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版          手机版

手机版

80 >> 2016年01月20日 星期三  共3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询   往期查询  首页

众里寻你:大山孕育的本土情怀

作者:“逸仙思源”计划二期学员 岭南学院2014级 韩旭

韩旭,中山大学党委学工部第二十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优秀学员,中山大学公益助学项目“岭南助学-瞻仰岭南文化”学生负责人。

中国农村是一本都不完的书,千里迢迢,既见证你的美也感悟你的痛。为期十三天的暑期调研,最触动我内心的就是在百色德保民族中学支教的那段日子,和孩子们的接触,让我真切体味到什么是本土情怀。

每个人都有每个的风格,每一方水土也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德保民族中学的孩子们带给我的感受就是大山的味道,原汁原味、美得一尘不染的纯净。他们的眼里没有乱七八糟的东西。还记得联欢晚会上当德保民歌响起,全场沸腾的场景,以及他们送定情绣球、临行前送到学校门口的依依惜别,孩子们给予我们的情感远远比我们付出的要深,而那定情绣球也定下了一辈子的情谊。回想起思修课上古南永教授讲的“民胞物与”四个字,心中又涌动出莫名的感动。万民都是我的同胞,万物都与我相伴,天地在我心中,我在天地的怀抱中。我好像也更进一步领会到思源“受助、自助、助人”的理念了。也许我能做的,就是抱持这种精神,去体味天下苍生最苦痛的情怀,做一个有心人,好好珍惜。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遇见你。于千万的时光的洪流中,于万千的人群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恰好赶上了,只能默默地道一声:我们都在。这就是缘分吧,能够和身边的良师益友在种种机缘之下相遇,能够跨越千万里与在德保孩子们心中留下印迹,彼此相互珍惜,将心比心,我感到很幸运,很幸福。未来,我将常怀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去尊敬、珍惜苍天赐予的所有缘分,像德保民族中学的孩子们一样,保持那颗赤子之心。

这趟行程的意义,还让我们知道了,在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情况下,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候,我们不但有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还有德保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在这里生存是第一位的,梦想有时候是很奢侈的事情,切实提高贫困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任重道远,不但需要社会扶贫、民政兜底,也需要制度性解决师资问题,通过教育不让贫困代代相传,就是因为这里物质上欠发达,所以才要用精神上的丰富来弥补物质上的匮乏,短期支教,不但能够带来新的观念,也可以短期补充师资,这次的支教,从某种意义上本就是一种使命的担当,家国情怀、人文情怀、草根情怀的践行。

犹记得初入大学时,想要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和自己喜欢的人,后来渐渐明白重要的是去发现,去寻找的过程。历经德保调研支教,不妨说是要“跟自己尊敬的人做自己喜欢的事”,努力地探索自己喜欢的事情,寻找自己尊敬的人。怀着敬畏之心去探寻,而非怀着拣择之心去挑选。对于生活,应当怀着感激之心,敬畏之心,小心翼翼地去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去细细品味,慢慢成长。心太大,难免自欺,心太急,难免自误。成长虽在一点一滴,但成熟绝不在一朝一夕,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德保,就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地方,想到德保民族中学的孩子们,我也不由得郑重起来:生活,本就是值得敬畏的,对生活的占有越充分,生活的状态也会越从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推荐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1280*1024分辨率浏览
中共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报》编辑部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44-0815/(G) 网址:http://xiaobao.sysu.edu.cn/
投稿电子邮箱:xiaobao@mail.sysu.edu.cn 编辑部地址: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南校区大钟楼三楼
联系电话:(020)84111991 技术支持:领伍科技
切换版本