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336 >> 2015年05月12日 星期二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二 集体DNA,有多少可以复制?


1、学霸是怎样炼成的

“班风学风好。”“每次去图书馆,总是看到熟人,周六周日也不例外。”森圭说。

对老师们来说,去10统计班上课常常面临考验,每次课间、课后,都被一大帮同学层层围住提问,而想在答疑课提问,森圭连叹不易:“有时候得排很长的队。”

“一老师曾说,学数学的就是要把背影留给别人!!统计班课程量多,难度大,很多课程比较前沿,在国外统计系是非必须的。”就是学霸冼盛达和郑森圭也觉得“许多课程学起来很吃力。旧知识还没消化,新知识又来了,让人丝毫不敢松懈”!但即便如此高强度的学习,有的同学还雄心勃勃,修读了辅修专业或双学位,有的积极参加各类国家及全球顶级专业竞赛,对他们而言,学业是永无止境的追求。

2011年,冼盛达、黄志健、成珺三位同学分工合作,在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中一举获得最终提名奖。“当时黄志健主管编程,冼盛达主管方法,我负责主笔论文,共同思考模型,我们各自发挥己长,有序不紊高效紧凑的节奏,为比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进行思路创新,最终战胜了其他队伍,跻身前列。”(成珺)

2、:“怎么爱你都不嫌多”

连年获得优良学风班乃至校级优良学风标兵班荣誉,10统计学习氛围的浓厚,不仅归功于每个同学的积极奋进,也体现在学习互助的氛围上。“从大一开始,同学们就形成互助小组,同学们只要有空就到一教或逸夫楼,互相切磋交流学习问题。”周增强老师说。

一开始是定时定点地开展。渐渐地,大家的时间没那么好凑起来了,同学们便根据自己的需要向学霸们请教,定时定点互助小组变成了无时无刻小组。

“拿我们寝室来说,我不擅长理解领悟数学课,却对统计课程比较有天赋,另一位舍友则与我相反,因此我们经常在寝室‘开小灶’讨论课程问题。也有几位与老师密切联系的学习能手,他们经常被一群‘小问号’围着,因为从学生的角度理解的陈述,有时比老师的讲解更容易接受。”成珺说。

“许多同学有了好的学习资料,或者有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会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笔记共享到班群上或者公邮。”

森圭和盛达常常牺牲自己的时间毫无保留地帮助同学,他们不约而同说:这是自己力所能及,也是很自然的事。”

互助带来的不仅是学习的共进,更是真挚温暖的同窗情谊。

大二下学期末,因故落下不少功课的张茂胜,求助于“学霸”吴炳培同学,“炳培自己也在紧张复习,但他却爽快地说一句,中午你到图书馆找我。于是,他耐心地为我讲解定理、演算例题,还很无私地把自己做的课后习题答案供我参考,当时就泪奔了。除了向他请教功课,我们平时也会聊篮球、聊人生、聊理想、聊未来等。后来无论是班里组织活动需要劳力,还是自己的事情需要帮忙,我们都能很快地想到对方,而彼此也很有默契地无条件支持。”

“有小伙伴陪着一起学习,真的消除了不少苦闷,解决了许多困难。同学们你追我赶,同时又互帮互助,繁重的学习也变得愉快。”许多同学和成珺有着一样的感受。正是在这样的气氛中,每个人都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张力。

“同学们的分化程度不大,每次考试的前十名,总会有新名字,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学科、有待为发掘的潜力,人人都不会轻言放弃。”

而一届届班委在这股兴盛的学习热潮中主动及时地扮演着督促及助推的角色。“他们经常跟老师沟通,把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反映给老师,让老师更有针对性地讲课;每个星期固定一个晚上,申请教室,找来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同学,解决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上的问题;每个周末班长都会把一周来所有科目的作业发短信通知同学们,并且提醒做作业,一条条小飞信的力量不可忽视,既保证了大家按时完成作业,也给同学们留住了不少学术活动的机会;此外,努力发动,让更多同学积极参与到互助小组当中去……

爱学习、爱班级、爱朋友……或者就像那句火辣的歌词唱的: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

而彼此的互助互爱,越来越深地将80多个同学联成一个整体。

“好学、主动、团结,氛围很好,历届班委都很有凝聚力,他们都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辅导员周增强老师总结道。

3、有梦就是任性!

在2014年6月的毕业去向统计中,10级统计班选择读研和留学的同学占了一半以上,而申请出国进修的同学成功率更是高达90%,欧阳铭、陈麟豪等同学还直接获得了港大和港科大的保送资格。而今带着追求和梦想,10统计班的雏鹰们在各自领地继续翱翔。

已在多伦多大学展开求学之旅的敬玮娴,在西安市铁一中学读书时,便暗暗立下出国志向。她从进大学起便认真规划自己的人生。“大二下学期,课业特别繁重,此时她还要兼顾托福考试,但她对时间的安排非常紧凑,每天都用小本子给自己规定任务。她不仅专业考试名列前茅,还一次就取得托福108分的好成绩。因成绩非常优异,她争取到了去港大交换的机会,全中大每学期只有两个名额。空闲时,她会看美剧,学英语的同时又了解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因此她综合知识也非常丰富。她早早就定下以后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要什么就勇往直前。一直以来她都非常低调,却是掩盖不了光芒。”成珺敬佩地说。

4、“因为爱,所以爱。”

不仅仅是热爱学习热爱班级,同学们还将心中的热情延伸到课堂以外。不少同学从入学起便一直热心公益坚持公益。比如支教,献血,敬老院活动,大学生阳光行动,寒假招生志愿活动,珠江公益节‘双千一百’”……

“其实难在坚持。”为了资助山区贫困孩子,大学四年来,同学们把日常生活废品收集起来,期末时搬到小北门外处理买卖,尽管每次要承受路人异样的眼光,但仍然坚持了下去,在他们眼里哪怕只卖到几十元钱也是对贫困孩子的一片心意。

森圭忽然想起:“有次在地铁口看到一位老人在弹琴乞讨,这时一位十七八岁的女孩,仔细地数了数手里的钱,拿出一大部分给了老人,然后平静地打摩的离去。公益就是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怀与态度吧。”

成珺曾花了三年时间,深度参与公益类活动,她曾做过106公益空间的第一批运营专员,做(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朱老师公民课的学生督导、参加陈式学者项目去美国的公益机构实习。

“我相信青年的力量是这个社会进步的关键,所以通过这个方式能参与社会事务我觉得很棒”,“通过美国的实习项目,我更是认识到学界和业界的鸿沟是很大的,必须学会如何应用知识,而不是研究知识本身。”

2014年10月20日,雷厉风行的畅姐又“豁出去”了一回,这次,她成为了广东首例对澳大利亚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为此她每天坚持环绕大学城跑一圈以增强体质。“对于我、患者来说,都是太幸运了!”畅姐如此总结她的义举。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