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349 >> 2015年11月12日 星期四  共4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亲历国际汉语教育发展30年

——访1981级校友国际汉语学院张世涛副院长

作者:采访整理/苗润 李延欣

张世涛: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从事汉语国际教育三十年,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员。曾任菲律宾亚典耀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曾获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一届全国对外汉语教学优秀教学奖”三等奖,孔子学院先进个人奖,编写出版多套对外汉语教材。

正在加载...
  • 1/2

  • 2/2

1981年中大汉语培训中心成立的时候,我还在读大学。1985年我从中文系毕业后,就留在这里工作,而最早留下来的是77级毕业生周小兵老师他们那一批。中国大陆对外汉语教学在文革期间基本都停掉了,改革开放后,中山大学是全国最早恢复对外汉语教学的二十几个院校之一,一般都叫汉语培训中心。1981年7月,中山大学汉语培训中心成立,隶属中文系。那时候学生数量比较少,国别也不多,日本、美国、朝鲜学生多一些。那时中大和一些国外大学建立了联系,我记得美国CCNY(纽约城市大学)、日本大东文化大学、瑞典隆德大学都有成批的学生过来学习。

汉语培训中心简称汉培,一直到今天,一些老中大人还是习惯这样称呼我们。汉培是中文系的一部分,第一届主任就是著名语言学家高华年教授,再以后担任主任的是张维耿教授和周小兵教授。那时任教的多是中文系的老师,新留校任教的也大都是中文系和外语系的毕业生,如周小兵、李海鸥、潘小洛、徐韵茹等。那时学生不多,只有几个班,三五十个人,老师也不超过十名。1992年,汉语培训中心改名“对外汉语教学中心”,整体划归外语学院。到了2004年1月,我们又整建制地从外语学院分出,成立中山大学国际交流学院。2009年,又改名为国际汉语学院。

我们2011年举办了中山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三十年的纪念活动,2014年又举办了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成立十周年的纪念活动。来中山大学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从最初每学期的几十个学生发展到今天的接近一千人,规模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我们做过一个统计,从1981年到现在,一共有13832名学生在我院获得汉语进修的证书。

我们的学生遍布全球,在90年代末设立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之前都是汉语进修生,那时国内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不多,我们有很多个第一,如国内第一家开设对外粤语教学的院校,华南地区第一个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除了在广东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以外,海南、福建、广西的留学生也到我们这里参加HSK考试。我们也是国内最早设立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本科的学校,1997年试办,1998年正式对外招生,最早一批学生是越南留学生,本科专业的设立提高了中山大学汉语国际教学的办学层次,迄今为止,共有452名本科生从这里毕业。

我们培养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硕士也有悠久的历史,80年代末,就开始招收现代汉语专业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6年开始,我们设立汉语国际教育类专业,2007年开始对外招生,是全国第一批25所学校之一。我们汉硕的培养很有特色,如“全程见习实习”、“问题导向论文写作”模式,在国内有相当的影响力。2010年获得教育部的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是当时4所试点学校中唯一的综合性院校。我们的学生从入学起就完全沉浸在国际汉语教育的环境之中,他们深入课堂,观摩实习,组织语言文化活动,跟留学生融合在一起,这和国内一些院校将汉硕培养和留学生汉语教学分别设在不同的单位很不一样。这种跟留学生全方位,长时间的紧密接触,能够使学生的海外汉语教学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海外中国文化传播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这一切在参加汉办志愿者选拔,以及在海外从事志愿者工作时得到充分体现。

迄今为止我们已培养了416名汉硕毕业生,其中73名是留学生。再比如2015级的汉硕学生,留学生比例超过五分之二,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除此之外,周小兵教授指导的31名博士生中,有16名是留学生,这些都体现了我们学院的国际化程度。这个学期国际汉语学院的汉语进修生是524名,还有311名本科生。学历生的比例越来越高,规模也越来越大。

我本人见证了国际汉语学院由小到大的发展,自己也跟着这个事业一起成长。而这个事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的发展,我们的学生从几十个人到一两百人再到21世纪以后上千人,是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分不开的。

我们的工作以前叫对外汉语教学,现在更多是称为国际汉语教育。这一改变实际上也代表这项事业的意义和性质有了一些改变,我们对这件事的认知也有了一些改变。以前对外汉语教学的关注点主要是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就是外国人到中国以后我们怎么教他们汉语。而到了二十一世纪后,我们的眼界打开了,我们会更多地关注国外的学生在非目的语环境中学习汉语的需求和问题,另外也更注重海外中国文化传播的问题了。

海外孔子学院的建立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事业,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因而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孔院,像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访问英国,就专门讲到孔院,肯定了孔院的作用。每个国家推广自己的语言文化是一种本能,它总愿意让别人来了解自己的语言文化,也愿意更好地了解别人,要实现这个了解,语言就是最重要的一环。我们看到世界上也有和孔院很像的语言文化推广机构,像德国的歌德学院,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法国的法语联盟,英国的英国文化协会等,它们都有传播、推广自己语言文化的使命。不同的是它们多是相对封闭的机构,独立承担语言文化的推广传播,而不是像孔院这样中外合作办学,虽然我们开始得比它们晚,但发展速度却是最快的,目前共有海外孔子学院476所,中小学孔子课堂851个。

中山大学2006年年底接受了国家汉办的任务,与菲律宾马尼拉亚典耀大学合作建设菲律宾第一所孔子学院,也是中山大学协办的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我有幸担任亚典耀大学孔子学院第一任中方院长,在菲律宾工作了近五年,也见证了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发展。

