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花立传 风雨兼程一路行
当被问及出版《一路花开》这本书的目的时,王敏丽老师和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个人兴趣和中大特色。《一路花开》其实是中大第一期“三项工程”校园公益项目“一路花开——中山大学花卉图鉴”的成果,当时徐思敏等同学申请了这个项目,徐思敏又是华南植物园的导赏,具备充足的关于花鸟方面的专业知识,正巧她们同一宿舍四位女生都是爱花之人,大家便都加入到项目中来,并决定请王敏丽老师作为指导老师,一起为花立传。主创之一的徐赟说:“平时在校园路上总能看到每棵树都挂着自己的介绍牌,但是花却没有”。她们最初的想法是想将自己所处的鸟语花香的中大校园与“三项工程”公益项目结合起来,赋予花草一个更加丰满充实的背景。
师生协力,经过一番研究讨论,迅速就敲定了图书的内容结构,首先便是图文结合。其中文字内容是中大人以及名家写的相关美文或诗歌,此外还有诸多的中大小故事,包括名人轶事、体现校园发展的事件记录。配图则以中大教职工、学生校友拍摄的具中大元素的花卉摄影、水彩手绘作品为主。同时也侧重岭南文化、中山大学校园精神的展现,兼具科学、文艺与趣味三性,是一场以“花·中大”为主题的图文盛宴。由此便有了《一路花开》的雏形——一本图文结合、人文色彩浓厚、具有中大特色、能引起广大师生的共鸣的花香物语。王老师表示,这样的选择是希望“中大人说中大事,让更多人能了解中大校园里的那些花儿和中大人的那些情怀”。
虽然一路困难重重,但学生处、院系领导老师们的重视,学生校友们的热烈响应,让王老师和同学们感受到了来自母校最坚定、最温暖的支持。在编书初期遇到图片不足等问题的时候,经院刊的宣传、学生处官方微博的转发,收到了不少投稿,其中包括摄影爱好者黎伟标教授和林俊洪副处长的大量原创的作品;李萍书记百忙中也不忘关心这个项目的进度,最后还亲自为此书作序……徐思敏笑言:“没有这本书,我们也不会知道原来黎教授的摄影技术这么‘牛’”。王老师则感触道,这本书带给她的不仅是一种自我成长和自我提升,还让她们感受到“中大师生们一路同行的关怀”。
花语花事 年年岁岁花相伴
《一路花开》以中大常见的、有特色的花卉作为编撰主题,自然少不了与花有关的那些风花雪月之事。康乐园里古木参天,绿茵覆地,春啭黄鹂,夏鸣鹧鸪,林花次第于四季,秀色迷人于朝夕。中大的东校区、北校区和珠海校区也到处是花的气息,杜鹃花、洋紫荆花、木棉花、凤凰花,一年四季,竞相开放。
在这么多的花卉之中,她们最喜欢的又是哪一些花呢?徐思敏表示对待每一种花都很难割舍,因为每一个季节、不同的花期都有当季最灿烂最鲜艳的花朵。徐赟偏爱“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的杜鹃花,许多新人都选择春天到曾宪梓堂的杜鹃花海拍摄婚纱照,感受中大明媚的春光。
王敏丽点出了3种她最喜欢的花,分别是“亿万华灯,烧空尽赤”的木棉、“株顶层层红霁腾,缤纷纭秀绿枝横”的红千层和“玉树逢春戴桂冠,淡黄皓白蝶蜂欢”的芒果花。她解释说,木棉是岭南之花,花语是英雄之意,意喻是珍惜身边人,珍惜眼前幸福,在陈寅恪故居的西北角分布最广。红千层又名“瓶刷子花”,因长相酷似“瓶刷子”而得名,有“奇树奇花”之称。
最让她们印象深刻的要数名不见经传的芒果花,虽然观赏性不如别的花强,却是陪伴中大师生成长的花朵。“每天上课下课都会经过那一路绽放的芒果花林,也许它长得不好看,但它却是陪伴我们大学四年的成长,最难割舍的回忆”。王老师想起自己在2008年为当时的毕业生写的一首送别诗,里面就提到了芒果花,现在,每当她师走在校园,看到一树树芒果花盛情开放,就会想起那一届届的毕业生,那一张张年轻生动的脸庞。
花如其人 论中大人之精神
在《一路花开》的序言里,仇荣亮教授提到“从花的文化中体现中大人所具有的精神”,主创师生们对此的观点是“花如其人”。
王老师说:“每一种花都在自己的花期内努力绽放,就像中大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学校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她认为不同的花象征着不同的人与不同的人生阶段,杜鹃就像人的青壮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芒果花,虽然很平凡,可是依然在用自己的力量和美丽装点着每一个中大人的生活。
在徐赟的心目中,中大学子像芒果花,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低调务实,潜移默化地受到这所学校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氛围的影响。历届中大的校友如木棉,木棉朝上开花,显得很有精神,体现出校友在社会上、在生活中积极向上的进取之气。中大的教职工则如杜鹃,开得灿烂,开得鲜艳,为中山大学的长远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徐思敏想到了宿舍之前参加“寻访校友”活动的经历,中文系黄天骥教授在动员大会上进行了一场演讲,黄教授在讲话中提到了历史上很多与中大人文有关的花鸟草木,例如康乐园的大草地、观鸟胜地南校区等。她深受感触,也更喜欢如今的中大,“今天的中大,各种花草都在这里开得肆意灿烂,这是一个自由开放的校园,中大的每个人都能如鲜花一般在这里自由生长,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