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互联网产业在中国刚刚崛起之时,一位尚在国营单位做硅胶产品研发与销售的青年,与此后被普罗大众所熟识的互联网大佬们——马云、丁磊等——齐头并进,成为了中国第一批互联网投资者,他创立的中国建材联盟(也称“国际建材联盟”)网站(现该名称已为他人重新注册),与搜房网、腾讯等同期活跃在互联网上。这位投资眼光如此精准的青年便是我们的1993级校友王博。
然而,王博却说“我是第一批互联网投资者,也是第一批失败者。”失败过后的他有着怎么的经历和感悟?从一名互联网投资失败者,到东山再起的中国净水科技先行者,跌宕起伏的人生背后,实则是关于坚持精神与家国情怀的动人故事。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校友王博的创业经历很好地诠释了其中的精神。
眼光:中国第一批互联网投资者
从中大毕业后,王博进入一家国营单位——白云粘胶厂工作了四年,2003年他被调入国家建设部,成为国家部委中比较年轻的一员。别以为王博一直都在体制内工作,他说:“其实我很早就开始投资做项目了。”原来,早在1999年,王博就开始投资互联网项目了,而且一投便是六百万,他非常有底气地说:“我是中国第一批互联网投资者。”
王博当时投资的是建材、建设领域的电子商务网站“中国建材联盟”,IP访问量一天便能达到3万余次。因而,王博也自豪地说:“当时做互联网的人很多,但是在建材方面,我们那时是走在行业前沿的。”他的公司在当年算是一个大公司,具备70余人的规模,每月光发工资就要二三十万,作为一个在职的投资者,这实在是一笔很大的资金,后来他便与司长提出辞职,全力以赴投入到他的互联网事业中。
王博谈起当时经常接触的创业人士,尽是如今响当当的互联网领军人物。“以前我与张朝阳、丁磊、马云这些人经常接触的,我们在花园酒店、在深圳小梅沙、在上海、在北京留下很多合照,留下很多难忘回忆。”
坚持:第一批失败者的前车之鉴
然而,作为一个农村出身的孩子,王博辞职后发现自己缺乏多方面的资源,而员工的工资也是他心中一大负担,而环境不景气,他的项目面临危机。这时有人拿200万想买下他的服务器域名,他坚持不卖。因为他相信还有机会,但是要做好煎熬的准备。此时,他的公司员工已经从七十余名缩减到十几名技术骨干,办公地点也从700m2的写字楼搬到了170m2的写字楼,两三个月后又搬到了商住楼,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放弃了项目。
如今回首这段往事,王博的同班同学、现任中国联塑集团副总裁的林少全感慨道:“他的失败,有各个方面的原因,有外部的也有自身的原因。现在项目看起来挺好的,但是可能就是有点超前了,导致失败。”王博对此也不胜唏嘘:“我放弃项目是2005年的10月份,就差一年,其实只要再坚持个大半年,再多交几万块,把域名保留下来,到2006年的下半年,互联网的春天就来了!”然而,就是因为没有坚持,王博错失了这个的春天,也错失了他可能抵达的成功,这是他极大的痛。他说:“现在我与老员工们碰面都会说回头话,当时要是坚持多一点就好了。” “坚持”,是记者在采访王博的过程中听到最多的词语。当年任93级化院辅导员的吴京洪老师(现任校离退休处处长)回忆起王博,也说:“以前他瘦瘦小小的,但给人感觉挺倔强、挺坚持的。”林少全甚至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打不死的小强”。对此,林少全说:“王博的创业路程挺曲折的。其实在做净水行业之前,他做过建材、IT、零售等行业。做建材应该是赚了不少钱,他可能是我们本科班里第一个开小轿车的人。但是自从建材生意失败后,他接连做了很多其他行业都失败了。让我们比较佩服的就是他并没有一直消沉下去,而是经过一段时间调整之后又开启另外一个创业故事。这一点我们都知道,称他为‘打不死的小强’主要就是赞赏他这种韧劲。”这种积极乐观的精神也让王博的同年级同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的张艺十分佩服。
2005年放弃项目后,王博给自己放了长假,到香格里拉、西藏各地转了一圈。2006年回到广州后,他加入了一个新的项目——中山大学的“绿维博士一百”。2007年,他对品牌进行了调整、修改,创立了如今的品牌“中大博士一百”,并在2009年独立出来,成立了公司。
面对前车之鉴,他不止唏嘘,更引以为戒,他暗自鼓舞自己:“现在的方向是对的,出发点是好的,即使剩下一个人,也一定要坚持下去。”而这一坚持,王博就坚持了十年,未来仍要前进。
创新:总是走在“标准”的前面
1993年,中大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化学班迎来了第一届学生,与化学班、应用化学班加起来共有一百余名学生,而王博正是这批朝气蓬勃的学生中的一员。在校园里的王博,不敢说功课最好,动手能力却不错,林少全回忆道:“我们读化学需要做实验,他一般都比较好和快地完成任务。” 王博的同班同学、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终身教授胡显奎也说:“他对待实验课非常认真,有一股刻苦钻研的精神,得到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这或许是他能成功地在白云粘胶厂找到第一份工作的原因。”