孔子学院的主要任务是向国际社会推介中国语言文化,办学形式有很多种。有些孔院纳入国外大学的教育体系之中,为大学生提供学分课程,有些孔院相当于语言培训机构,为社会人群提供汉语教学的课程,也有少数的研究型孔院和特色孔院,如,中医孔院、武术孔院。

菲律宾马尼拉亚典耀大学是菲律宾最顶级的三所高校之一,社会影响力巨大。我们正是充分利用了这一点,特别关注菲律宾主流人群,关注那些对菲律宾国家政治经济有重要影响、显示度也特别高的人群。因此我们的学生中社会精英人群特别多,专业人士特别多。如我所教过的学生中就有菲律宾外交部的副部长富兰克林先生,其实外交部有自己的语言学校,学习外语费用全免,但富兰克林却自费来我们孔子学院学习,他常常穿着笔挺的西装来上课,这是因为那天他有外事活动,一下课就要赶过去。虽然公务繁忙,但他坚持上课,持续了两三年。菲律宾民族英雄Vicente Lim(菲币1000元的头像人物之一)的孙女Pia Lim(林碧雅)在孔院长期学习,目前已经能说不错的汉语。菲律宾总统办公室发言人陈显达也在随总统访问前专门在孔院进行强化训练。菲律宾著名华商吴奕辉也与孔院合作,共同推动菲律宾主流社会的汉语教学。我们孔院举办的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推广活动,从来非常重视社会影响力,尤其对主流社会的影响力,因此,活动场地,活动内容形式都精心安排,马尼拉著名高档商厦香格里拉购物中心就是我们孔院举办活动最多的地方,与菲律宾外交部、旅游部、世界第三大会计师事务所安永公司的合作,都体现了我们孔院的用心。在全球这么多孔院中,我们的学生人数不是最多的,但我们的教学对象的层次却是非常高的。

海外孔院是外方主导的机构,因此中外双方的合作协调特别重要,孔院办不好,一定是中外双方的合作出了问题,其中可能涉及做事方式、理念、文化等各种原因。一旦外方对合作对象产生不满,孔院的事业就会变得很艰难。而办得好的孔院,中外双方关系一定很融洽。汉办和孔子学院总部每年都会要求全球孔院结合重大事件、节庆日等相应举办各种活动。中外双方的做事方式、理念、文化有很大不同,更需要中外双方的工作人员精诚合作,尽心尽力才能完成。亚典耀大学孔子学院中外双方的合作非常好,大家互相体谅,共同努力,没有发生过争执,因此事业发展也很顺利。外方院长PALANCA(黄淑琇)博士和我分别在2009年和2010年被孔子学院总部授予“全球孔子学院优秀个人”称号。

我们菲律宾马尼拉亚典耀大学孔子学院的装修非常有中国特色,可以说是全球最有特色的孔院之一,一千平方米专用空间里的所有家具都是从中国内地做好运过去的,一走进孔院,就能感到一股浓浓的中国味道。我们希望把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传播形式渗透到孔院的方方面面去,让大家能更深地体会和感受中国文化。

菲律宾学生学汉语多数是爱好中华文化,功利性不强。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汉语的实用性也得到提高,这也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现在菲律宾除了华校以外,很多国际学校、主流中小学里也开设了汉语课,汉语会跟他们人生的发展产生密切的关系,会帮助个人的进步,这个观念越来越普及。

教材在外语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国际汉语学院的老师编写过很多套有重要影响的教材,如《汉语阅读教程》。这套教材是周小兵老师将外国的阅读理论、阅读训练方式引进、消化,形成汉化版外语阅读教程的成功尝试。我们研究了国外的阅读理论,发现一些有效的阅读方式,如精读、扫读、浏览、猜词、上下联想等都可以在汉语阅读中得到运用。我在这套教材的编写中也做了一些工作,最终这套教材2010年成为孔子学院总部和国家汉办评选出的全球20套“优秀国际汉语教材”之一,其中两套被韩国购买版权在韩国出版。我们学院的老师还编写过许多汉语教材,如《医学汉语》,填补了该类教材的空白。我也编过两册《汉语新视野》,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后被日本出版社购买版权后在日本出版,曾有三周时间在日本汉语教材销售排行榜上占据第一名。

说到教材,我要说说2009年5月正式成立的中山大学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与培训基地,这是和国家汉办一起合作建设的汉语国际推广基地,主要任务就是收集全球汉语及中华文化教材,建立全球汉语教材信息展示中心。目前,我们基地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汉语教材展示中心,收集展示了1万册实体汉语教材,同时建成的还有全国收集汉语教材数量最多,信息最齐全的国际汉语教材库,共收集1万5千余本教材的信息,并向全球免费开放。

罗俊校长在文科工作会议上说过,文科要“走出去”,要“培养一批优秀的国际校友”,“真正地按照中山大学‘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标准,培养一批高质量的国际学生。”说得太好了,这也应该是我校汉语国际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从我院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学院从当初的非学历教育的纯汉语培训,发展到如今学历生超过40%,就是在朝着这一方向努力的。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的硕士生阿勇说:“国土和人民是国家的基本要素,没有生活在国土上的千千万万个人和家庭,就没有国家。简单地说家事就是国事,国务就是家务。”韩国本科生朴素贤对“领袖气质”的理解是“不是指要当很伟大的领导,而是指在大学生活里会发生的小小的事情中,每个人都需要带着‘责任感’来解决事情,与其他同学和谐相处。”我们的留学生同学对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的认同就是对中大文化的融入。随着留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与深化落实,我们相信学校致力推动的留学生与中国学生趋同管理的目标将会进一步得到实现。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