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346 >> 2015年09月28日 星期一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中大“红楼”的瓦当与滴水瓦

作者:档案馆 姚明基

正在加载...
  • 1/3

  • 2/3

  • 3/3

漫步于康乐园中大校园,游者在惊叹都市中隐藏着“翡翠”的同时,会被一座座错落有至散布于校园中各具特点的红墙绿瓦建筑所吸引。伴随着八九十年的历史,中大的红楼,又岂止独美于康乐园,中大早期石牌校址的红楼,更令人叹为观止。这些红楼,其中式大屋顶的设计,是令人难以忘怀的。而大屋顶的瓦当与滴水瓦,为这些建于20世纪初和民国时期的建筑添色不少。

瓦当与滴水瓦,是指中式古建筑中,置于屋面屋檐前端的瓦件;瓦当是接近屋檐的最下一个筒瓦的瓦头,以圆形和半圆形为主;滴水瓦则是一端带着下垂的圆尖形边,置于屋面檐口的底瓦。瓦当与滴水瓦,其功能原为保护屋檐下的木质构件、墙体不受雨水淋湿;同时,对飞檐角度较大屋面的瓦片、瓦筒,起阻拦和美化屋面的作用。

据文献资料记载,我国的瓦当起源,可追溯到西周时代。而滴水瓦则源自于东晋后期。瓦当与滴水瓦发展到汉代为强盛,有“秦砖汉瓦”的说法。汉代王莽时期流行一种“四神瓦当”,在瓦当上面绘烧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图案,用以表示房屋的东、南、西、北的方位。明清时代,中国式古建筑则将屋面构件推向了鼎盛。瓦当与滴水瓦由于烧制上文字、图案,在增加观赏性的同时,亦烙上了时代的文化属性。瓦当与滴水瓦,仿如为房屋贴上了标签。民国后期,随着现代建筑的崛起及西方建筑风格的引入,瓦屋面被平顶屋面取代。现在建筑当中所用的瓦当与滴水瓦,大多已不对墙身起保护功效,仅作为中式建筑元素只起装饰作用。

康乐园的中大红楼,因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性质,而烙上大学的印记。

康乐园的红楼建筑,从1905年的马丁堂开始,到1928年开建的陆佑堂及1929年动工的哲生堂,将“堂”的辉煌及体量,糅合了以外国教会、信徒的捐赠与华侨、政府资助结合建设的模式,与建于1915年-1930年间的散布于马岗顶和模范村的众多“屋”交相辉映。当中,作为中式建筑风格中的瓦当与滴水瓦,随着学校的发展,屋面的表征,前后具有明显的区别。据早期观察的情况,康乐园的红楼自1905年始,至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前,康乐园的红楼建筑,其瓦当与滴水瓦大体具有两种特点。

康乐园早期的红楼的瓦当与滴水瓦,一是瓦 当以无图案的“白板”为主,小体量的建筑很多根本没配滴水瓦;园内个别屋面配有滴水瓦的,则以“青龙”或花蔓为主,现在部分建筑仍可见其痕迹,时至今日,作为标志性建筑之一的怀士堂东西侧附楼屋面,仍为白板瓦当,也未上滴水瓦,足证早期部分红楼的瓦当与滴水瓦的图案。二是1928年以后的建筑,体量较大的“堂”,其瓦当与滴水瓦,加上了有字纹的图案;瓦当以“岭南”繁体字面纹为主,配荷花滴水瓦。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推行红楼“修旧如旧”的原则,各屋、堂维修时,才陆续换上“岭南”字纹瓦当及补上荷花图案滴水瓦。但至今仍有些红楼没有使用字纹瓦当与滴水瓦,而使用一般的菊花、荷花花纹。如已成为中大象征的怀士堂,主建筑的屋面至今仍如此。

说到瓦当与滴水瓦,令中大人难以释怀的,是石牌校址中山大学的红楼建筑。这些建于民国时期的建筑,因有政府作经济支持,以及设计上强调的民族性,大多数建筑的瓦当及滴水瓦都使用了统一标识,且质量优胜工艺清秀。瓦当以“中大”及“中山大学”两种字纹为主,如文学院、法学院等,个别大楼的瓦当亦有以花蔓为纹;滴水瓦则沿用“青龙”及“中山大学”加花蔓为主,如石牌的4号楼、7号楼、8号楼等。甚至连这一时期建造的纪念亭,如刘义亭等,其瓦当、滴水瓦图案亦如是。从该校址上的瓦当、滴水瓦新旧程度判定,这里的大部分红楼自始便使用“中大”及“中山大学”字纹的瓦当与滴水瓦至今。

