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进行的时候,是有一点凉意的秋夜里,赵嘉玉慢慢地跟记者聊起关于比赛、关于大学、关于当下的话题,声音中带着笑意,轻快明丽。
一场后知后觉的惊喜
2015年10月27日,晃晃悠悠在上下九逛着街吃着牛杂的赵嘉玉没有想到,正在家里充着电的手机微信群里早已炸开了锅。四面八方涌来祝贺的声音:“绝对是实力啊”“国内最高级别的翻译奖”“向赵嘉玉同学转达学院的热烈祝贺”,赵嘉玉有些惊讶,也有些发懵,“诶,发生了什么事?”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重大翻译赛事中夺魁,对她来说着实是一场“不小心”偶遇的惊喜。“本来就只是志在参与的心态,当时也不知道这个比赛级别很高。”
回想起比赛的过程,赵嘉玉仍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从3月接到比赛通知,到5月底截稿,那两个月对赵嘉玉来说显得有些尴尬。一方面,铺天盖地的考试和比赛迎面而来,一边是代表学院去参加的全国口译比赛,一边是自己还在如火如荼准备着的雅思考试,再加上平时繁重的课程作业,赵嘉玉就像一个加足马力旋转着的陀螺;另一方面,英译汉题目所围绕的“后现代主义”是赵嘉玉不熟悉的领域,而且原文的篇幅之长、比赛的难度之大,也着实超出了赵嘉玉事先的预想。在最忙碌的时间节点,面对着这么一个不小的挑战,赵嘉玉只能尽量抽时间一小段一小段地翻译,“到最后也是踩着截稿点、熬了两天夜才完成的。”
翻译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现在的赵嘉玉,是翻译学院MTI英语口译方向研二的学生。她说自己跟翻译的缘分,源自简单的两个字——“喜欢”。
在得知自己得奖的时候,她发了一条朋友圈,本来写下“我爱翻译”四个字,又默默地删掉,换成了:“翻译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了”。这句话更能概括她与翻译的关系,有足够的热爱,更贴切地说,翻译已经渗入她的生活,成为习惯,像呼吸一样自然。
在常人的眼里,口译其实要比笔译更加磨练人,译员要有超乎常人的心理素质,也要有足够广阔的知识面或者强大的消化新知识的能力。而这恰恰是翻译,准确来说,口译最吸引赵嘉玉的地方:随时有机会接触各种领域,挑战性很大,但也意味着触角可以伸得更深,接触到各类人事、场合,生活的可能性也会更加丰富。“翻译对我来说很吸引”,赵嘉玉如是说。
口译奇遇记
对自己最难忘的口译实践,赵嘉玉列出的关键词大致如下:跌宕、错愕、紧张、忐忑……而在记者听来,赵嘉玉的这些经历,其实更像是一场场口译奇遇记。
2015年6月9日,珠海度假村酒店举办了一场关于垃圾处理的介绍性座谈会,当麦克风传出赵嘉玉沉稳从容的翻译时,席下各个城市的市长和领导大概不会想到,这是赵嘉玉第一场高级别正式会议的口译实践,而且通宵看资料的她只睡了两个小时。前一天下午,尚在江门的她突然接到老师的电话,为了这个会议任务,她立刻订了回珠海的轻轨。100多页的座谈会资料和9号凌晨才收到的讲者PPT,要在一个晚上选择性地看完,而且是自己完全不熟悉的垃圾处理领域,这第一场正式会议的口译考验对赵嘉玉来说,来得极仓促,也极具挑战性。“但这种机会实在很难得,而且当时很希望可以有一场正式的会议来实践,便想既然老师能放心交给我,那我也可以安心地去做。”这份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加上扎实的口译基础,让赵嘉玉顺利完成了这场会议任务。
现在谈起这场口译,赵嘉玉仍觉惊险,而同样惊险的,还有另一次乌龙事件。那是在澳门举办的一场国际安保高峰论坛,对话双方分别是国际海事组织的会长和中国国内一家安保公司的领导。原本以为第二天才工作,完全素颜便装的赵嘉玉才过澳门海关,却突然被告知,翻译公司跟客户对接失误,翻译工作当天就要开始。于是,连翻译对象都还不清楚的赵嘉玉,匆匆忙忙在威尼斯人酒店的洗手间化妆换装,径直被拉进了VIP室,“进去以后一堆摄像机对着我,当时就吓傻了”。关于那场会议,赵嘉玉手头上只留下一张照片,照片里的她,坐姿挺直,正专注地做着笔记,那份口译人独有的淡定与从容,几乎让人无法与她口中的混乱场景联系起来。“我只是表面淡定”,她笑着说,“那完全是赶鸭子上架的一次口译!”