当年的同窗如今在各自的领域内大多取得不错的成就,有的做科研、有的学以致用当起了老板、有的成为经济学教授,有的是企业高管……吴京洪老师谈到这一届学生时说:“他们都对自己的人生有一定的规划,精力不全都压在成绩上。我感觉他们都很成功,这不仅表现为他们的企业、科研做得多好,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自我认知。”张艺也笑着告诉记者:“我们这一届很好玩,班级之间特点都特别明显。化学班大都老老实实读着书;应化班很多是广州本地人,心态比较轻松;材化班奇人很多,个性都特别鲜明,王博就在商业方面头脑很灵活。”的确,王博不仅仅动手能力突出,还有着精准的市场眼光和难得的创新精神。
水,人们每日都在摄入却又常常忽视的物质,便吸引着王博的眼光。据悉,80%的疾病和50%的儿童死亡与饮用水有关。而“水盲”在中国十分普遍,王博认为这与文化没关系,与认识点有关,直至今年,国家才出台“水十条”,社会的关注之疏可见一斑。因此,王博在2006年甚至不惜卖掉3套房来投资健康水项目,以此作为他新事业的起点。
“ZDr.100中大博士一百净水设备”是王博目前经营的唯一品牌,他的公司致力于“健康、环保、节能”的净水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提倡小分子、弱碱性、富含矿物质的健康水。在现在的净水科技研发团队中,王博是灵魂人物,由他发现问题、提出总的设计理念、发掘相关的材料、进行资源整合,进而提出具体的技术难题,并交由具体的专业人员负责攻破、解决。胡显奎便是这个研发团队中的一员。
王博起初涉足互联网产业,国家标准也未完全建立起来,而今他致力于健康水项目,也常常遭遇行业具体标准缺失的难题。国内关于健康水标准的缺失使王博非常困惑,同时也在产品宣传和发展上造成了阻碍。王博告诉记者:“目前国家饮水标准以安全为主,没有针对高端饮用水的安全标准,因而我们目前只能参考矿泉水的标准。当下之急是推动国家建立健康水安全标准,只有标准建立起来了,才有参考性。”
现在,王博90%的精力都用在水的研制上。滤芯是净水的核心,而他需要不断地对配方做检测报告,以寻找到最优配方,其间难免总是历经失败。他说:“做材料基础研究的要试无数条失败的路,而成功的路只有一条,但是失败也算成功,起码你证明了这条路是失败的。”这种勇于创新又坐得住冷板凳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情怀:致力于造福人类的健康水
目前王博团队已在健康水领域持有30多项专利,其中有两项非常重要的专利,一种是调节硒含量预防癌症和疾病的净水机,另一种是可调节PH值、矿物质微量元素和水温的婴幼儿直饮机。
据王博介绍,防癌水机几乎囊括了他之前其他净水机针对尿酸、糖尿病、便秘等疾病的技术,又是一种专门预防癌症的净水机。胡显奎告诉记者:“王博在抗癌方面进行过比较深入的研究,他发明的防癌水机或许能从源头上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在2003年9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决定认可硒为抑癌剂,一方面,硒能降低患癌风险;另一方面,硒可在人体内产生抗癌变的作用。防癌水机能够生产富硒水,这就是王博今后想主攻的具前瞻性的项目,目前他还在寻找最优配方。
对于癌症来说,预防比一切都重要。王博非常希望防癌水机的出现能真正帮助人们预防癌症,他说:“防癌水机作为一个终极产品,不只为了赚钱,更为了造福人类。”张艺在采访中也告诉记者:“王博很热心,也很懂得结合他的项目来做公益。”其实,他的伟大心愿背后饱含着他人生中最大的遗憾。
2012年,王博的妻子身患癌症,留下三个幼小的孩子。他面色凝重地谈起妻子当时的病情——因为发现得晚,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身体各个部位。王博苦笑道:“几乎跟医院里各个科室的医生都熟悉了。”不堪病魔的纠缠,妻子最终遗憾离世,这也成为王博人生中最大的遗憾,因此,他也下定决心提出防癌水机的设计理念。为此他咨询了很多中、西医专家,自身也看了许多资料,力求试验出最优配方,希望从预防入手,造福更多的家庭和发展中国家的人群,甚至全人类。
寄语:做不了成功者,便做一个追求者
谈到自己的历次投资,王博自我调侃地说:“我投资多,但失败也多一点。”他跟记者强调,“项目的难点也就是坚持问题”。作为创新创业的先行者,王博不忘给正在创业或准备创业的同学们提出建议:“第一,当你遇到困难,想坚持却又不知道怎么坚持时,应砍掉所有开支,比如我在2010年时很困难,就把所有给我带来负担的开支都砍掉了,提前过冬。第二,当事业出现落差时,要耐得住这种落差,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王博不仅将他当年所学学以致用,同时推己及人,不忘造福人类健康的长久事业,契合了罗俊校长提出的“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是学子们在人生道路上值得借鉴的榜样。他说:“我在中大不算一个成功者,算一个追求者。我一直努力追求做一个有良心和社会责任的企业。我们的想法虽然超前,但是有科学依据。”
(从本期起特辟“校友风采”栏目,欢迎师生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