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新闻中心) 为感谢港澳学术界、社会贤达和校友长期以来对我校的关注和支持,更好地集结港澳各界力量,共同助力我校新一轮的发展,4月13日,中山大学乙未年港澳春茗在香港举行。我校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罗俊,港澳地区大学代表、中山大学首届顾问董事会董事代表、社会贤达代表、中山大学港澳地区校友代表等170多人出席此次活动。香港中联办副主任林武、九龙工作部部长何靖、社会工作部部长杨茂,澳门中联办文化教育部部长徐婷,校长助理陈绍彬等出席了春茗晚会。晚会由校党委副书记、校友总会常务副会长李萍主持。
罗俊代表学校致欢迎辞。罗俊谈到,粤港澳同根同源,无论历史,还是今日,都在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社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山大学地处广东,与港澳各界的友谊源远流长,从创校之日起就屡获港澳友人的襄助支持。今日我们因中山大学之名齐聚一堂,在此向各位长期关心学校发展的朋友们、校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长期以来,港澳地区校友和各界贤达给予了中山大学大力的支持,捐建教学科研生活用楼、添置实验仪器设备、捐赠各类图书资料、设立奖教奖学金。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教育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这些捐赠弥足珍贵,对学校来讲犹如雪中送炭。由梁銶琚博士捐赠兴建的梁銶琚堂是改革开放后内地高校中首座由港澳同胞捐赠的建筑;霍英东先生及其家族长期支持学校各项建设,由其捐赠的英东体育中心是内地第一个“中国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对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的创立与发展也给予了大力支持;马万祺先生及其家族素来与中山大学关系密切,在各个领域都给予学校极大的帮助,马万祺先生临终前的最后一笔善款捐给了中山大学,令中山大学师生动容;冼为坚博士联络香港地区贤达捐建了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学术研究发展;新鸿基地产郭氏基金在内地设立的第一个助学金项目就是在中山大学,并以此为范本推广至国内其他高校;香港道德会长期在中山大学设立香港道德会助学金,扶危济困,帮助数以千计的寒门学子顺利完成学业。
去年学校90周年校庆期间,霍震寰、陈运河、马有恒、余国春、蔡志明、朱李月华、杨钊、张茵等港澳地区中山大学首届顾问董事更是慷慨襄助,为学校捐赠过亿善款,帮助学校在建设百年名校的进程中迈出坚实的一步。
港澳校友们对学校更加关爱备至:以伍沾德博士为代表的岭南大学(学院)董事会校友们为学校捐赠建筑11栋、累积捐款过2亿元;曾宪梓博士长期关心母校,是个人捐赠善款最多的校友;陈运河、刘修婉校友伉俪设立 “芙兰奖”全力支持学校学科建设,为学校青年领军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校园中一栋栋捐赠建筑、一个个科研及奖助学金项目都承载着校友们对母校的深情厚谊。
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校际战略合作,不断创新与港澳高校合作机制,逐步将两校教授之间个体合作提升到校际之间学科领域整体合作,建立起合作发展长效机制。中山大学先后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岭南大学确定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此外,学校通过搭建高层次科研合作平台,为国家及珠三角产业发展提供支撑,目前已在港澳地区建立联合科研平台超过15个。如在香港中文大学成立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在香港科技大学成立先进显示与光电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与澳门理工学院共建博彩研究中心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利用“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这个研究平台,中山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的“中国社会的历史人类学研究”课题成为香港首个获得“AoE”(卓越计划)资助的人文社科项目,也是内地高校与香港高校合作最高层次的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学校始终关注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教育,积极招收港澳学生,招生规模一直都位居教育部直属高校前列,目前每年在校港澳学生逾千人。今后,学校将继续与港澳高校在双方共同感兴趣、符合粤港澳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领域开展学生联合培养项目,培养出更多熟悉三地情况的高素质人才,更好地为粤港澳融合发展服务。
目前,学校牵头组织,与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理工学院等学术科研机构合作,全力重点建设港澳与内地发展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罗俊指出,目前港珠澳大桥正在积极建设之中,建成后将进一步拉近粤港澳距离,将为三地开展更紧密合作提供便利。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正好位于三地交通交汇之地,目前学校正在积极推进与珠海市开展新型战略合作,全面推进珠海校区建设。今后学校将发挥珠海校区地缘优势,打造粤港澳“一小时”学术交流圈,在科学研究、师资互聘、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创新合作模式,助力港澳经济社会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银行行业监督委员会原主席、中山大学顾问董事会名誉主席刘明康,我校顾问董事马有恒,香港公开大学校长、我校芙兰奖评审黄玉山,香港中文大学院士刘允怡, 我校顾问董事、香港霍英东集团行政总裁霍震寰,香港中联办副主任林武等分别发表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