瓦当和滴水瓦,原本应随着建筑物体量的大小而随之变化。但康乐园红楼的瓦当,实际上是大小参差不齐,大的直径为13.5公分,小的直径为9公分;在康乐园红楼旧的瓦当中,体量最大的瓦当,当数曾在模范村中的一幢红楼,其瓦当直径达15公分,为校内各“堂”、“屋”之冠。而园内大多数红楼的滴水瓦,则相对规格统一,使用宽为21.5公分、滴水深为10.5公分的滴水瓦。石牌校址中大所建的红楼,瓦当的规格较为统一,一般为直径12公分;而滴水瓦则为配合楼体需要,扇形弧径较大,其宽度达到15公分,滴水深为12公分。如中大在石牌时期的6号楼、8号楼、法学院,至今仍沿用旧的硕大的滴水瓦。

红墙绿瓦,是中式古旧建筑的特征。中大红楼的红墙绿瓦,其瓦的颜色可是经历了一番变迁的。据考证,康乐园的早期建筑,瓦面颜色约为四种:一是藏青色(C90M10Y40)为主,如十友堂原瓦面颜色;二是以墨绿色(C100M60Y80)为主,如原麻金墨屋二号的瓦面;三是深紫色(C90M70Y80K70),俗称紫琉璃,如惺亭、八角亭、马岗堂等;四是黄褐色(C5M70Y80K30),如文虎堂和翘燊堂的重檐瓦面等。而石牌校址的红楼建筑亦有同类情况,既有藏青色,如法学院,也有墨绿色瓦面的情况,部分瓦面因时间久远,其瓦面,特别是滴水瓦严重脱色,已变为浅草绿色(C60Y80)了;有些新翻修红楼的瓦面,则变为墨绿色(C100M70Y80)的了。

21世纪初,中山大学为了提升CI形象,制定出台了《中山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手册》,当中确定中大的标准色色标为(C100Y100K60)。随后,康乐园内各幢红楼建筑逐渐变成“绿瓦”了,瓦当与滴水瓦当然也不例外了。而新修的瓦当,亦渐渐以繁体字纹“岭南”瓦当为主了。经过调整与修整,特别是到了90周年校庆前的修整,当下的中大康乐园红楼,实现了红墙绿瓦,大部分红楼都统一使用了“岭南”字纹的瓦当了。如近日修成的模范村十余幢红楼等,都规范使用了瓦当与滴水瓦,整齐划一,为校园增色不少。

在康乐园内,有一幢红楼的瓦面、瓦当与滴水瓦可谓别具一格,这就是位于马岗顶的马岗堂。这幢建于1935年并用于原岭南大学东正教礼拜堂的建筑,一是颜色独特,深紫色,或称紫色琉璃;使用这种颜色的建筑,校园内仅三幢而已;二是瓦面的瓦筒、滴水瓦形状独特;其瓦筒、瓦当非为圆弧形,而为八角圆形,滴水瓦则是横长方状六角形,此形状的瓦当与滴水瓦在校园内仅此一处。

也许是工艺与技术的原因,早期的瓦当与滴水瓦,不论是康乐园还是石牌校址的红楼,其字纹略显粗糙,字体模糊,釉面不匀,颜色前后不一。而近年新修红楼的瓦面,其瓦筒、瓦当、滴水瓦颜色光洁且均匀、统一,为校园添色不少。

瓦当与滴水瓦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每一个瓦当与滴水瓦的尾部,都有一个直径2-3毫米的小孔,这是为了便于工人在安装时,用铁丝固定在屋面木板上,防止瓦面斜角大而掉下伤人用的;有的瓦当则直接在前部加制突兀的“帽钉”,功效亦然,真可谓独具匠心。

随着时光的推移,中大的红楼,其价值日益彰显和被世人关注;红楼,见证了学校发展的同时,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师生的成长,默默地积累与积淀了大学精神与文化。瓦当与滴水瓦,这原本为保护屋檐与墙体而生,进而美化屋面的属性,在融入了大学元素之后,变成了大学的“铭牌”与“名片”,已成大学建筑所不可或缺。这些年来,为了传承与继承,也为了客观的历史,康乐园红楼沿用“岭南”字纹的瓦当,石牌地区的红楼沿用“中大”、“中山大学”字纹的瓦当,这一沿袭文化景观的举动,印证了大学的文化传播属性。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