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342 >> 2015年08月20日 星期四  共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你永远处于时代的独特位置


涂子沛,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2005届硕士校友。现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

今天我想分享自己的三段经历。

我本科毕业于计算机系,我的大部分同学,都去了外企、银行;选择去政府的,相当一部分去了税务部门,我去了边防部队。到部队报到的第一天,得知自己分配在江门边防检查站,在这一刻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江门”。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在人来人往的港口大厅中,我是一名证件检查员。这之后,我又被调往技术开发岗位,参与开发过几个系统软件。

因为在部队,我还常常被要求撰写材料。理工科出身,写作是我的短板。为了写好材料,我开始每天阅读报纸、剪报纸、收集了几大本素材。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手头工作做好。两年之后,我又担任边防巡逻艇的指导员,为了执勤,巡逻艇常常飘在海上。

无论做什么,我一直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我始终认为天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份工作,我在从事的,是一份独一无二的工作!记得2002年,我考取中山大学公共管理硕士的时候,是穿着军装来面试的,教授提问时,我首先站起来,敬了一个军礼。

写代码、写材料,在海上带队巡逻,我当时完全没有多想,这能为未来的成功打什么基础。今天我想大声告诉大家的是:每一份工作,无论地点、无论工资高低,都蕴藏着一份独特的机遇,把手头和眼前的事情扎扎实实做好,就是把握最大的机遇。多年以后,我意识到,正是因为做好了手头的工作,我把握住了第一份工作给予我的全部机遇。这些机遇究竟是什么呢?生活需要等待,直到我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完全展开,我才真正明白。

第二段轨迹是关于困境、家庭和爱。

在部队和政府工作了十年之后,我选择了再去美国读书。2008年12月,我从卡内基梅隆大学毕业,没想到因为金融危机,我近半年失业在家,每天早晚我去幼儿园接送女儿、陪她玩耍,有空的时候,就用博客的形式记录自己的生活,写下了一系列关于家庭生活和美国社会的文章。其中一篇,经由政务学院郭巍青教授的推荐,发表在《时代周报》上,我完全没有想到,一扇崭新的窗口就此打开。虽然身在美国,我重新开始介入中国的社会生活。接下来6年,我做过程序员、数据库经理、数据中心主任、研究员等工作,业余时间一直坚持用中文写作。2012年起,我的两本书《大数据》、《数据之巅》相继问世,这两本书,不仅都是年度畅销书,而且双双获得了国家图书馆的文津奖。

这两本书的内容,并没有局限于技术,而是涉及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方面面。这是一名老程序员真正感到骄傲的地方。但我认为,我在失业期间做的家庭生活笔记,可能是更为优秀的人生作品,和妻子携手共渡难关、和女儿共同成长,让我认识到家庭和爱的重要性,这些经历提醒我,我们每个人需要的,是一种终生受用的、平衡的成功,不能因为事业牺牲家庭、不能把个人的职业成功置于家庭和爱之上。没有这些心得,我可能已经迷失在追求所谓世俗成功的羊肠小道上。

有一句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生活的土壤不完全是这样,生活不是纯粹的物理实验,种什么得什么,你想尽办法要种一株玫瑰,但开出的可能是菊花、桂花甚至芍药。生活好比创业,是无法准确预测的,这正是生活的迷人之处。但生活又像物理实验,你想要花开,就必须不断调整温度、湿度和土壤的成分,不停地创造实验可能成功的条件,不懈努力,最终一定花好月圆。

最后是我正在书写的第三段轨迹,关于这个时代,也关于你!

去年底,我从硅谷回国,加入了阿里巴巴。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成功,已经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中国的企业正开始在世界舞台上讲述自己的故事。在阿里工作了半年多,我跑了十多个城市,见过省长、市长、县长、部长、村长,还有农村淘宝的合伙人,我感到,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万物互联……一波一波的新技术,把中国拉到了几乎和美国相同的起跑线上,我们正在快速进入一个新的文明形态,信息文明或者数据文明,在这个新形态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再是钢筋和水泥,而是软件和数据!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在这个新轨道上获得了巨大的后发优势。

各位同学,我们不仅身处一个伟大的时代,还置身于一个伟大的地点:中国。你们新生代的努力,决定了这个国家在新型文明轨道上奔跑的速度和后劲,决定了中国如何利用后发优势弯道超车。信息技术的进步,赋予了个人前所未有引领变化的能量。伟大的变化绝不是在聚光灯、镁光灯下发生的,大多数的变化都是普通人引领的。历史从来都是这样,今天尤其如此!

你必须相信,你永远处于时代的独特位置,即使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你的位置也是独特的,你也能折射太阳的光辉。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