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学院李胜兰教授:
挑战自我 追寻人生目标
中山大学是一所历经沧桑、百家汇聚、古朴典雅、美丽无比的著名大学。91年前,孙中山先生曾为中大学子亲自书写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十字校训。遵循这一校训,中大学人用自己的辛勤努力和不懈的奋斗,谱写了中山大学辉煌的历史。今日的中山大学已成为国内外莘莘学子向往的学术殿堂。所以,在座的各位同学选择了中山大学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也是一个自豪的选择。
从今天开始,你们将在中山大学翻开自己人生新的一页,你们将朝着自己新的人生目标发起新的冲击!人生目标是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憧憬与渴望,而同学们的整个人生就是追寻和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在座的各位新生无论你选择了何种专业,在中山大学浓浓的学术氛围中,一定会点燃你奋斗的激情,获得前行的力量。因为中山大学有深爱你们的老师和志同道合的同学。
当然,在中山大学追求人生目标也意味着挑战。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必然是艰苦奋斗、挑战自我的过程。只有付诸行动、不畏劳苦,才可能实现你梦想的目标,否则,人生目标只能是空想,永远也无法实现。
同学们,中山大学为你们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中山大学你可以通过百年校园,感受到深厚的人文底蕴,浓郁的校园文化。你可以通过精彩的学术论坛,感悟到传统文化的精髓,体验到科学创新的多彩斑斓。
同学们,从此刻开始,你们人生另一个精彩的画卷正在打开。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你们一定会秉承中山大学优良的办学传统,一定会坚持博学奋进,锐意创新,追求卓越;一定会拥有广阔胸怀,虚心从善,树德修身。我相信几年后,你们一定会向家人、向母校、向社会交上满意的答卷,把今天的人生目标变为明天的美好现实!
●传播与设计学院张志安教授:
寻找确定感,做一个快乐而善良的人
今天的开学典礼,很荣幸能代表教师发言,我主要想跟各位同学交流一些个人的想法和建议。
第一,这是一个不确定的年代,但你要学会寻找确定感。
我们生逢其时,正在经历和见证中国转型的历史时刻。改革的三十年,我国的经济社会都得到快速发展,但更多深层的社会问题也在不断暴露出来。我们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乃至日常生活中,都逐渐开始充满了一些不安全感、不确定感。这种不安全感充斥着社会各个阶层和群体,从而形成社会整体性的焦虑。
对各位来说,这种不安全感可能会更多来自学习阶段如何能够出类拔萃,今后毕业如何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甚至如果留在广东工作如何安家立业。因为缺乏安全感,人就比较容易焦虑,失去定力和聚焦点,习惯什么都尝试一番,只为简历上能够多填写一些实习实践的经历,或者拼命地选修更多课程、旁听更多讲座,想法设法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和社会关系网。
你要学会在不确定中寻找和建立你的“确定性”,唯一的方法就是读书和思考,即“博学”和“静思”。你会有自己主攻的专业,但不妨可以多读点杂书,然后逐渐回到你最感兴趣的领域。要警惕互联网时代,受海量信息的诱惑和纷扰,你容易读的多、想的少,知道的多、理解的少,检索的多、消化的少,因此必须要建立你的书单,要在大学时代至少啃掉一些难啃、难读、艰涩的经典。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建立独立思考的意识、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恰恰是你面对这个不确定的时代最能让自己建立确定性、拥有安全感的基石。
