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罗俊校长提出“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这十二个字,不仅是中大学生为之奋斗和追求的目标,也是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的风向标和最终归宿。学生军事课(军训)作为本科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不仅是一门传授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的公共必修课程,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使命。下面结合罗俊校长提出的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谈谈如何推进我校的学生军事课课程建设。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任务,而科学的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和保障。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德才兼备、内外兼修的重要性,既要有优秀的专业素养,也要努力成为爱家爱国、尊师荣校的中大人。两者的关系是:人才培养目标统领本科教学工作,而本科教学工作的质量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人才培养目标在学生军事课(军训)中的体现
事实上,我校的军事课教学实践所体现出的价值取向,与罗校长的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是相契合的。军事课教学具有其自身独特的方式,在军训中,学生以军人标准穿军装,与军人教官同吃同住同训练,按部队一日生活制度过军人生活,在训练中操真枪射实弹。我们认为,以爱国教育为核心的学生军事课不仅仅是一门纯粹传授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知识的公共课程,在对学生的品德、领袖气质和家国情怀的养成和塑造方面同样也起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首先,“德才兼备”是培育人才的基础。德,品德和德性。所谓立德树人,以德为先。在军事课中,最小的德是自律,最大的德是爱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个人的最高要求也是爱国。爱国主义教育,是贯穿我校军事课始终的核心内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通过现役部队和国防生教官开展严格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将军营氛围和艰苦奋斗的军人作风带进校园,用独特的军人品格和魅力,震撼和感染学生;通过军事理论教学和军训活动,传播爱国思想,培育爱国情感,沉淀个人大德。才,可以理解为才能才情,也可以理解为专业人才。在军事课的实施过程中,既体现学生的个人才能和才华,也是在为培养专才做贡献。我们通过组织军歌大赛、演讲比赛、主办“三行情书”征稿等活动为培养和展示学生的才能才华提供平台,通过举办军事百科知识竞赛、军训专题讲座、开展学生军事理论教学来拓宽学生国防专业知识的视野,为将来学生继续深造做准备。
其次,“领袖气质”是人才涵养的体现。中山先生“学生立志,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的箴言深刻阐明了“领袖气质”的内涵,即要有领袖的帅才和涵养。黎孟枫副校长也强调,要防止人才培养目标的庸俗化和虚无化。我们认为,领袖气质不是要求学生去当大官、当领导摆架子,而是鼓励学生要自信阳光、勇于担当,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和指挥能力。在军事课中,我们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现个人领导力的机会和平台。例如,在军事技能训练课前,学生通过自主竞选来担任所在排的副排长和通讯员,负责该排的沟通联系工作;每个队列方阵,择优或自荐为方队长,通过个人的示范和领导,带领该方阵开展训练与评比;军营拉歌活动、组织学院军歌大赛前的训练、参加演讲比赛、内务评比等活动展示了学生的自信和担当;学生成立战地记者小分队深入训练现场全程采风记录以及由学生自主投稿编校而成的《军训风采》杂志,彰显了学生的自主性和领导力;在训练过程中团结协作而对集体荣誉的捍卫以及学生由于体力不支出现晕倒或受伤时的互相鼓励支持,更是将学生这份勇气和担当诠释得淋漓尽致。
最后,“家国情怀”是对家国情感的归属认同。在军事课中,我们努力培养学生的这份情感认同和归属。比如,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我们组织正在军训的学生参加升旗仪式、观看共和国阅兵式直播。在升旗仪式上,当五星红旗随着国歌冉冉升起,全体学生向国旗庄严敬礼的那一刻,我们感受到了学生心中对祖国那份深沉的热爱。在阅兵式直播上,同学们自发起立、唱响国歌,甚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心中那份归属感与自豪感展露无遗,令人动容。又如,我们通过邀请几位共和国的老将军到校,亲自讲述他们的故事,解答学生们在生活学习和训练中的疑惑,感受老一辈军人的风采,这种潜移默化的情感浸染悄无声息却持久弥新。再如,我们通过举办“三行情书”活动,鼓励学生们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他们心中对教官、对学校、对国家的认同、不舍和留恋。我们相信,学生对学校和对国家的归属和认可,会进一步塑造他们宽广的胸襟和社会责任感,助力学生成为具有家国情怀的中大人。
二、推进我校学生军事课(军训)课程建设的思考
(一)明确军事课教学的理念与目标
前已论及,军事课是特殊的育人课程,是国家培养优秀国防后备人才的重要方式。育人功能,表现为军事课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旨在努力实现“德才兼备”和“领袖气质”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严格的军事技能训练和一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抗压受挫的心理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形成勇敢拼搏、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通过理论授课、爱国讲座和活动,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爱国精神,提升其组织纪律性及团结协作精神;通过选拔任用各类学生骨干,参与教学管理和举办各类活动,提升学生的组织、管理、指挥等领导能力。
国防功能,表现为军事课对提高学生的国家 安全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旨在努力让学生葆有“家国情怀”。首先,国防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要求相一致。其次,军训是大学生履行兵役义务的基本形式,认识到自身担负的国家责任和神圣使命感;最后,军训属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培养和储备大量优秀的国防后备人才。一旦祖国需要,便能携笔从戎、报效祖国,将爱国之志转化为报国之行。
(二)找准军事课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1.坚持一个中心。明确课程的中心目标,即把军事课(军训)打造成为一门科学发展的、具有中山大学特色的、既符合国防要求又使学生终身受益和普遍欢迎的实践课程。为此,需要不断在军事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创新理念,改进做法,突出课程的“实用性”与“趣味性”,实现军事课的国防功能和育人功能。
2.做到两个转向。转向之一是高校军事课应由以“守土戍边”为目标的单纯性备战训练转向以“爱国尚武”为核心的思想精神教育。突出军训对于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团结进取、尊师爱校、集体荣誉观等精神品质方面的作用,同时追求培养学生“爱国尚武”的民族精神,积极构筑实现伟大“强军梦、强国梦”的正能量。转向之二是高校军事课应由单纯性行政工作转向特殊的实践育人课程。按照一门课程去要求、去建设,做好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与安排、教学验收与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全面推进军事课的课程建设。3.实现三个结合。一是军事课应与国际、国内新形势相结合。提高教学知识点的准确性和前沿性。军事技能训练则应当瞄准现代战场的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训练场出战斗力。二是军事课应把“知识育人”与“实践育人”相结合。二者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各不相同,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有所差别,但育才的目标是一致的。做到技能、理论“两手齐抓共管”,实现军事课教学的最佳效果。三是军事课应把“国防功能”和“育人功能”相结合。抓好军事课课程建设,必须紧扣课程教学的意义和目标,即实现其“国防功能”和“育人功能”。军事课的“育人功能”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德才兼备、领袖气质”相契合,“国防功能”与“家国情怀”相契合。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实现军事课课程建设的终极目标,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
(三)落实军事课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是军事课课程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推进军事课教学改革与发展,除了要不断创新理念、改进方法外,还必须做好保障措施,实现“四个落实”。从组织领导落实;机构人员落实;.经费保障落实;制度规范落实。(因版面有限,详文请参见新闻网http://news2.sysu.edu.cn/news01/1445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