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德才兼备,并同时具有领袖气质和家国情怀的人,一定是一个贡献巨大的栋梁之才,而要达到如此境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是毋庸置疑的必经之路。非博学审问难称有才,慎思明辨而后树德,笃行的魄力为领袖之必须,家国之思更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之后才能有的高层次人生体悟。步步坚实,不埋怨,不退缩,直到自己在所热爱的领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话语权之后,才能以一种全球性的视角统筹规划,最大程度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为社会福,为邦家光”的梦想。
——中文系 李枝潼
儒家之道,唯求格物致知,意诚心正,修身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
家,是每个人身后的守望;国,是每个人脚下的土地。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家,就没有我。家国情怀并非一纸虚言,而是每个人为此奋斗一生的动力。“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振聋发聩,我们不曾忘记过。
纵观古今,多少豪杰壮士,为锦绣山河,建业立名;多少学子精英,为报国兴家,发愤图强。家国一脉,流淌在每一代中华人滚烫的鲜血里。“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家国情怀,便是时刻铭记家国交予我们这一辈人的责任,自强不息,不负荣光。
——中文系学生 叶晓琳
德才兼备只是我们能够成为领袖的基本配备,而领袖气质则蕴含着更高更多的要求。如何在一个团体中能够成为那个被大家所信服的人,所认可的人,所能引导大家正确决策、正确行事的人呢?我想这其中德才为基,还少不了自信、诚实、宽厚、眼见、慎思、明辨、善于倾听等多种品质,就像罗俊校长所说的,作为中大学子,在踏进中大校门时满怀自豪与荣耀,在走向社会时,同样要满怀信心与希望,立志成为各界的精英与帅才,开阔出自己的疆土,要有将相之风。
我们中山大学一向倡导博爱精神,中大人既有超凡脱俗、唯我独清的高雅,也有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内涵,更有坚守使命勇于担当的气魄。我们一直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家国情怀,就是齐家治国的结合。家国同构,把个人追求与社会目标相统一,由个人而家庭,因此我们要德才兼备,要有领袖气质,由家庭而社会,再由社会而国家。
——中文系 俞吉琪
时代的浮躁使商业文化无孔不入,而对于商业文化的过度狂热则无形中局限了对于崇高理想的追求,品牌文化的滥用使得社会文化与信仰开始逐步向下移,而这种下移的结果则是理想与追求的进一步物化。上了大学,我们得以看到更为精彩的世界,同时也面临着众多的选择,然而如何在商业文化的横行中把握理想的正确方向,树立远大志向,保持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则是每一个中大人亟需面对的共同课题。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作为一名中大人,记住身上“中山大学”的烙印,努力践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实现“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目标,爱国荣校,才能担负起时代所赋予的光荣使命。独善其身,兼济天下,与君共勉。
——中文系学生 梁颖欣
从“德才兼备”到“家国情怀”,不仅是知行合一的深化,更是由小我到大我的升华。这种升华,不是“吃人”的封建社会中“小我”如蝼蚁,为所谓“大我”殉命的取舍,而是在“小我”成为独立而有价值尊严的个体的基础上,自愿尊奉“大我”,成就“大我”。民主社会里,“小我”服从“大我”,却从不卑微。当我们挣脱“小我”的躯壳,汇入“大我”的无边汪洋时,你融入了奔涌的大潮,翻滚的浪涛也在推动着你。
笃行于“家国情怀”与笃行于“德才兼备”相比,不仅仅是实践对象的扩大,背后更折射出中大对办好大学教育的思考——培养出更多拥有博大胸怀、为广大民众福祉服务的学子,而非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才是对教育事业的最大贡献。
——中文系学生 刘雅文
家国情怀者,以国为家,献家为国是也。国之盛矣,家道不颓;国之衰矣,家道难兴。试观古今,宋之倾颓,胡马肆意,饿殍遍地,几家能保?亦或是清之倒覆,洋虏无情,火映苍穹,何宅能免?今之天下,风云变幻,错综复杂,诡谲难测,若国道不兴,则难免寄人篱下,唯唯诺诺;若国道强盛,则能独立自强,言所欲,行所想,不需踽踽如重负在身。故我辈必以国为家,献家为国,以期国道兴盛,则家道中兴亦不远矣。
——中文系学生 梁文杰
“家国情怀”,这是作为一位中国当代大学生都应当具备的素养。罗校长提出这样一个颇为感性的要求,其中自有深意。所谓“情怀”,其实不只是情怀,与之俱来的还有因爱而生的担当与责任。因为对家对国的热爱,对历史的追溯,对于民族复兴的情怀,学生才能更加热情地为社会服务,为民族做出自己的贡献。“情怀”并非嘴上说说就好,而是需要大家付诸行动,以君子之心投身于我们的事业之中。这个要求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是现代学子最为缺乏的。世界的大门向我们敞开,所有的东西都在全球化进程中慢慢变化着,唯有守住一颗坚定的家国之心,才是对历史最有力的捍卫。
——中文系学生 郑文淑
一个人,单单有才华是不够的,他还要有点品德,来让自己谦逊,柔和,坚韧,向上,从而让自己的内心越来越宽广。所有的才华,一开始都是颗种子,我们将它洒在心田中,然后用一生来等待它的成长。才华发芽的路上,如遇美德,便如春风化雨,可以更加根深叶茂,如遇恶德,有如霜打虫蛀,时时有凋零的危险。我始终相信,心有多大,才华能去到的地方才有多大,一个人所能到达的高度,最终取决于他品德的深度,所以,以德养才,是每一个想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人所必须选择的道路。
——中文系学生 岑攀
“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这三个四字词语不止一次地出现在罗俊校长的公开讲话中,第一次出现为罗俊校长在中山大学2015届毕业典礼暨2015年学位授予仪式的岭南学院专场中的讲话,第二次则是2015年开学礼上的讲话,而且这次还把十二字真言结合上校训,可见校长对这十二字的执着与对同学们殷切的期待。
——中文系学生 夏韵琪
最终的“家国情怀”,则是行走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条道路上时心中需要始终怀有的一种态度。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能够流传千古的固然有个人情感的自由抒发,然而更多的是与时代接轨、透露出对社会的关注与见解的作品,它们因其宽广的胸襟和热血的情怀更加不朽。所以我们大学生不仅要做最好的自己,而且要关注天下,将个人的命运融入到社会发展的潮流中去。
——中文系学生 李玫琦
(供稿 中文系 柳翠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