第二,这是一所令人自豪的学校,但你要学会用平常心去看待它的光环。
据说,中山大学是一个魔法学校!比如南校区历史系永芳堂前的十八铜人会在夜晚变身保卫学校,比如东校区的生活区和教学区之间要经过一个“时光隧道”,尤其在夜晚华灯初上的时候更显神秘,比如我们的中山医学院有一门选修课叫《哈利波特与遗传学》。还比如,四年后你们的毕业典礼上,校长和老教授们会拿着权杖为你加持神奇魔法。
国内有很多知名大学过去都曾经是中山大学,但只有我们是孙中山手创的,也就是当年的国立第一中山大学,相信你会油然而生出一种自豪感和使命感。这种使命感传承着孙中山在南校区的小礼堂前演讲中提到的“学生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的期盼,也传承着孙中山在南校区的马丁堂前演讲中提到的“非学问无以致建设”的呼吁,更传承着我校名教授、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所提倡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治学理念。
但我想说,请各位从现在开始,把考进中山大学的喜悦放到一边,自我清空、从零开始,以“无知”的心态去投入大学阶段“求职”的生活。请各位不要满足于华南地区“第一名校”的光环,而要放眼全国、胸怀世界,把自己放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去定位、发展和竞争;请各位把你们将来实习、工作和生活的世界,延伸到更远的北京上海或者中部或西部,而非仅仅只是广州和深圳,否则中山大学的校友永远只能主要在广东发光发热、中山大学的影响永远只是广东的中山大学……保持平常心,也就是保持谦卑之心、自省之心、进取之心,由此才能追求真正的卓越。
第三,做一个快乐的人,更做一个善良宽容的人。
刚才讲到这是一个不确定的年代,那么,这个世界会好吗?这从来不是一个有答案的问题,它的答案就寄寓在我们的行动和创造之中。我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人,总相信个人的那些小痛苦对世界来说不过是一粒尘埃,短暂的得失在人生长河中不过是一个逗点。这样看轻自己,便不会太在意眼前得失,也能更加轻松、快乐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最重要的是——成为你想成为的最好的自己。
只有真正听从内心呼唤,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有真实意义,才能体会读大学的快乐。青春是一场旅行,是一段快乐而未知的探索之旅!至少,你可以尝试很多的“一次”,比如,我希望你在大学里可以至少参加一次社团活动、谈一次认真的恋爱、在贝岗村里醉卧一次、做一次认真的实习……还有,无论将来是否从事学术,跟随导师认真做一次研究。很多年以后很多课程也许你会忘记,但是这些经历你会记得,这是青春的快乐印记。
但是与你的快乐相比,不要忘了坚持做一个善良、宽容的人。在我看来,如果你的才华、你的能力、你的自我实现和你的快乐追求,是很多个“0”;那么,你的善良、你的宽容、你对美好道德和正直人格的追求,是这些“0”的“1”。今天这个社会,人们很容易陷入无止境的欲望、无边界的规则和无底线的竞争。只有做一个善良宽容的人,你才能不仅让自己快乐,也能让身边的老师和同学更快乐,将来也才能让你的家人、爱人更快乐。
所以,归根结底,再好的大学只是给你一种氛围、给你一种文化、给你一些资源,真正属于你的大学要靠你自己来寻找、体验和创造。
●哲学系翟振明教授:
有关“有用”与“无用”的辨析
今年的毕业季,一场叫做“快闪”的校园音乐会成为特殊的毕业礼物,视频风靡网络,倍受好评,有人说,这场音乐会呈现了中大的精神风貌:自由、奔放、包容……
本来我也接到邀请该去闪一下的,但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安排上的冲突,没能参加。我自个闪到北京去了,被腾讯文化的“思享会”叫去谈论我的人机互联实验室和《黑客帝国》去了。你们也许有点儿被搞糊涂了,你不是哲学教授吗,实验室与你何干啊?这一问,也就引入了今天的正题:大学教授们到底在干些什么?今天你们来上大学,到底该有何作为才算值得呢?
