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个理科生的特有思维来看《环境之友》这本杂志的话,我的关注点应该是纵向的,即只看标题,看到感兴趣的标题,迅速浏览捕捉重要信息。在一年半前我就是以这种心态加入《环境之友》编委会的。但仅仅是纵向的思维,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远远是不够的,横向思维才能让能力延伸,获取多元的才能与品质。
在《环境之友》编委会,写文章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然后经历一年艰苦的写稿生涯之后,“编辑人”竟也有了“新闻人”的样子。说实话,我的文笔倒也不是二流,比不上那些文科院的学生,但在这里,最主要是我享受这样一个过程——写文章时不断地搜索材料,开阔眼界;修改他人的文稿时,形成自己的评判思维,培养逻辑思维。这些工作让我必须努力去注意每一词、每一句,因为它的发表,代表着为环境学院发声。我们必须谨怀着一份新闻人的态度,去学习新闻媒体的知识,去批判去思索,去走进我们不曾走过的领域。
同时,《环境之友》杂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我们能够接触学术造诣深,或者学问高的人。在与这些人的交流中,多少能够有所领悟,或者发现自身缺点,借助于这个机会克服。一篇好的文章的出炉,若有好的文笔,再好不过,但并不是重点。一篇文章,重在能够体现出笔者的个人素养、价值观、社会观和世界观。在此,我们倾听,我们转述,这一收一发之间,诞生了严谨的哲思,塑造了诚挚的德行。大学是一个增长学识、丰满羽翼、寻找个人价值的地方,但只有少数人能够使上大学物有所值——这正是我们在《环境之友》编委会获得的宝藏。访问之间,见识增广;采写发布,德由才生。
《环境之友》杂志提供了一种氛围,它会促使一个人无意识地去阅读,然后通过文字,有意识地记录下个人见解,有媒体素养地去发表看法。慢慢地,它培养出一种能力,撰写文稿、判断是非价值的能力。这是我认为在学生会和团委等其他学生工作中难以学到的东西。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但是有一种观点是一致认同的:这本杂志带给我们的媒体素养,是谁都无法剥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