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看得见数据,接得住地气,记得住人文文化。”
“今年的选题新颖多元,涵盖各种社会问题,同时又不忘回归学科本质。无论是社会大时代背景和城市规划的衔接,还是乡村关怀、底层关怀,都体现了同学们浓浓的人文情怀。”袁媛老师说。
近年来,“让人文情怀融入科学精神”是规划专业人文转向的重要特点。今年的获奖作品,尤能体现这点。如“淘宝村的虚实空间——广州犀牛角村电商环境调查”,将物流组织空间选址和城乡规划密切结合,透出细腻敏锐的社会嗅觉。而“夹缝之墟 天光而息——广州市西门口天光墟底层市场调查”则突出对社会底层和弱势群体利益的深切忧虑和思考。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给了当时苦苦纠结选题的尹安妮小团队灵感,“结合当下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和建设,我们顿时觉得调查乡村的集体记忆是一个不错的方向。”这份将着眼点从城市拓展到乡村的作业,比赛中获得一致好评。
三人就读的经济地理与城乡区域规划方向是资源环境与城乡城规管理专业的五个方向之一,尤其注重科学与人文的结合。“课上,老师经常鼓励我们关注社会热点和弱势群体,不知不觉中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方式。”郑梓峰说。
不仅仅是经济地理,作为工科专业的城乡规划,同样注重学生价值观和人文关怀的培养。他们要培养的是,既有专业能力,又饱含人文情怀的规划师。
“市场追求效益,而规划则注重公平公正,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便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袁媛老师说,“这就要求他们学会在规划事务中公平、公正处理各方利益,在城市内部多关注边缘和底层群体、促进不同人群的机会平等。”
针对以上方面,相关课程的展开便要适时进行调整和改革。拿她开设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原理”课程来说,在理论传授和课程调查中,袁媛老师就分别增加了价值取向内容,让学生系统了解城市开发利益调整和重组的实质的同时,着重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基于不同的价值观开展利益分析、进行现实选择的能力;而课程设计方面,她则强调价值观的空间体现与协调性方案,并在课程讨论中设立与价值观相关的主题,鼓励角色扮演、模拟练习,启发学生站在不同利益群体角度、尤其是弱势群体角度构思修订方案。
而在综合性大学的环境下,学生们的视野也更加广阔、发现问题的嗅觉更加敏锐、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多样化。“整个中大文理医工全面发展的目标和百花齐放的综合性氛围,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接触不同学科,特别是人文社科学科的机会,这对学生的价值观有很大的熏陶作用。”袁媛老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