内好像不是这样。

我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些统计数据。我们时常说没有资源,缺少冲击第一流的资源,但现在,我们有“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而且就在我们学校,拿了4次世界第一。这么大的世界级平台我们是不是应该主动去想如何用好它(我在剑桥的朋友都非常“妒嫉”我们所拥有的科研设施)。我们也到各个学院去宣传去推广,也成立了好几个面向领域的用户俱乐部,包括生物医学的,但效果不理想。尽管超算中心仍处于边建设、边运行阶段,释放出来的资源量有限。我们中大的用户数应该说不少。从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总共注册了61个用户课题组,所用总机时大约1065万核.小时,仅占中心这一时间段高性能计算有效总机时的4%。一方面说资源没有,另外一方面资源就在面前,为什么我们用不起来。而且是不是真的想去用,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其中32个付费课题组的年平均使用量为20.1万核.小时/组,29个免费课题组的年平均使用量达到了14.5万核.小时/组,与国内其它单位200个免费课题组的年平均使用量(15.6万核.小时/组)相当。然而,我们中大付费课题组的使用强度远低于来自国内其它单位50个付费课题组的年平均使用量(410万核.小时/组,最高的600万核.小时/组),甚至还在超算中心结转了价值不低于156万人民币的上一年度剩余机时,说明资金并非是这些课题组在这一时间段内充分利用超算资源的主要障碍。如果讲差距,这是一个巨大的差距。所以我想呼吁的是,我们一定要用好大平台。

在中大这个地方,在发展高性能计算和大数据方面有巨大的机会。仅从医学领域来讲,就有巨大的“金矿”。如果我们把整个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然后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生理学,临床医学,整个串起来,你说八大附属医院还有重点实验室,就可以形成巨大的数据资源。每年一千多万的病人,30多万例的手术,产生多么大的数据啊!我们如果把这个作为大项目搞起来的话,肯定是世界第一啊!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利用好大平台做大文章、做大项目,“另辟捷径”,不失为在追赶第一方阵的过程中的一种重要举措。

刚才哲学系的鞠所长也说了,正在做贯通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研究。那么“天河二号”就是这样一个能实现无所不能虚拟世界的舞台。整个数据流、工作流,包括人机互动都在里面。所以我们需要密切合作。我期待各个学院是不是能思考在学科规划的时候怎样用好“天河二号”这个大平台,甚至在自己的学科里开辟新的领域,变成一流的领跑者。在我看来,大数据这个事情,基本上是刚起步,而且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我们有这么好的资源,为什么不能很好地组织,形成自己的优势,甚至制定新的游戏规则。所以在学校的既定发展方向中,我看到了要做“国家大数据科学中心”这一谋划,是非常及时的大事,但这可能需要汇集全校资源去做。我刚才也听到了传播与设计学院介绍他们在做舆情分析,但是舆情分析是不宜宣传的。然而,整个社会大数据、科学大数据、医学大数据,还有经济大数据、工业大数据将会产生一个巨大的新兴产业。所以这里面如何谋划这个东西我想是很关键的。如果不瞄准国家有迫切需求的领域,要完成进入国内的第一方阵高校的目标也是很让人担忧的问题。

我们“天河二号”平台真正的黄金服役期只有5年,如果5年之后我们没有抓起来,那么我们就失去了一个巨大的战略窗口,这里面如果各个学科规划没有及时启动的话,就是巨大的失误。国内外没有一所高等院校有我们这样的资源,到目前为止国内一共有来自19个省市300多个在我们这注册、试算,而且非常主动。我们的院系更应该积极加入。

还有就是人才队伍和学术理念的问题。我们中大在学术自由方面很提倡,但从另一个方面说,要做大项目、大团队、大平台,这可能就要有一个新的理念。比如说国防科大,你说用单个研究人员去和清华、北大比,国防科大肯定在计算机领域是比不过的。但这支队伍从研制“银河”到“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一直能够拿到大项目,就是靠作风过硬的团队。所以说,如果缺少团队精神,中大在从第二方阵追赶第一方阵的过程中就会更为艰难。如何营造这种团结协作的理念,可能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

整理:郑舒 彭楚裔 谢颂情 李梦嫣等

(下转第四版)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