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计划 端正心态以成就自我
校报记者(以下简称“记”):您学业如此优秀,还完成双专业学习,请问您平日是如何展开的?
陈靖文(以下简称“陈”):做好计划。大致列好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要做什么,不需太具体,要给计划留下空间,不要把计划填满。
记:如果不能够很好地完成计划就会有强烈的挫败感,那这一点又应该怎么克服呢?
陈:我觉得,应该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给自己树立起的目标和坚持学习的过程。以拿奖学金为例子,我从大一开始就有这个目标,执行力很强,其实只要每天都能坚持早起学习,拿奖学金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很多人树立目标后,持续力往往不足而半途而废。
记:您怎么看待学习和成绩之间的关系呢?
陈:学习和成绩没有太必然的关系。成绩只是学习的一个反映,学习多了,成绩不一定好。对待成绩要有平常心,没有必要每次就死死看着自己考了几分,分数不是衡量学习的唯一标准。
记:您是怎么克服学习当中的枯燥呢,当厌恶的情绪侵袭的时候,又要怎么让自己坚持这个目标呢?
陈:该玩则玩,该学则学。学累了就适当去放松一下吧。但是切忌边学边玩,玩和学要分开。事情没有做完,但又不想继续做,却想着去玩的心态应该是拖延症的表现。
以梦为马 对优秀的渴望驱动前行
记:您热衷公益,喜欢旅游,会钢琴、书法等艺术,您在当中也付出很多努力,取得很好的成果。您觉得一路走来,这些对您的想法、对您的生活和理想有怎样的影响呢?
陈:我觉得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是要学会尽可能体验更多的领域,这样人生可以减少遗憾。在体验的同时,我也越来越愿意尝试经历不同的东西。
记:您曾到柬埔寨做志愿者,当地条件很艰苦,您仍然坚持去参加。公益在你生命中有怎样的份量?
陈:是的,当时的活动条件非常艰苦。但如果还有机会,我希望能够继续去参与这样的志愿活动。实际上,一开始时家人不是特别支持,不过经过我说明,他们也理解了我的想法。我觉得做公益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吧,因为人很多时候取之于社会,理应要回报社会的。
记:很多人认为梦想是一个很好的驱动力,但这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您如何将它具体化呢?
陈:梦想只是我们觉得要努力达到的目标,但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完成,全看个人。比如,你希望考试能考到85分,你觉得自己要怎么做才能拿这分数,要看多少页书,要做多少习题,每天复习多少小时,这种计划就会在脑海里浮现。这不是由目标(梦想)多大决定的,是由你怎么付诸行动决定的。再比如说,翻译学院会在大四的时候选择20名同学进入同传班学习,这个难度很高,于是我每天做练习,以保持语言的流利度。无论是做什么事情,都要树立目标,然后付诸实践。
记:是的,梦想我们都有,但是实践起来总是差那么一点。那您的高度的执行力来源于哪里?
陈:你对优秀和实现目标的渴望程度,决定着你的执行能力。因为梦想和目标足够强大,所以能够去支撑自己去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喜欢的东西不一定能成为梦想,但是梦想一定是自己喜欢的东西才能成为梦想。
记:您怎么样意识到自己对优秀的渴望的呢?可是很多人小时候都是比较贪玩,就算是有比较高远的志向,如“我要当科学家”“我要当医生”等,都只停留在在口号的阶段,您是怎么保持这种渴望的?
陈:“从小开始,保持优秀是一种习惯。”这句话是一个老师说的,我当时就记下来了。如果没有保持优秀的心态,如流水一样,就会不进则退。这个习惯也是从小慢慢地养成的。小时候,我妈要求我做完作业、练完钢琴才能去玩,长大后我做事就习惯认真点勤奋点。我觉得没有人能决定你的未来,除了自己。只有努力了,才能不负青春,不负韶华,而对待得失,保持宠辱不惊的态度更加合适。
心无旁骛 专注铸就高度执行力
记:人们做事容易半途而废,您是怎么样练就高的专注力的呢?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过程?