也许这就是翻译之所以很吸引的原因,赵嘉玉看到的世界也越来越广阔,而每次回头总结的时候,赵嘉玉总能发现,自己又成长了一点点。
她说:“我不是学霸”
初闻赵嘉玉是韩素音青年翻译竞赛一等奖得主,我们很自然地会叫她“学霸”,她却哭笑不得,“我很怕别人叫我学霸。我没有不用功,但也没有很用力,没有很明确的目标,我很爱玩。”
除了翻译实践和比赛,她还谈到戏剧比赛、公益活动……如数家珍。翻院一向有举办“易中天传统文化节”的传统,那时还是大二的她,因为大学课程的流动性,在人来人往里一度觉得在大学不会再有像中学一样深厚的友情。直到这次戏剧比赛,她与同学组成一个近10人的团队,被问到剧目时,她扑哧一声笑了,“是《俄狄浦斯王》。真是的,大冬天里演一个古希腊悲剧,每个人只能裹几块布。那时我们白天上课,只有晚上有时间,大家很努力排练,在寒风里瑟瑟发抖。”冬夜的珠海,海与陆亲切呢喃,往来其间的寒风有恃无恐,最终得知拿到第一名时,这个曾一起挨冻、一起NG一起笑的“剧组”感动到抱在一起哭。
珠海,珠海
大学几年,从与“剧组”一起半夜溜到教学楼天台,在流星划过的瞬间尖叫许愿;到珠海第一届马戏节坚持大半个月奔走在学校和横琴之间,和很多新朋友共同服务公益;再到口译课上全班训练,在老师播放同学口译录音的笑点里一起俯仰大笑,上课也能“玩得很嗨,很开心”……赵嘉玉珍贵精彩的回忆几乎都在珠海。
其实大一最开始知道自己将在自己在珠海待4年,她也有过一段心情低落的时期,只是开始进入学习状态以后,她很快调整好心态。而现在的她,对留校珠海6年的看法也很豁达,“珠海资源机会少,是相对来看的。珠海在发展,每年也有很多国际赛事和国际活动,而中大的学生在这些活动里竞争力会更强一些;另一方面,的确,珠海整个大环境不是很方便于翻译实践,但这也锻炼了这边的学生会主动去找机会,同时老师也会给我们很多机会。”
不断遇见新的可能性
作为研二的学生,赵嘉玉在中大的时光已经进入倒计时,而对她来说,细数这几年的点点滴滴时,感受最深的自然是自己的“成长”,学院和老师的陪伴、支持和指导更让赵嘉玉十分感激。
从本科前两年的基础课学习,到大三开始进入专业的应用型课程学习,再到研究生阶段的术业专攻、醍醐灌顶,这一路走来,沿途的风景一直在变化。对于大学的规划,她坦言自己从来不会、也没办法给自己定一个很死的方向,“当然不能很混乱,只是我更喜欢专注于做好当下面对的事情,比如说,如果一年前没有那么多实践,就没有像现在那么了解口译市场,可是也许一年后的我也会觉得现在自己的想法很肤浅。”大学对赵嘉玉来说是一道加法,不断遇见新的可能性。
现在,这个准毕业生来到了新的十字路口,她自嘲自己是个无业游民,仍处于找工作的迷茫期。但对于未来,赵嘉玉抱着开放的心态,她希望从事教育行业,也期待可以继续做一些跟翻译相关的工作。
记者手记:在采访中,这个“爱玩”的女生提到最多的两个词是“好玩”、“神奇”,即便是夹杂着苦累与汗水的经历,她也总能在里面找到乐趣。大概很多学子会在她的大学里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鲜活得仿佛那便是你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
韩素音青年翻译竞赛至今已经走过第27个年头,从影响力来说,是中国翻译界目前组织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翻译比赛之一,也是我国翻译类竞赛最高级别的赛事;就参赛情况来看,自2015年1月份比赛启动以来,全国共计有来自超过70所高校的3000余名选手参赛,评审队伍由中国翻译协会会长李肇星先生、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协会领导、联合国高级翻译与国内各高校专家教授组成。经过层层评选,今年全国共有2人获得英译汉比赛的一等奖,中大学子首次荣获此项竞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