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莹眼中的外交部与外交工作,又会有什么不一样呢?本报记者带着好奇与疑问,走近了这位未来的外交精英。
“我也觉得外交部有点儿神秘”
进入外交部工作,是刘莹的夙愿。“我一直都想进外交部,包括研究生选择了政治学方向,也是因为自己对外交工作很感兴趣。”
热爱,不等同于了解。虽然查阅过很多资料,看了不少外交前辈撰写的文章,刘莹自言对外交部的具体工作依然知之甚少。“说实话,现在还没入职呢,我也跟你一样,觉得外交部挺神秘的。”刘莹笑嘻嘻地说,似乎有点不太好意思。
“听前辈们讲,外交部的日常工作也挺普通的。”她介绍道,外交部的工作主要分为外交和领事两个方面。外交主要是面向政府的,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与事务。而领事是面向个人的,包括本国公民以及在本国的外籍公民。例如出国旅游需要办签证,就是领事服务的一种。公民在外国旅游遇险需要到大使馆避难,则属于领事保护。
“外交部的工作人员更多是在办事。”刘莹耐心地解释,“一开始,我们可能从领事服务开始做起,比如办签证。或者跟经验丰富的大使先学习一下,做一下外交档案、外交调研。又或者根本不会被外派,留在国内做政策分析也说不一定。总之,外交部的工作种类繁多,并非都是光鲜亮丽。”
四月底已结束招聘,但她将分配到哪个领域和岗位,现在仍是未知数,需要等入职培训结束后,根据新人的性格和工作能力再决定。
过五关斩六将,考进外交部
普通人觉得外交部很神秘,也无可厚非。毕竟它严格而繁复的选拔方式,确实会让人觉得不可接近。虽然从2007年开始,外交部的招考就合并到国考之中,但想成为外交部的一员,确实需要比成为一般公务员付出更多。
“复试,我洋洋洒洒连续考了七天。”说起这段磨人的经历,刘莹有点苦笑。但她说自己已经算幸运了,有些考生因考试日期安排不紧凑,从第一科考到最后一科,考了半个月。
与高强度的考试相比,更让人发愁的是紧张的复习时间。国考放榜20天后,就进行复试,科目涵盖外交专业知识、中文应用能力、中英文面试,英文笔试包括听说读写各个方面。
为此,刘莹早早就着手准备复试。“因为自己行测和申论的成绩比较稳定,有信心通过,所以国考一结束我就又进入了备考状态。”但她认为,与考前突击相比,平时的积累更加重要。“外交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不管是选拔还是日后实际工作,都相当看重个人的专业素养。因此在学校要好好学习,打牢基础。一个月的备考,只能查缺补漏。”
紧张备考,幸得同学支持与鼓励
当说到成功被外交部录取以后最想感谢的人,刘莹毫不犹豫地说:“我们班的同学。”
报考外交部需要提交的资料非常多,单单一张表,就需要学校七八个不同的部门盖章,可当时刘莹已回家备考。“后来是一位和我很要好的同学帮我完成了这件事,一个一个部门地去跑手续。”
政治审查的程序也很复杂。“调查小组要从班上挑十多个同学来面谈。那时正是大家闭关写毕业论文最紧张的时候,但还是有很多同学愿意陪我等了一上午为我政审。这些事儿,我都记在心里,特别感动。”
事实上,班上报考外交部的同学只有刘莹一个。外交部的招聘流程非常长,在最终结果公布之前,她的心里都挺焦虑的。但同学对她的支持,也使得她的报考之路不再孤独。“最终我被录取了,同学们都挺高兴的。经历过这一切,我感受到班集体还是很温暖的!”
展望未来,笑迎挑战
外派,是外交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刘莹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我应聘的是英语岗位,当初工作要求上就写着‘适应驻外生活,能独立展开工作’。签协议时,附加条款上写着‘对驻外工作毫无异议’。在招聘过程中,外交部的招考官也不断地询问我们是否做好驻外的心理准备。所以即使被派遣到海外,我也不会感到意外。”
驻外工作必然是充满挑战的。当记者提到文化差异、人身安全等问题时,刘莹笑着指出:“你想象的这些困难,都太高大上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可要比这些具体很多。”比如适应不了语言,外交官会被要求每天读多少份报纸,有经验的老前辈十分钟就看完一份报纸了,而新手可能一整个上午都在看报纸。
让刘莹印象很深的,是一位被派遣到西非的老外交官所写的文章。“在那里,不管感冒发烧,病人一律当疟疾治。因为若当小病治,病人可能会不治,但当作疟疾,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万一遇上战乱或突发事变,国际医疗队伍撤走,就只能等直升机,把病人运去别的国家治疗。外派生活真的会遇到各种各样难以想象的艰苦,我也不知道自己会遇到多少。”
对于有志向从事外交工作的师弟师妹,刘莹嘱咐,考前必须三思。她碰到很多考生,并没有考虑到驻外工作的难度就报考,后来发现自己承受不了这份工作的压力,考试也不认真对待,或者索性弃考,这样就浪费了时间。
困难,不会击退刘莹,展望未来,她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外交官。“如果能被外派的话,明年我应该就有随员的级别,那时我就可以称自己为外交官了。”刘莹满怀期待地说。祝福这位聪慧而勇敢的女孩,朝着梦想不断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