陈:专心这种技能也是要锻炼的,高度的专注是慢慢养成的习惯。我从高中起,写作业的时候基本上是不听音乐的,到上大学以后也如此。我觉得自己的毅力还可以吧,微博基本上就是定点刷,邮箱也是定点查。现在太多的大学生都有“手机综合症”,只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而已。我一直都是这样过来的,现在也就习惯了。
记:您可以就此给师弟师妹几个建议吗?
陈:设定刷微博、上微信或者查邮件的时间,这样的效率真的很高。做完一项作业才去休息或放松,否则绝不离开书桌。虽然开始时似乎很残酷,但是最后绝对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记:正是梦想和专注,让您做到平心静气或者持续地按照目标前行?
陈:总的来说就是这样一个“技巧”,平时计划大于变化,偶尔变化大于计划。我的意思是,除了非常特殊的情况,计划是要严格执行的。如果我计划在那一天要看完20页的泛读材料,即便晚上学生会开会到10点或者更晚,回到宿舍洗漱完大概就11点半,我也会看书,直到完成为止。
徘徊和选择 迎接未来挑战
记:很多大四的学生会在读研和找工作之间徘徊不定,您是怎么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的呢?
陈:不要人云亦云,要懂得选择自己的道路。我自己也是在找工作和读研之间犹豫了很久,但要学会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工作就是更早的踏入社会,积累时间经验,对看中实践经历的行业是需要的,比如营销;而读研是为了给自己日后的增值空间加码。虽然读研不意味着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但能给自己更好的沉淀吧。再者,读研是我从小的梦想,虽然是大一时想找工作,但后来回想那时只是暂时被工作的迷雾遮住双眼罢了。
记:您是如何准备哈佛和牛津两所大学的申请的呢?为什么目标是这两所大学呢?
陈:首先要准备个人陈述,开题报告,简历,论文。其中.个人陈述要和申请的专业相结合,不要泛泛而谈,要具体。其次,要查找国外大学网站的导师研究方向和开设的具体课程。想要申请的大学有很多,但是牛津和哈佛的世界排名高,我渴望到世界一流名校学习。
记:在申请大学的过程中,让你坚持不懈的来源是什么?
陈:除了对名校学习的渴望,老师和父母的支持对我也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我的父母,他们给我很大的空间,希望我大胆申请,全力以赴,我也一直和他们保持交流沟通,有什么都会和他们说。
记:您认为在整个的申请过程中,您最大的感受和收益是什么?
陈:这个过程中,我接触到大学四年没有学习到的领域。因为要写出对方学校要求的学术论文,我需要自己翻看语言学专著。这很新鲜,也充满挑战。这已经成为了我大学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容自得 蔷薇继续绽放
记:您如今已是一名剑桥大学的研究生,当初是怎么从牛津和剑桥之间做出最后的选择的呢?
陈:其实牛津和剑桥是很难取舍的。两所大学我都去过。牛津是闹中有静,剑桥是静中有闹,各有韵味。剑桥可能相对更加静谧些,以及它的项目更侧重于研究型。
记:现在已经入学一年了,您觉得在剑桥的学习生活怎么样?学习压力大吗?
陈:学习压力还可以承受。在课堂上,老师和同学的地位是平等的,互相尊重。只要同学有问题或者想发表看法或者评论,都可以随时举手示意老师,而老师也会给同学机会发表意见和看法,并就着这个问题进行回应和沟通。所以课上的氛围都很积极活跃。表面上看可能有些问题偏离课堂内容,但是实际上老师会借着这个问题来鼓励更多的同学独立思考,因此在这里批判性思维是很重要的。而平时要看很多文献和书籍,课程和研究非常紧张,写论文的压力很挺大的。研究生课程基本上就是很专业的知识了,所以要“一心只读圣贤书”。
记:在英国的这段时间,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陈:英国人多数非常绅士和平易近人,偶尔也比较慢热。比如说,我冒雨赶到剑桥的时候,向当地人问路,他很仔细、具体地说,还比手画脚的,当我走出巷子需要拐弯时,他还停在路边一直用手给我指着方向,我顿时心里感到十分温暖。
记:离校一年,您想对中大说些什么吗?
陈:感谢中大兼容并蓄的自由精神,给予了我广阔的舞台和学习的机会。珠海校区是一个非常适合学习的地方,山清水秀可以造就心情的平和。感谢母校!希望中大越来越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