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78 >> 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我校承办转基因科学技术知识进校园系列活动科普讲座

作者:本报记者 姜昕园

讲座现场专家为学生答疑 张江毅/摄

近日,由广东省农业厅主办,我校科学研究院产学研合作处承办、我校生命科学大学院、中山医学院协办的“转基因科学技术知识进校园系列活动科普讲座”于南校区隆重举行。

讲座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林敏,及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寇建平主讲,我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倪星主持。主讲人围绕“理性看待转基因”的主题进行宣讲,为在场师生科学解答当前热点问题。

转基因技术不是“妖怪”

林敏研究员就转基因技术与产业发展前沿及生物安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阐述。他强调,人们对转基因的“妖魔化”,很大程度来源于不了解,其实这项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医疗、工业、能源等各个领域,包括农业常规应用的杂交技术,在广义上也是一种转基因技术。仅从2013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全世界60%人口(即约40亿人)居住在27个转基因作物种植国,享用着这项技术带来的好处。在美国,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甜菜的转基因作物的普及率持续维持在90%以上。可见,转基因并不是大众想象的那样可怕。如果我们能够将转基因技术应用于诸如增产、抗盐碱、抗旱等多个领域,还将推动新一轮产业革命。

“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不是隔壁王大妈说了算的”

尽管转基因食品能够大大改善生物原有的性状或赋予其新的优良性状,从而有效解决人类即将面临的粮食问题,然而不少人仍然对这项技术的安全性存疑,比如质疑其对人畜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对此,寇建平主任从管理制度的层面回应,介绍了转基因技术的一系列评价标准。

他指出,转基因技食品安全与否,不是由某个人说了算,而是要经过专业权威机构的评判,让科学数据来说话。目前我国已针对转基因技术制定了专门的法规并出台了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国务院、农业部以及质检总局等几乎所有相关部门都介入并展开监督,转基因技术必须由权威的专门机构按相应的检测标准和原则检测认证后,才能在市面上推广流通。我国转基因安全管理是符合国际组织技术规范的,在国际上也是执行和标识最严格的国家之一。经过层层的把关,市面上流通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所以,认为吃转基因食品“会致癌、影响免疫系统”,甚至导致“精子活力下降”等说法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他还指出,以我国目前现状来看,围绕转基因的争论基本属于科学认知和技术认同问题,任何新技术被完全接受都有一个过程,这也是加强科普宣传的必要性所在。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