我们要追问,大学尤其中山大学这样的综合性大学,是要给社会输送“有用之材”还是“卓越之才”?我们大学课程的设置,究竟是把科学和人文理性作为独立的知识和理念系统,还是将其当作技术或经济活动的预备知识?我们是去顺应一时的潮流,还是以永恒的原则去防止此起彼伏的潮流变成泛滥的洪灾?我们知道,任何工具性的“有用的”东西,必然要服务于人的生活中的内在价值才成为有用,而生活的内在价值,却是不能再问有用与否的。快乐有用吗?尊严有用吗?谈恋爱,你问你的女神或男神爱不爱你,她/他如果回你一句“爱情毫无用处,我们还是谈点儿有用的东西吧”,你一定当场晕倒。是的,这些最最重要的东西都是“无用”的,但却给衡量其他东西是否有用提供了最终的尺度。
回到刚才的话题,我作为一个人文学科的教授,为何要建立“人机互联实验室”?听起来好像是背弃了哲学的“无用”转而去拥抱技术的“实用”啊。告诉你们,恰好相反,十多年前,我在美国出版了一本著作,专门论述虚拟现实技术如何将会对传统中最“无用”的形而上学问题的回答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并且,虚拟现实时代的到来,将使得我们以往衡量任何东西是否“有用”的标准发生根本的变化。现在,全世界的IT巨头终于突然觉醒,都在抢占虚拟现实技术的市场。我建立这个实验室,原来只是想要把这种“黑客帝国”的可能性展示给大家,引起警觉,让我们的人文理性预先注入其中。有趣的是,我这个以“无用之思”为宗旨的项目,还真引来了不少做“有用”技术的大公司大企业的关注呢。“有用”的东西是被动去满足社会需要,而这些“无用”的东西,却重新定义什么是真正的需要。
同学们,中大除了创始人孙中山先生,还有一个旗帜性的人物,他就是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他的名言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当然就是大学精神之精髓。此外,我们还有科学与理性的基本准则,以上有关“有用”与“无用”的辨析,就是理性思维之运用的一个例子。让我们从今天开始,逐渐学会如何“将讲理进行到底”吧!
●中山医学院王庭槐教授:
践行“三早” 善于学习 敢于质疑
同学们,开学典礼是用庄严隆重的礼仪形式激发学习动机、启动学海扬帆。在你们开始研究生学习的时候,我有几点期望与大家共勉:
一、要学会研究生的“三早”,即“早规划、早立题、早进实验室”
1.尽早规划,明确自己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在研究生阶段你要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
古人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伟大的目标才会产生巨大的前进动力,遇到挫折和困难才不会轻言放弃。
2. 尽早立题。在确立你的科研方向时,要紧紧把握时代的特征和机遇,并充分考虑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带来的影响。
3. 尽早进入实验室。实验室的氛围是研究生培养的潜课程,“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在进入实验室之后才能更好地领悟。及早进行预实验也是你早日完成课题的关键环节。
总的来说,“三早”的关键在一个“早”字,“早”能够帮助你赢得时间,赢得经验积累,赢取人生成功的机遇!
二、要学会学习、学会偷师,学会跨界学艺。
既然你己选择了这所学术沉淀深厚的大学,你就要充分利用这所大学的一切优质学习资源。既然你遇上了MOOC,MOOR的时代,你就要釆用关联主义新建构主义的学习和研究的方法,视通万里、耳听八方,让全世界的学习和研究的资源为你所用!
学习的对象不必局限于自己的导师和身边的老师,还要学会处处偷师,向周遭的人学习。三人行必有吾师,功夫总在剑外。
学习不应拘泥于专业知识、理论和技术,还要学会团队合作,学会做事周密严谨,学做人的风骨涵养、学术的至上境界。
三、要敢于质疑、勇于创造,不盲从权威。
这是一个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创新的时代,也是一个不断打破权威论断和科学神话的时代。君不见,寒武纪生命大爆炸挑战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却引发了“基因是否包含全部生命遗传密码”的思考!
有理据质疑的批判性思维是你们从事科学研究的必备的一种重要思维!要善于独立思考,敢于挑战权威,传承不忘创新,循规而不盲从。
同学们,当你们选择了生命科学和医学作为终身职业时,别忘记:除了追求知识、提高能力之外,还要培养自己具备崇高的医学精神:那就是对生命的敬畏尊重、热爱珍惜;对痛苦死亡的深刻理解和包容同情;对医术和研究的执着追求、精益求精;对疾病认识和处理的审慎果敢、客观明智;对未知事物的不断探求。要知道沒有崇高医学精神引领的医术和研究终究会迷失正确的方向!
最后,我特别希望大家能坚持科学精神,严守学术规范。做一名正直、诚实、有良知、有创造发明而又虚怀若谷的医学科学工作者和(或)医生!祝你们学业有成、梦想成真!
(因版面限制,致辞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